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江苏 徐州 221000)
重症患者,主要指的是急性脑出血、脏器功能衰竭等需要长期在医院内接受观察与治疗的病人[1],此类患者一般情况下肢体活动首先,容易出现身体代写减缓、血流速度变慢等问题。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与肿胀,一旦患者症状未及时得到缓解,则容易形成血栓,对于患者日后的生存情况有着较大的隐患,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为此,本次研究选择分组对比研究的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的方式。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的240例危重症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年龄43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2±5.9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年龄45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3±6.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身体部位清洁、预防形成压疮等;
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的方式,主要包括肢体、心理以及饮食以及环境等方面。(1)肢体护理: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自主性训练,并持续对患者进行相关数据的检测,待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区趋于稳定,则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快患者的恢复,并且定时对患者进行按摩,保证患者体内血液能够正常流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下床锻炼;(2)心理护理:危重症患者一般情况下都存在着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极容易出现抗拒治疗、自暴自弃等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时长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争取同患者建立起友谊,获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度;(3)饮食护理: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营养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饮食合理营养,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一名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饮食搭配,严禁烟酒,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4)环境护理:危重症患者不同于其他类型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性地住院观察与治疗,因此,患者长期居住的病房环境也必须得到保持,并且尽量保证病房内与周围安静,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仅为3.3%(4/12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3%(16/120),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对比(%)
经过统计,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例数分别为78、37、4、1,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例数分别为40、45、25、10,满意率为70.83%,P<0.05)。
在临床治疗中,危重症患者需要长期性应用各种不同的辅助仪器来支撑生命体征,长期性的插管与输液等必然会对患者的内皮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一旦细胞受损,则会导致凝血因子被激活,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2]。常规性护理仅仅对患者进行例行清洁等护理行为,而综合护理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肢体、饮食以及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护理。相关资料研究表明,一旦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必然会对自身的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3],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危重症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效果。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选择应用综合护理的方式,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