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后路单侧BDBO治疗儿童半椎体畸形

2020-04-27 04:07刘军伟胡伟明刘福云李新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8期
关键词:椎弓先天性椎间盘

刘军伟,胡伟明,刘福云,李新伟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由椎体形成及分节障碍导致的脊柱不对称性生长,其中半椎体是造成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随患儿生长发育,脊柱畸形常常会迅速加重,进而影响脊柱冠状面及矢状面的平衡及生长发育。因此,早期手术来矫正并阻滞脊柱畸形至关重要[1-3]。目前多种截骨术用于治疗CS,手术目的是在矢状位及冠状位获得满意的脊柱平衡[4-7]。部分椎体-椎间盘-部分椎体截骨术(Bone-Disc-Bone Osteotomy,BDBO)是指楔形切除部分椎体、椎间盘及与它相邻的骺板[6-7]。作者采用后路单侧BDBO早期治疗儿童CS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6例行BDBO的CS患儿,男15例,女11例,手术年龄1.5岁~11岁,平均5.2岁。术前均行全脊柱正侧位X片、左右Bending位X片、全脊髓MRI、畸形段CT等确定脊柱畸形类型。

1.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儿改为俯卧位,安装术中电生理监测电极,常规消毒铺巾。先在拟定半椎体棘突后方正中行纵切口1~2 cm,C型臂透视定位,确定半椎体棘突、横突、椎弓根,骨膜下暴露拟定固定椎体椎弓根并置钉,近端最上方椎弓根暴露时保护临近关节突关节,打开半椎体上下椎板,根据年龄、畸形程度等采用1个Ⅰ~Ⅲ型BDBO,甚至2~3个BDBO(相当于Schwab5、6级截骨[4]),截骨时对侧上临时棒固定预防脊柱移位损伤脊髓。术中保护神经根,暴露半椎体并切除,放置预弯棒,旋棒后,凸侧加压,凹侧撑开(在置钉及矫形过程中时刻注意神经电生理监测波幅变化),C型臂透视畸形矫正至理想程度,将自体骨及人工骨修复材料植于钉棒周围,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支具固定6个月,术后第1周、3个月、半年、每年分别拍全脊柱正侧位X片,随访3年~16年,平均8.6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obb角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表示,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推断,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先天性脊柱侧弯15例,先天性脊柱后凸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后凸7例,Ⅰ型CS 17处,Ⅲ型CS 13处,胸段半椎体18处,胸腰段半椎体5处,腰骶段半椎体7处,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纵裂等神经管畸形10例。腰骶段半椎体7处中6处行1个Ⅰ型BDBO,另1处2个BDBO(Schwab 5级截骨),2个BDBO共20处,3个BDBO(Schwab 6级截骨)4处。26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17 min(162~36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6 ml(297 ml~675 ml)。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冠状位侧弯矢状位后凸Cobb角四分位数及两两比较P值如表1所示。经统计学处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Cobb角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过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随访过程中,椎弓根骨折1例,1例术后1年2个月因手术切口感染不愈合行脊柱内固定钉棒取出术,2例末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后无明显改变,23例末次随访时脊柱畸形情况进一步改善,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假关节等现象(表1、图1)。

表1 冠状位及矢状位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obb角四分位数及P值

图1 患儿,女,1岁半,Ⅲ型CS并发Ⅱ型SCM,T9左侧完全分节半椎体T8-12右侧分节不良(图a,d),纤维束切除拴系松解一期后路T9 5级截骨(图d线,等于2个BDBO)T8-T10凸侧单侧内固定,术前侧弯Cobb角43°(图a,d),术后1年17°(图b),术后12年7°(图c,e)。

3 讨 论

儿童CS不同于成人,虽然畸形柔软,但其进展快,代偿弯可转变为结构弯,从柔软变僵硬,影响心肺功能甚至损伤脊髓,需早期手术治疗[8]。现常用截骨来矫正畸形。截骨方法包括:Smith-Peterson截骨术(SPO)、Ponte截骨术(PO)、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PSO)、BDBO、后路椎体切除术(PVCR)。可对矢状面和冠状面畸形进行矫正。选择合适的截骨方式取决于畸形类型、严重程度和手术目的。SPO是通过切除脊柱后方的韧带及小关节,从而达到松解矫正的目的,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单节段的SPO只能纠正10°,该术式容易造成截骨面假关节形成、椎体骨折及前方胸腹腔损伤[9]。PO是在SPO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松解,延伸咬除上下椎板边缘[10]。PVCR技术是经后路切除一个或多个脊柱三柱结构,然后通过器械实现脊柱重塑矫形,此法具有较高的矫正率,但易出现神经并发症[7]。

