“福”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以福建形象宣传片为例

2020-04-28 02:46王小梅陈利勋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制作者参与者福建

王小梅,陈利勋

(闽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自古以来,福文化深植于广阔的中华大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深厚。“福”概括和体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幸福人生的追求,因此人们对 “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为人民谋幸福、造福,中国共产党走的就是为民谋福、为民造福的路线。但是,学界对于福文化的研究和著作不多,仅有一些学者从福文化的传统、传承、现代意义、经济文化和设计等角度研究。时代和多学科的发展赋予福文化新的内涵和研究视角。以 “福”字命名的省份——福建在2017年9月厦门举行金砖会议前夕推出的形象宣传片 《有梦的地方就有福》(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4022783/),以 “福”贯穿整个宣传片,从宣传片开篇、推进、高潮到结束,“福”的象征意义无处不在。因该宣传片是多模态语篇,采用视觉和听觉两种模态,从图像、文字、颜色、声音四种符号系统来阐述主题,故本文结合Kress等提出的视觉语法[1]分析该宣传片中 “福”的象征意义,以期为新时代福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视觉语法

Kress等认为:“视觉结构 (图像、文字、颜色等)像语言结构一样,也能阐释特定经历和社会互动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视觉结构所传达的意义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意义属于文化,不限定于特定的符号模式;而文化和历史会影响映射意义的符号模式,例如,有些意义可以通过视觉或语言表达,有些意义只能通过视觉表达,而有些意义只能通过文字表达。”[1](引文为笔者翻译)他们将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的三个元功能延伸到视觉图像的分析中,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的视觉语法。

再现意义是再现客观世界中的人、地点和事物以及人内心活动的过程,根据有无矢量,分为“叙事再现”“概念再现”。“叙事再现”分为动作过程(图像中人物的肢体或工具等元素形成斜线从而构成矢量)、反应过程(当矢量是图像中眼神或目光)和言语心理过程(当矢量是对话泡或者思维泡),而不具备矢量的 “概念再现”可分为分类过程(参与者之间存在同属某一类的从属关系)、分析过程(参与者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象征过程(参与者分别为承载者与象征属性)。[1]

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参与者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实现互动意义需遵循接触、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原则,它们可共同作用创造出观看者和再现内容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2]。接触是指图像中参与者通过目光的指向与观看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接触关系。根据图像中的参与者与观看者有无目光接触,接触可分为 “索取”(参与者的目光直看向观看者,从而与观看者建立起直接的人际关系)和 “提供”(参与者与观看者没有直接的目光接触,只是直接或间接向观看者提供信息)两种。社会距离分为四类:亲近距离、社会亲近距离、社会远距离和公共距离。亲近距离强调的是图像观看者与图像参与者的亲密关系,社会距离表示二者关系适中,而公共距离则表示二者距离较远。图像中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观看者的视角来体现的,主要分为垂直角度(体现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的地位差异,有俯视、仰视、平视三个角度)和水平角度(体现观看者介入图像的程度,有正面和侧面之分)。 “作为互动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态指人们对所关注的世界做出的陈述性真实度或可信度,它被归纳为高值、中值、低值三类。”[3]高情态图像通常通过高饱和度的色彩来体现,中情态图像色彩不太饱和,而低情态图像以黑白色调呈现。

构图意义有三要素: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信息值是图像的不同位置体现的信息重要性不同,包括左右、上下、中心和边缘位置。左为已知信息,右为新信息,上为理想信息,下为真实信息,中间为重要信息,边缘为次要信息。显著性是指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通过放置的前景和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鲜明程度等不同来实现。取景,简单说,就是框架,是指通过图像中框架结构的出现或缺失来连接或分割图像成分,反映图像成分间的关系。[1]

二、福建形象宣传片中“福”的多模态意义

福建形象宣传片 《有梦的地方就有福》(下文简称宣传片)展示独特的福建元素,运用快与慢的切换、动与静的结合,充满丰富的节奏感;画面横纵交错,日夜穿梭,用3分钟的轮转变化,诠释 “福”的意义。通过对宣传片中具有代表性的 “福”的图像、文字、颜色、声音等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平安是福

