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业保险研究梳理

2020-04-20 11:24李金禹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市场失灵农业保险实证研究

摘要: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农业的平稳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和平稳定,但由于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征,农业又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农业保险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转嫁风险,促进农业发展。学术界对农业保险的研究从上世纪上半叶开始就一直在继续,研究视角不断深入,研究成果日益丰硕。本文在此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着重对农业保险的性质、市场失灵、实证研究几大方面进行探索,最后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归纳出对我国农业保险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保险;研究梳理;市场失灵;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4-0140-02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但对于农业经营者而言,农业又是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因此利用农业保险来把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头上是对于维护农业经营者利益,促进农业发展意义重大。而如何让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就成了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农业保险问题上的研究进行总结之后,从农业保险的定义和属性、市場失灵、实证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

一、关于农业保险的性质的研究

明确农业保险的性质对进一步研究农业保险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学术界还未对农业保险的属性达成广泛共识,争议主要集中在农业保险是否属于公共物品上。

李军(1996)认为农业保险不属于商业保险范畴。由于风险太高,农业保险的社会效益高于自身经济效益,对社会产生正外部性,具有公益性,同时农业保险并不服务与没有缴纳保费的人群,所以也具有排他性,因此农业保险应该是准公共物品。同样的观点也受到了冯文丽等(2002)的支持,她们认为农业保险对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作用使得其可被视为准公共物品,因此要求政府参与,承担责任。由于农业保险存在的利益外溢的特征,其应该是一样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物品(庹国柱等,2002)。Ezdini Sihem(2017)基于部分欧美国家农业保险的研究显示政府补贴是除了保费价格以外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最大的因素,侧面说明了政府参与农业保险的必要性。政府主导的资金是运营农业保险的关键(Joachim Herbold,2014)。

二、关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研究

农业保险发展由来已久,并且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的发展仍然不足。世界各地的农业保险市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局面。Wright等(1990)通过对各国农业保险实践和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发现历史上纯商业机制运行的农业保险无一幸免地都失败了,以盈利为目的的农业保险完全不能正常地运行下去,所有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案例都有政府参与甚至政府主导。对于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问题的研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对农业保险市场困境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是农业保险市场面临的两大难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会扭曲保险市场,造成市场的低效率(J.Stiglitz,1983)。Smith等(1996)发现处于风险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民更加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证实了农业保险市场中逆向选择的存在。Hazell等(1986)把农民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总结为减少要素投入和增加种植高收益但更难料理的作物。欧阳越秀等(2010)发现农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越高,农业保险的免赔率就越高,农民越不能够从农业保险中获得足够的赔偿,保障性变低抑制了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庹国柱等(2007)认为农业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比普通保险市场更强,保障农业保险市场健康平稳运行需要正确处理这两个问题。

系统性风险也是农业保险市场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因为自然灾害影响的范围通常较广,影响作物较多,这时大数定律也不能依靠,农业保险的风险比普通的意外险要高出数十倍(Wenner等,2003)。Duncan等(2000)认为系统性风险严重抑制了保险公司对于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冯文丽(2014)认为系统性风险是造成各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三、关于农业保险的实证研究

Richard E.Just等(1999)以美国全国国境内的农场级数据为基础对逆向选择和作物保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驱使美国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最主要动机并不是风险规避,获取补贴和逆向选择存在的可能性才是美国农民购买农业保险最大的原因。Teresa Serra等(2003)的研究也用美国农场级数据为基础发现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随着期望收入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富裕农场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比相对较贫穷的农场要低。张跃华等(2005)通过构造伯努利效用函数研究指出由于收入较低,农民并不是风险厌恶者,而是更倾向于风险中性,在明知道有可能会遭遇自然风险的前提下也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来分散这一风险。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较高,有意识也有能力通过购买农业保险的方式来分散风险,农业保险发展得相对更好;农业保险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得相对缓慢,这就要求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提高农民从中能够获取的效用,支持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周稳海等(2014)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的影响可分为灾前影响和灾后影响,两者共同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正,但相对较小。周稳海等肯定了农业保险对提高农业产出的贡献,但也指出现行农业保险制度使得农民并不能够从农业保险中得到充分补偿。周文杰(2015)构建了一个农业保险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发现经营效率和市场效率呈反向变动关系,保险公司从农业保险上获利越多,农业保险对社会的效益就越小。

四、 文献评述和启示

上述文献让我们对目前国内外农业保险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通过总结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农业保险的性质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但基本能够认同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活动乃至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作用,也意识到纯商业化的系统并不能保障农业保险体系的正常运行,认为政府应该参与到农业保险的运行中,从制度层面促进农业保险的推广与发展,甚至对其进行直接经济补贴。

在现行的社会经济基础下运行的农业保险市场容易受到扭曲,陷入困境。农业保险市场面临的最大的几个问题分别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以及农业保险自身特征引起的易出现系统性风险问题。这些问题让保险公司面临着比一般保险更高的风险水平,抑制了农业保险的供给。为了弥补更高的风险带来的成本损失,保险公司倾向于提高保费或免赔额,导致农民从农业保险中得到的效益减少,抑制了农业保险的需求。农业保险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是尽力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可幸的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大数据和天气监控预测进步使得这种信息不对称开始减弱,通过对保险合同的更科学地设计和更合理的政府补贴策略也能够很好地减缓农业保险市场面临的困境,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国内外都对农业保险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并且使用的数据多是较为笼统的省级宏观数据,相比之下,美国的研究就多以农场级数据为基础,解释力更强。

参考文献:

[1]Joseph E.StigIitz.Risk,Incentives and Insurance:The Pure Theory of Moral Hazard,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1983.

[2]Ezdini Sihem.Economic and Socio-Culture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mand Across Countries[J].Journal of The Saudi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

[3]Joachim Herbold.New Approaches to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Developing Economies,Finance for Food:Towards New Agricultural and Rural Finance,2014.

[4]Richard E.Just,Linda Calvin,John Quiggin.Adverse Selection in Crop Insurance:Actuarial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centiv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

[5]Teresa Serra,Barry K.Goodwin,Allen M.Featherstone,Modeling Changes in the U.S.Demand for Crop Insurance during the 1990s[J].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2003.

[6]李军,农业保险的性质、立法原则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01),55~59.

[7]李轶男,对农业保险利益属性的再探讨[J].财经科学,2012,(1):31~38.

[8]冯文丽,林宝清.美日两国农业保险模式的比较及我国的选择[J].中国金融,2002,(12):25~27.

[9]庹国柱,李军,王国军,外国农业保险立法的比较与借鉴[J].中国农村经济,2001,(1):74~80.

[10]歐阳越秀,李贞玉,逆向选择、系统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J].保险研究,2010,(4):66~71.

[11]周建涛,梁欣悦,殷颖超,国外农业保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研究新进展[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4):85~90.

[12]冯文丽,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J].金融研究,2004,(4):124~129.

[13]周文杰,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效率实证研究:基于交易成本角度[J].财政研究,2015,(1):67~71.

作者简介:李金禹,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和“三农”问题。

猜你喜欢
市场失灵农业保险实证研究
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
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动因
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经济法激励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