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的问题研究

2020-04-20 11:18王清亮
职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有机融合中职教育传统文化

王清亮

摘 要:本论着重阐述中职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层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 传统文化 有机融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是极富创新色彩的一笔,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光要求技能全面,文化素养也应兼备,尤其像中职这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院校,文化方面明显存在短板,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中职教育,既是全面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和职责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职院校应为国家培养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做出新贡献。为此,中职院校应当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职教育切实融合起来,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景观等,使校园各个角落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让传统文化从形式真正走入学生内心,化为学生的精神品格。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的意义

1.走出迷途,寻根问祖

在信息化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扑面而来。面对西化、多元文化的强势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迷失了方向,甚至产生了崇洋媚外心理。对此,我们决不能漠然视之,更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迷失其中,尤其在文化意识淡薄的中职院校,必须将传统文化引入中职教育,让学生了解、热爱传统文化,从中找到归属感,找到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并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中找回自信。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它是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的灵魂和前进动力。一个文化缺失、浮华浮躁的社会,很容易使青年沉醉于个人的功名利禄,或胸无大志、虚度光阴。青年无理想,社会无动力、国家无希望、民族无前途。因此,复兴民族文化,让社会充满生机,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而一向重“术”轻“道”的中职教育,更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使其杜绝安逸平庸、抵制沉沦诱惑,做有志有为青年。

3.传承文化,复兴民族

做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是每个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传承,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精神,汇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品格。如今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中,越来越多的人却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承使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每个中国人责无旁贷。为此,须从娃娃启蒙教育抓起、从与各种中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切入。目前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就是补齐多年来中职教育的文化短板,让中职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深刻了解到由衷热爱,为民族文化传承担当尽责,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4.文化与技能,兼修兼备全面发展

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单是技能要出类拔萃,在品格修养上,也应备受社会推崇。为此,中职院校应当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体系,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传统文化知识,课外组织更多文化教育活动,校园环境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使校园各个角落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促进学生品格修养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1.职业化教育主导,缺乏人文情怀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仅仅通过思想政治理论通识教育简单涉及传统文化,老师和学生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更不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独到见解,所以,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其价值观多为实用主义,缺乏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

2.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抗拒学习

中职学生文化素质相对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而身处高度信息化时代,许多中职学生闲暇时间又多与手机电脑为伴,加之学校不重视文化育人,使很多学生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例如欺凌、作弊等,这将大大损害学生已有的宝贵品质。如果学校再不加强文化教育,这些不良行为可能逐渐会变成不良习惯,将影响乃至贻误学生一生。

3.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但是很多中职学校的传统文化融入只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敷衍和应付检查。尤其在课程实践方面,学生基本是零基础,又缺乏老师引导,蜻蜓点水的校园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对传统文化难以产生兴趣,更难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他们的内心。

三、传统文化难以融入中职教育的原因

1.巨大就业压力导致学校忽视文化教育

在巨大就业压力之下,大多数中职院校只注重就业率,看重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养活自己。由此,学校将重心放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则重视不够,中职教育严重“偏科”、学生不能全面发展。如此培养,中职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较低,不利于其就业。

2.学生深受就业压力和思想多元化影响

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学生的思想因受各种网络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因而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与自豪感。而巨大的就業压力,也使学生更注重技术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提高,家长和老师也都希望他们能以一技之长立足社会,使得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淡漠。

3.育人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完善阶段,目前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多数学校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机制等仍然沿袭旧制,尤其是中职院校,教育培养内容方式过于单一,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中的融合机制有待探索和完善。

四、中职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关键是兴趣。在中职教育这个重要阶段,很多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基本的判断,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高度关注。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首先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中职生学习能力不强,且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老师能够应用恰当的方法,不但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而且能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文化素养是自己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对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2.构建校园学习交流平台

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同思想正是在不断的相互交流碰撞中得以升华。所以,学校应积极搭建供全校师生间、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大家畅所欲言,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和热爱之情。相互交流不但有利于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也会激发学生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

3.组织社团活动,建设校园文化

其实,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感兴趣的,只是因为学校偏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不得不止步于兴趣。因此,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比如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讲座、演讲或辩论赛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构建更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景观,形成人文艺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组建校园传统文化社团,使其成为校园弘扬民族文化的标杆。总之,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教育,就要搞好文化校园建设,让校园处处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京蕊.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讨[J].科教导刊,2018(32).

[2]纪海波.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路径探析[J].求知导刊,2018(36).

[3]刘亦民.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分析[J].法治与社会,2018(36).

[4]张倩.浅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融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4).

[5]刘珊琪.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2018(40).

[6]刘鹏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的途径探索[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8(11).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中职教育传统文化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