宣传片一开篇就是太阳跃出地平线,一位男驾驶员正在驾驶轮船,他的右侧驾驶舱玻璃上贴着一个大大的 “福”字(图1)。在图像中,驾驶员的动作构成矢量,叙事再现驾驶员驾船出海这个事件,而 “福”字是概念再现,象征平安。驾驶员背对观看者,与观看者没有目光接触,只是提供驾驶船只这个客观事实。画面中出现的整个背景是大半部分的驾驶舱,制作者采用长镜头平视角度以公共距离拍摄这一画面。太阳照进船舱,画面半明半暗,使穿着白上衣,蓝裤子,带着蓝白相间帽子的驾驶员呈现黑白色调,与玻璃上的红色 “福”字形成鲜明对比。驾驶员处在画面靠中心位置,体现驾驶出海的重要信息,其左右呈现的是驾驶室的景象;“福”字处在画面右上方,体现期盼一路平安的理想信息。拍摄时,驾驶室的墙体把驾驶员和 “福”字分成两个部分,这个 “福”字承载人们对于平安的期盼。福建环山面海,有很长的海岸线,沿海的人为了生存,经常出海捕鱼,但是海上天气变化莫测,他们会时不时地面临恶劣天气,因而出行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荀子·劝学》云 “福莫长于无祸”[4],先贤哲人的智慧揭示人们对于福的最低期望:平安是福。

2.拼搏是福

在宣传片第39秒后,一阵爆竹声传来,一位老父亲正给 “福”字涂上红漆(图2),然后在礼炮声中赶往码头,把用红布包着的 “福”字送给休渔期后首次开海启航的儿子(图3)。制作者通过叙事再现中的动作过程(老人涂漆的手臂和把“福”递给儿子的动作构成矢量)和言语心理过程(儿子,把福送给你)描绘老父亲向正要出海捕捞的儿子传递拼搏之福。听到爆竹声,老父亲抬起头,目光转向码头;在码头的人群中,父亲寻找儿子的目光,让观看者读懂一位父亲的爱子之心,牵挂之情。制作者用社会近距离,平视正面的角度拍摄这一画面,让观看者感同身受,感受到父辈对子女的祝福。制作者采用中情态记录父亲送 “福”的情境(父亲穿着浅色条纹的T恤,风吹日晒的黝黑脸庞),突出大红色的 “福”字。“福”字一直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制作者采用鲜红的颜色和大写镜头让观看者对 “福”字印象深刻,体会长辈对小辈的期望和祝福。古代福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存环境恶劣。为了生存,福建人既要征服高山的屏障,又要突破大海的桎梏,因此他们具有敢闯敢干的勇气,其拼搏的精神已融入血脉,成为福建的一种符号。在传统的福文化中,福有 “五福”之说, 《尚书·洪范》载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5]。在这五福之中,无论是身体健康长寿,还是建功立业,获取财富,都需要自身的拼搏去获取。

3.山珍海味是福

在宣传片第1分14秒后,厦门人和路的美食出现在镜头里,画面中海蛎煎、大螃蟹让人垂涎欲滴,一位手拿自拍杆的女孩在一桌美食前边自拍,边说: “我是不是很有口福呀”,随即镜头对准路边灯笼上的 “福”字(图4)。制作者先采用概念再现中的分类过程展示具有福建特色的美食,然后通过叙事再现中的动作过程(女孩手拿自拍杆的动作构成矢量)和言语心理过程(我是不是很有口福呀)向观看者传递女孩享用山珍海味的喜悦和激动之情。女孩看着自拍镜头,与观看者没有目光接触,因此没有索取关系,只是提供女孩享受美食的客观信息。图像中的美食以近镜头取景,这样的图像取景拉近了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属于亲近距离,给观看者营造一种美食就在眼前的感觉,有置身其中的幸福感。女孩以半身形象展现于观看者面前,属于社会近距离,提高观看者对女孩行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制作者采用水平正面的视角拍摄美食,体现观看者和参与者一样地位平等,都可享用美食;采用水平侧面的视角拍摄女孩,表明女孩与背景(美食)的关系,让观看者体会女孩大饱口福的愉悦之情,引发他们的共鸣。图像中,制作者采用明亮鲜艳高饱和度的色彩拍摄美食和大红灯笼上黄色的 “福”字,颜色区分度大,对比明显,赋予美食和 “福”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美食、女孩和 “福”字都处于图像中间,制作者用特写镜头,不同美食之间的切换让观看者感同身受,体味山珍海味带来的愉悦。民以食为天,美食带来的愉悦感让人们立马体会到快乐,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受。福建东部沿海,西部山区,背山临海的自然环境让福建人既可以食得大海的馈赠——海味,又可品尝山林的慷慨——山珍。根据解构思想来看, “福”字由“示” “一” “口”和 “田”组成。示有显现等意;口可理解为糊口;田表意指耕地,延伸至狩猎[6]。在祖先们看来,有地种,有饭吃,便是福。 《吕氏春秋·贵生》认为所谓 “全生者”,就是生、死、耳、目、口、鼻 “六欲皆得其宜”[7],而这六欲又被视为 “六福”,因此山珍海味是福。

