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哲,孙晓雨,谢威士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合肥 230061)
自我控制是人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如克服懒惰、抵制诱惑、控制情绪、避免冲动、制定并完成计划、坚持努力学习和工作等都是自我控制的表现。自我控制是指人们克服冲动、习惯或自动化的反应,有意识的掌控自己行为方向的能力。[1]近年来关于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逐步深入,发现自我控制能力受许多因素影响,如人格特点是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2]动机水平的提高能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3]流体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在反应自我控制能力的双任务作业中成绩更好,[4]有规律的自我控制训练也能明显改善自我控制力量。[5]
情绪与自我控制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者提出积极情绪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耗损程度同时降低,反之,消极情绪则会耗损更多认知资源而削弱自我控制能力,并引起攻击、犯罪、成瘾等更多的失控行为。[6]那么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必然产生情绪调节行为,期望以另一种情绪取而代之。有研究对此做出了探讨,提出抑制或夸大自身情绪反应会导致自控任务的成绩较差,[7]研究虽没有考察更多情绪调节策略,但提示我们采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我控制能力有不同影响。同时,有观点认为,自我控制能力还受到个体对于意志力的信念的影响,如一项研究发现,由于被试对咖啡因效果的良好预期,引起自我损耗降低,进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8]这又提示我们自我控制能力可能与效能感存在关联。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近年来一个新的研究主题,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对很多心理功能有重要影响。[9]一般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为管理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和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研究者认为,个体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信念导致人们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差异,并影响情绪调节的最终效果及个体情绪状态,且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9]已有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认知、情绪、行为、心理健康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如Bandura等人发现,[10]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并削弱行为动机;Caprara等人[11]发现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并提高社会适应水平,有效促进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Waugh等人[12]发现当被试对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缺乏自信时,其选择的压力应对策略会有显著差别,同时其他研究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倾向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反之更倾向选择消极情绪调节策略。[13]
Gross等人将最主要及最有价值的情绪调节策略分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是通过改变对潜在的情绪诱发情境的解释来进行情绪调节,表达抑制则通过阻止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来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二者对各项心理功能有不同影响。[14]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会消耗认知资源,导致后续的自我控制任务失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能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对行为的负面影响。[15]而对于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作用也存在分歧,有研究发现,认知重评与低抑郁和高生活满意度有关,而表达抑制则伴随着高抑郁和低生活满意度;在保持身心健康方面,采用认知重评策略的效果可能比表达抑制的效果更好[16];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表达抑制的作用仍存在文化差异,如在东方文化中,抑制情绪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功能。[17]
综上所述,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存在相当的关联,但当前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且对自我控制的研究对象更多集中在青少年或儿童,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三者的内部关系,并推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我控制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过程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合肥市两所高校随机抽取40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334份,有效率为83%。其中男生135人(40.42%),女生199人;大一82人,大二71人,大三99人,大四82人。
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Scale,RES)
该量表的英文版由Caprara等人编制,中文版由张萍等[18]翻译并修订,共12个条目,分为三个维度: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代表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4~0.76之间。
2.情绪调节策略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
本量表由Gross等人编制,中文版李中权等人[19]翻译并修订,共有10个条目,包括两个维度: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调节习惯越强。认知重评及表达抑制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为0.7、0.73。
3.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
该量表的英文版由Tangney等人编制,中文版由谭树华和郭永玉[20]翻译并修订,简版共13个条目,包括两个维度:冲动控制和自律行为。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自我控制能力越强。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28~0.55之间。
结合现场集体施测与网络施测。保证被试自愿参加,答题时间控制在5分钟,填写完毕当场回收。对回收的有效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处理分析。
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自我控制能力进行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1)。结果表明,(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相关显著,在总分及各维度上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s<0.01),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同时也表现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其中,调节沮丧/痛苦、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的相关水平(r>0.5)比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的更高,且达到高相关水平(0.5 表1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结束和相关分析结果 注:*p<.05,**p<.01,***p<.001。下同。 为进一步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我控制能力的预测作用,以自我控制能力为因变量,分别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策略为自变量,采用强行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表2)。结果显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β=0.685,F(1,332)=325.6)对自我控制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情绪调节策略(β=-0.244,F(1,332)=107)对自我控制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01),分别解释了变异的49.5%和24.4%。 表2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回归分析结果 为考查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影响自我控制能力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按照陈瑞等人[21]提出的中介效应分析程序,参照Hayes[22]提出的Bootstrap方法,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的模型4,对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Bootstrap样本量选择5 000,在95%置信区间下,结果显示,控制性别和年级后,置信区间均未包含0(认知重评:LLCI=0.011 2,ULCI=0.107 2;表达抑制:LLCI=0.003 9,ULCI=0.075 2),表明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的中介效应显著,且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0.055 9,0.034 9。另外,控制中介变量后,自变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因变量自我控制力的直接效应也显著(LLCI=0.517 9,ULCI=0.670 1)。因此,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自我控制力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重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a1b1/ (a1b1+c′)=8.5%,表达抑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a2b2/(a2b2+c′)=5.5%。 图1 多重中介模型 表3 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检验 自我控制能力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结构,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影响,结果发现二者对自我控制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验证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 由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能力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自我控制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个体对情绪调节的自信程度越高,越能进行自我控制,而且与具体情绪无关。有研究者认为,个体对于自身意志力的信念会影响其自我控制力量,那些认为意志力有限的个体能更好地完成自我控制任务,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的信念,也影响着自我控制能力。[1]Tice等人[23]研究发现,当通过喜剧影片诱发出被试的积极情绪后,被试的自我控制资源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进一步通过启动范式诱发被试的内隐积极情绪,仍然能提高被试的自我控制资源,同时,大量研究已证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个体情绪状态有明显的正向影响,那么可以认为情绪调节效能感能对自我控制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情绪调节策略与自我控制能力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且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我控制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表明越倾向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的大学生具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可能是由于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削弱了个体冲动行为的能力,使其更能掌控自己的行为方向,并做出理性选择。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5, 24-25]另外,我们还发现,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调节效能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表达抑制与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相关并不显著,这可能由于沮丧/痛苦情绪的唤醒程度往往较高,且表达抑制策略的效果并不稳定。[14]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认知重评及表达抑制在效能感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中共同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也能通过影响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而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表明拥有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相信自己有表达积极情绪及管理消极情绪的能力,从而在面临困境或挫折时,更能快速或有效地进行情绪调节,进而缓解情绪对行为的破坏作用,改善自我控制的表现。[24, 26]本研究中,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差异检验并不显著,这与以往结果尚不一致。这可能与两者的内部加工过程有关,认知重评虽然会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但主要涉及个体对情绪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而非自我控制资源,其使用会引起整个情绪反应轨迹的积极改变,从而降低负面情绪对自我控制的消极影响;表达抑制虽然更多消耗自我控制资源,但策略需要对表达行为加以控制,这便启动了自我控制过程,体现了自我控制能力。[26] 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受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情绪调节策略的显著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既能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通过影响认知重评及表达抑制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而间接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对自我控制的回归分析
(三)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效应检验
四、讨论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