BDBO最早是由Scudese and Calabro提出,手术方式为楔形切除部分椎体、椎间盘及与它相邻的骺板[5],适用于椎间盘为畸形的顶点或旋转轴中心的脊柱畸形,此类手术最初主要用于以脊柱后凸为主的畸形,Gokcen B等首先报道了儿童脊柱侧凸及侧后凸的矫正[7]。依据切除椎弓根或保留椎弓根可将BDBO分3型:Ⅰ型是对椎间盘上方椎弓根以下椎体结构、椎间盘及下方椎体上层骺板进行楔形截骨,矫正率最低,约35°;Ⅱ型是切除下方椎弓根平面椎体、上方椎体到松质骨,矫正率中等;Ⅲ型是切除下方椎弓根平面椎体,上方椎体切除临近椎弓根,矫正率最高,约60°[6]。2014年Schwab F[4]等按解剖学系统性地将报道过的各种脊柱截骨归纳为6级,1级类似SPO,2级类似PO,3级为PSO,4级类似2型BDBO,5级因为切除了2个椎间盘及其相邻终板,等于2个BDBO,6级最多可切除3个椎间盘及其相邻终板,类似3个BDBO。儿童的终板包含骨骺,1个BDBO相当于阻滞了一个椎体的生长,2-3个BDBO相当于阻滞了2-3个椎体的生长能力。3种类型中Ⅰ型BDBO矫正率最低但保留了所有椎弓根,手术创伤小,作者用于婴幼儿轻度畸形(Cobb角小于35°)的短段固定,尤其适用于腰骶部半椎体矫正。

儿童腰骶部半椎体位置特殊且对躯干畸形影响较大,因下方的骶椎无代偿能力,近端的胸腰椎产生原发弯2倍的继发性代偿弯以保持躯干平衡,随年龄增长,侧弯必然加重,甚至代偿弯延伸至上胸椎,因此,腰骶部半椎体更需早期手术治疗[1]。作者有7例腰骶部半椎体,6例早期行Ⅰ型BDBO,1例10岁患儿后凸90°,因治疗晚畸形重行Schwab 5级截骨(2个BDBO),术后后凸20°,矫正78%。由于BDBO术后截骨面是松质骨对松质骨,愈合好,减少了假关节的形成,并且稳定性更高。Domanic等人报道的Ⅲ型BDBO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病人,平均矫正度数为49°[12]。在某些情况下,Schwab 5级和6级截可代替PVCR,如:在胸腰段及腰椎畸形治疗中,与PVCR相比,其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避免脊柱短缩引起脊髓皱褶出现神经症状,且神经根损害发生率较低,并且其矫正率与PVCR相当,因此,对于胸腰段及腰椎严重畸形的患儿,2-3个BDBO可代替VCR取得相同的矫正效果[7]。作者26例CS患儿无脊髓损伤,长期随访无假关节发生。对Cobb角大于35°的CS患儿,尤其是III型CS作者选用Schwab 5级截骨,相当于2个BDBO。2个半椎体或畸形更重的III型CS选用Schwab 6级截骨(相当于3个BDBO)。在儿童CS中,由于BDBO切除了骺板,加上内固定器械的植入,不仅可以立即矫正畸形,而且具有进一步矫正的特点。例如图1患儿,T9 左侧半椎体III型CS,Schwab 5级截骨单侧钉棒内固定,切除了半椎体畸形立刻矫正,同时切除了T8左侧远端骺板和T10左侧近端骺板,相当于阻滞了2个椎体生长能力,左侧T8,10内固定,右侧虽然T8-12分节不良,术后3个月到术后12年侧弯Cobb角又进一步矫正10°,从17°到7°,恢复正常。随访患儿中,有1例因术后反复刀口感染不愈合行内固定取出术,考虑可能患儿年龄小、体重低、营养差、术中出血较多、植入内固定排异所导致,因此对于术后的患儿,治疗上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脊柱后路单侧BDBO更适合于早期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且随年龄增长,畸形能得到进一步矫正。除了适用于畸形顶点位于椎间盘,更适合用于腰骶段半椎体的先天性脊柱畸形,可减少固定椎体节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弓先天性椎间盘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