4.家庭和美是福

在宣传片1分20秒后,一群复古中式迎亲队伍从三坊七巷走来,新娘坐轿,新郎骑马(图5),然后新郎抱着新娘进屋,喜娘用地道的福州话祝福新人,婆婆递过改口红包(图6)。在图像中,新娘用手掀起盖头、新郎手抓缰绳、新郎抱新娘、喜娘说着祝福话的手势和婆婆递红包的这些动作都构成了矢量,叙事再现结婚组建小家庭的幸福。喜娘和众人的言语心理过程(福天福地添福气,好呀;福人福寿添福喜,嘿呀)传递大家对新人的祝福。迎亲队伍的 “囍”字、新娘戴的金饰、门上贴的 “福”字、大厅挂的 “囍”字、红包上的 “福”字概念再现家庭和美为贵。在这些参与者中,新娘和婆婆与观看者有目光接触,这样能拉近参与者与观看者的距离,能让观看者体会到新娘对婚后美好生活的期盼,长辈对晚辈的诚心祝福,而新郎和喜娘与观看者没有目光接触,客观提供结婚仪式的信息。图像拍摄远景俯视和近景平视交互切换,远景俯视拍摄可以让观看者全景欣赏品味结婚这一盛大隆重仪式,而近景平视拍摄能营造一种观看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大片的红色和点缀的黄色占据图像,制作者用高饱和度的色彩突出这一喜庆事件。花轿里的新娘、骑马的新郎、抱着新娘进屋的新郎、喜娘、改口红包依次占据图像的中心位置,而三坊七巷的建筑、喜庆的布置和参加婚礼的人群成为背景,制作者通过长短镜头、俯视平视角度、明亮鲜艳的颜色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介绍该地区的婚礼习俗,突出家庭和美是福。由于靠山环海,福建人需要依靠家族的力量来谋求生存空间,因此十分重视家庭和宗族制度,这一是体现在福建的人居建筑,喜好家族聚居;二是体现在福建人特别重视一种家族活动——祭祖;三是体现在福建的家族移民浪潮,现代福建人身上强烈的血缘、地缘意识,闽东南沿海盛行的家族制企业经营模式都不同程度反映出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8]。

