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有效合唱教学课堂的构建

2020-04-20 10:54张伟花
理论与创新 2020年2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设音乐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之美,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完成对小学生的全面培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针对合唱教学,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合唱兴趣,挖掘小学生的音乐天赋,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提倡教学,一些优秀的合唱曲目被浪费,小学生的合唱天赋也很难被充分挖掘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来构建有效的合唱课堂教学,渗透合唱的技巧,并加入一些乐器演奏,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合唱水平,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合唱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使他们正确认识合唱,积极参与到合唱的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有助于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合唱的视频,或者是电影纪录片等充分展现合唱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合唱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学生对合唱的看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问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拓宽学生的见解和认知。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经典唱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合唱的美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调整唱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当中。

例如在学习《种太阳》时,这本身是一首欢快的儿歌,大部分的学生可能已经十分熟悉这首儿歌,教师可以对这首儿歌进行改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演示改编的过程,鼓励学生提问,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

2.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教师应当开设音乐鉴赏课程,带领学生鉴赏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并做好鉴赏分析工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学习,使学生建立对合唱学习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合唱作品和成人合唱作品,带领学生分析儿童和成人唱法的区别。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来调整合唱的练习。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红歌的合唱作品,为学生播放完视频之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紅歌一般都是宏伟雄壮的,会激发起听众心中强烈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的知识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中注重渗透一些正确的合唱技巧,引导学生区分合唱和齐唱。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音准是唱好合唱的基础。就是在合唱练习阶段,可以穿插音准的练习,设置相应的趣味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其次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真假声的混合歌唱方式进行练习,逐步改善学生歌唱的流畅度、曲调等等。第三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每天进行发声练习,巩固好基础,避免在合唱训练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还应当注重训练学生的肺活量,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呼吸方法,避免在练习中出现呼吸不稳定影响合唱效果的情况。

4.发掘学生们在音乐中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合唱角色

教师应当注重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们在音乐合唱中表现的特点,从而来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合唱角色。有的学生音色洪亮清脆,教师可以考虑其进行领唱和独唱。有的学生因此低沉,适合合唱中的低音部分。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五音不全的情况,教师也应当注重对所谓学生加强训练和引导。充分挖掘学生们在音乐上的潜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划分声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从而建立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做到人尽其才,构建有效的课堂,逐步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改善合唱教学的现状。

5.注重音乐情感的培养和渗透

情感是音乐作品中的灵魂,音乐作品缺乏情感的渗透和流露,便失去了灵魂。因此在训练学生合唱技巧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流露和渗透。在接触到音乐作品时,首先要做的是对引导学生其进行充分的理解,把握其中的情感流露和变化。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根据情感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划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音乐是具有非具象非现实性质的,其中所包含的情感用语言往往难以表达,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注重艺术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和情境。在情境中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产生情感共鸣,他们在合唱中注入自身的情感,为合唱作品注入灵魂。

6.加入乐器辅助教学

在合唱训练中可以加入一些乐器辅助教学,便于学生准确的把握合唱作品中的音准和音高,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比较简单的作品,借助口琴等简单的乐器对学生演奏旋律节奏,引导学生学习作品的口琴演奏,掌握本首作品的节奏点以及作品中不同声部的音准、音高等,便于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在完成乐器训练之后,教师可以实施合作训练,引导学生将在乐器节奏中感受到的音准,音高加入到合唱中,把握合唱的节奏,提高训练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是面对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在音乐上的天赋和潜力,引导小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建立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明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合唱定位,积极参与到合唱训练中, 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合唱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莹.浅谈小学音乐有效合唱教学课堂的构建[J].黄河之声,2019,(22):87.

[2]陈鸯鹂.让音乐课堂流淌出合唱的和谐之声--浅谈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及有效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3):244.

[3]郭炳明.小学音乐课堂渗透有效聆听,让音乐课堂流淌和谐之声[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11):231-232.

作者简介:张伟花(1980.09--),女,广东梅州人,汉族,本科,小学音乐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