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电波,郑伯平,罗立颖,石美霞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高血压属于社区常见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暂无特效治疗方法,需长期服药控制血压水平。有研究显示,目前对非急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以日常居家自主管理治疗为主,但绝大多数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普遍健康行为较差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增加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1]。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社区患者血压达标率,提升其健康行为水平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旨在探讨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社康就诊且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制签约的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1~79岁,平均(68.53±5.74)岁;干预组100例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62~80岁,平均(68.23±5.78)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经相关标准确诊为高血压[2];②在调查地社区居住满1年者;③生活自理者;④同意并自愿签订协议书;⑤认知、精神均无障碍者。
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肝、肾功能障碍;③无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④存在沟通障碍者。
对照组采用测量血压、健康宣教、饮食管理、嘱咐定期复查、用药规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100例以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进行管理,具体如下:①全科医生1名为小队队长,2名护理及1名医师助理为队员,组建护理小队,并收集整理患者基础资料,为其制定个人专属档案,按个体差异及需求,制定个性化干预举措。②以患者的器官受损情况、血压等级、生活习惯、用药方式等,制定个体化综合防治方案,并向患者详细讲述实施方案的作用与意义,使其充分了解方案的必要性与价值,从而提升患者配合程度。③通过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疾病程度,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提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认知,并通过微信对患者及家属推送高血压相关视频资料、健康知识、并发症预防等相关资料,加深患者相关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患者也可利用微信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增加治疗信心。④患者以微信打卡每日服药、反馈血压监测等情况,达到监督的效果,叮嘱患者适量多食水果、蔬菜,补充机体蛋白质,少吃高热量、高胆固醇及高脂肪的食物,根据血压变化及时更改治疗方案,提醒患者暗示复查。⑤定期对社区患者进行上门访视,通过面对面交谈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日常生活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详细记录每次随访情况。
(1)对比2组患者血压达标率,血压低于140/90 mmHg视为达标;(2)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入组3个月的用药知识、血压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进行测评,每项0~10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表明健康行为表现越好。
采用软件SPSS 21.02对此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干预后,干预组的血压达标率94.00%,明显较对照组7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压达标率情况比对[n(%)]
入组时,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干预组血压监测、运动管理、用药知识、饮食管理等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健康行为评分结果差异( ±s)
表2 健康行为评分结果差异( ±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n 用药知识 血压监测入组时 入组3个月 入组时 入组3个月干预组 100 4.28±1.12 7.68±2.01a 3.51±0.75 8.12±2.14a对照组 100 4.32±1.08 5.01±1.59a 3.48±0.71 5.03±2.11a t 0.257 10.418 0.290 10.281 P 0.797 0.000 0.771 0.000
续表3 两组健康行为评分对比( ±s)
续表3 两组健康行为评分对比( ±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n 饮食管理 运动管理入组时 入组3个月 入组时 入组3个月干预组 100 3.16±1.02 8.78±1.16a 3.56±0.52 7.68±1.26a对照组 100 3.19±1.06 5.76±1.23a 3.58±0.56 5.34±1.05a t 0.203 17.862 0.261 14.267 P 0.838 0.000 0.793 0.000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与人们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生活节奏、作息习惯、生活压力等发生巨大变化,高血压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发展[3]。据调查显示,目前治疗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虽能帮助患者迅速抑制血压水平,使临床症状得到快速缓解,但长期服药不仅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还容易导致患者内心逐渐滋生不良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提高血压达标率是此次研究的目的所在。
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作为新型管理模式,被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治疗中,通过制定一系列完善且针对性强的健康管理方案,利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监督、干预,使其保持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过程[4]。通过健康知识普及,促使患者及其家属能迅速加深对疾病的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加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同时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出更加贴合实施方针,依照患者自身血压状况再细化操作手段。通过细心讲解有效加深其对遵医用药的重视性,从而促进血压控制效果的作用。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由坐诊社区服务中心转变为上门提供家庭服务,更加直接的介入管理患者日常生活,改善其不良健康行为,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改善患者饮食、生活及用药习惯[5];利用电话或微信,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使患者及家属能够随时与医护人员更好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不良情况发生;通过制定适当的健康运动项目,以此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治疗效果[6]。有研究表明,家庭医生团队式管理模式下,不仅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还可改善其健康行为,使患者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面对治疗,能够促进其康复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入组3个月时,干预组药知识、血压监测、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干预可提升患者健康行为水平,可有效改善其身体及心理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血压达标率94.00%,明显较对照组72.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健康行为得到提升,可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进一步证实,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提升健康行为,从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利于远期预后。
综上所述,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不仅能提升患者健康行为,还能有效提高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