5.开放融合是福

在宣传片1分49秒后,一座古厝茶坊屏风上的 “福”字映入眼帘(图7),屏风后,一外国女子边喝茶边听讲古人讲故事。随着故事的展开,出现一外国男子跨过贴有 “福”字的大门(图8),游览土圆楼。在图像中,讲古人把扇子用力地放在桌上、泡茶人泡茶和倒茶、外国女子喝茶、讲古人打开竹简和开讲故事的手势、土圆楼主人递茶、外国男子喝茶等动作构成了矢量,叙事再现福建从古到今好客的民风,开放融合各方文明的包容。讲古人的言语心理过程(泉州讲古,现在开讲:话说北宋年间,泉州北门外)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见证海上贸易繁荣带来的东西方文明交融,而土圆楼主人的言语心理过程(请喝茶)传递福建人的热情好客。图像中随处可见的 “福”字(屏风上、茶杯边、茶坊正堂、土圆楼大门上和一排排的灯笼上)概念再现开放融合是福。在这些参与者中,土圆楼的主人笑容满面看向观看者,与观看者建立 “索取”关系,邀请观看者前来游玩;而其他参与者与观看者没有目光接触,提供福建人喜迎八方客的这一信息。制作者采用社会远距离拍摄外国男子游览土圆楼这一画面,表明此时的人际关系是疏远的,希望观看者对画面的理解不带有主观性或者偏见;其余画面采用社会近距离拍摄,希望拉近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拍摄的角度是平视正面,说明参与者与观看者是平等和谐的关系,带给观看者亲近感,使其身临其境,仿佛此刻与外国女子一起听故事,与外国男子一道坐在土圆楼里喝茶。图像中,制作者采用中情态拍摄这些画面:暗红色和黑色的 “福”字,紫红色、淡蓝色和白色的衣服,白色的茶杯,淡绿色的茶水,色彩不太饱满。屏风上的 “福”字、讲古人、倒茶、外国男子、土圆楼主人相继出现在图像中心位置,通过人物的转换、色彩的变化、光线的明暗展示福建人开放不排外,热情好客的民风。历史上,福建与海外频繁的贸易往来和人口流动,对各种文化博采广取,成为我国较早对外开放的窗口,呈现开放的文化态势。福建文化的精神内质体现为包容、开放与和融[9]。在当代社会,要开放地接受多元文明,通过文化碰撞与融合,提升自身实力,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明。”[10]为了子孙后代,要继续保持开放融合的精神,因此开放融合是福。

三、宣传片中福文化的解读

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中国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高度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11]。新时代赋予福文化新的内涵。宣传片从平安是福、拼搏是福、山珍海味是福、家庭和美是福、开放融合是福这五个方面构建其主题:有梦的地方就有福,福建因有人而有梦,因有梦而有福。这也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谋而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12]。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只有这些需求得到最低程度的满足后,人类才会去追求其他需求。宣传片中的山珍海味不仅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食物,而且食物丰富多样,营养充足,给人带来愉悦感,让人心生幸福感,所以山珍海味是福。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寻求安全的机制,感受器、效应器、智力以及其他能力则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12]。平安是生活给予每个重视生命、珍爱生活的人的最好礼物,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源头,是幸福生活的保障。有了平安的个人,才会有幸福的小家,才会有欣欣向荣、繁荣发展的社会,因此平安是福。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达到温饱阶段,开始向小康阶段努力。人人都有情感和归属的需要,需要亲情、友情、爱情。感情需要比生理需求细致,与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有关。家庭是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集合体,人人都渴求幸福和美的家庭,因此家庭和美是福。人人都有尊重的需求,希望自身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一个人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能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在拼搏过程中,其自尊、自重得到他人的敬重,拼搏实现尊重的需求。人的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得到满足,达到小康阶段,开始向富裕阶段努力。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开放融合是地区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因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此开放融合体现自我实现。宣传片中的福文化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关系可概括为图9。

宣传片从平安是福、拼搏是福、山珍海味是福、家庭和美是福、开放融合是福阐述主题,涵盖从生理需求到精神追求的层次跨越,符合人们从低层次需求满足到高层次需求满足的追求。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背景、文化教育、思想观念、身体状况各不相同,对福的理解也不同,但是只要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就是福。宣传片展示的福文化高度契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现福建人不断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实现的拼搏精神。人最迫切的需求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福建人对福的诠释和追求促进福建各方面的长足发展,而社会的发展进步帮助人们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成为有福之人。

四、结语

“福”字在世界文化中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识。福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伟大信仰和不懈追求,成为民族的精神力量,体现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向往、追求和寄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建设小康社会,追求幸福生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跨越。在新时代,福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承载新内涵、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13]。2019年福建省深入挖掘福文化特色,结合海洋、温泉、茶、中医药、生态等资源,推出 “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旅游,加快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奋力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制作者参与者福建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卷雪茄
网络表情包的版权保护研究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