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岁末,柳州市全面启动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本集团抓住机遇申报了7个“1+X”学科拓展型课程研究项目(如图1),旨在借助市级教研平台,助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7个国家课程在集团内的校本化实施。率先启动的语文“1+X”群文阅读拓展型课程,以“班向红特级教师工作坊”为龙头,集中了集团内语文教师精英力量,组建了包含教材分析组、选文组、美编组3个小组的研究团队(以下统称集团研究团队),决定立足一年级统编教材,从课程研究背景、课程资源开发和案例研究、课程实施、课程教学评价四个层面依次展开项目研究,为其他年级语文“1+X”群文阅读拓展型课程以及其他6個学科拓展型课程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将重点介绍本集团基于统编教材的一年级语文“1+X”群文阅读拓展型课程(以下简称群文阅读拓展课)的研究历程及主要成果。
一、群文阅读拓展课的研究背景暨项目研究源起
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温儒敏指出:“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为了全面掌握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笔者曾在本集团内组织过两次调研:一次是对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检测,一次是对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习惯问卷调查。两次调研凸显了本集团学生阅读数量偏少、阅读内容随意、阅读习惯失当三大突出问题。
“阅读数量偏少”是相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有关标准而言。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第一学段(即小学1—2年级,以下简称低年段)应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即小学3—4年级,以下简称中年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即小学5—6年级,以下简称高年段)不少于100万字。这还不算必背的优秀诗文。按照课标要求分解任务,最保守的估算,高年段每周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万字,低年段每周的课外阅读量也要达到500字。按照现行课程的教学效率,学生课内阅读时间相当紧张,课外阅读量难以保障,要达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标准很不乐观。
“阅读内容随意”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没有标准。学生要么随自己爱好,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致使阅读面狭窄;要么随家长功利思维泛滥,把课文全解、习作指导等教辅类书籍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而无视经典阅读;要么就是跟风,照着所谓名校开出的书单,不加思辨、不顾年龄特点地“拿来”硬读。
“阅读习惯失当”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囫囵吞枣,效率低下。囫囵吞枣式阅读极易消解教师在课内着力培养的低年段圈画关键信息、中年段感悟重点段落、高年段批注阅读等良好阅读习惯,从而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导致阅读品质难以提高。
二、群文阅读拓展课的“1+X”定位
温儒敏教授一直大力倡导阅读教学的“1+X”理念,他说:“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他一再强调:“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大量增加读书的份量。问题是,老师是否能跟上这个‘量,能跟上这个‘节奏?”
为了准确把握温教授所倡导的“量”和“节奏”,集团研究团队反复研究了国内小学语文教育领域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两种阅读教学实践。一种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最先提出的“1+X”课程体系建构,她认为,“1”是国家课程,“X”是个性化课程,在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进行优化后,“1”成为优化后的国家课程,“+”成为国家课程优化下的适当完善、补充,“X”则是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的有效延伸。另一种是群文阅读教学,简称“群文阅读”,它既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阅读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单位时间内快速阅读相互关联的多个文本、让学生从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的阅读方式,旨在引领儿童阅读走上快车道,全面提升阅读素养。两种教学实践都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留下了成功的经验,也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启发。
为了从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扎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集团研究团队多次开会研讨,最终决定从起始年级一年级入手,发动本集团教师自主创建教学资源,基于学生实际开发本集团的群文阅读拓展课,再从一年级逐渐过渡到高年级,形成小学六年螺旋上升的群文阅读拓展课框架体系。而本集团在课程建构中最大的亮点,便是按照自身需要重新厘定了“1+X”的定位:“1”定位为对统编教材进行结构化思考后提炼出来的用于拓展阅读的“1”个个群文议题,“X”则是与某一个确定的议题“1”相匹配的一组结构化的文章,“+”是有梯度、有层次的叠加。
三、群文阅读拓展课的研究目标和过程
(一)研究目标
1.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重点编制出一套适合我校一年级群文阅读拓展课的校本教材。
2.在课程实施方面:研究出经得起推敲的群文阅读拓展课实施策略,形成一批优秀的群文阅读拓展课案例。
3.在课程评价方面:构建我校群文阅读拓展课评价体系。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深度解读教材→确定需要拓展的课程类型→界定“1+X”内涵,论证群文议题→确定与议题相匹配的一组组文章→编写校本教材。
第二阶段:使用校本教材→研究典型案例→收集反馈意见→调整校本教材→形成教学流程与模式。
第三阶段: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物化项目研究成果→编写新的年级教材,进入下一个循环。
资源开发是项目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集团研究团队严格遵循“整体培训→自主申报→编写提纲→审核修改→编写教材→审议通过→上传平台→收集意见→再次修改→定稿使用”的操作流程,以确保资源开发的科学、规范。自主申报阶段主要是发动和组织语文教师自主申报适合自己的拓展课研发任务;组织培训阶段需要先期组建以本集团语文精英力量为主体的集团学术委员会,由集团学术委员会对入选课程开发的教师进行教材编写培训;审核修改阶段也是由集团学术委员会对领受任务的语文教师所编写的提纲逐一进行审定,并提出修改建议;编写教材阶段则由申报教师根据修改建议自主整理编写,形成自己的读本资源;教师的读本资源经集团学术委员会审核后,录入学校拓展型课程管理系统,进入学校微信公众号选课系统,供学生自主选择;编写团队教师在使用中收集意见,修订完善,最后定稿使用。整个过程既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实现了专家引领与一线教师实践建构的相互交融,以确保课程资源开发的较高品质。
四、群文阅读拓展课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形成了议题提炼的基本方法
集团研究团队仔细研读一年级语文上、下两册新教材,发现每册教材安排有两个识字单元,分别设置在学期初和学期中,两册共计18课,课文短小精悍,虽然学习任务不重,但涉及知识面广,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于是决定基于教材,按照“依标扣本、全面兼顾、顺向拓展、强化训练”的操作方法,仔细梳理相关识字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点,形成可操作的群文阅读议题,再基于单元内容主题,结合阅读教学训练点组建群文,进行课程的有效拓展與延伸。以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一)为例:该单元共有《①天地人》《②金木水火土》《③口耳目》《④日月水火》《⑤对韵歌》5篇课文,内容涉及天地人关系、五行认识、习惯培养、象形字认识、对韵感悟五个方面的知识内容,教师采用顺向拓展的方式,以上述内容为主题,拟定了“天和地”“有趣的五行”“从小养成好习惯”“奇妙的象形字”“词句对对碰”5个议题,在组建群文时兼顾了相关的训练要求,实现了议题的趣味性、可议性、成效性、贯通性“四性”统一。
在对一年级语文上、下两册共4个识字单元进行系统的深度解析以后,集团研究团队最终确定了18个议题,包括8个人文主题类议题、1个习惯培养类议题、4个构字方法类议题、1个学习策略类议题、3个语用训练类议题、1个思维训练类议题,充分体现了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从中熏陶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确立了基于议题开发拓展型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形成了构建群文阅读拓展课的基本策略方法
基于议题、关注学情、有效拓展,是集团研究团队开发拓展型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运用国家课程阅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举一反三式语文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则是集团研究团队构建群文阅读拓展课的基本策略方法。通常情况下,每个议题可组织6—9篇选文,旨在对国家教材单篇识字文本进行拓展补充,让识字与阅读有机衔接。选文基本要求是文质兼美、视野开阔、体裁多样。基于这一要求,一年级的拓展课选文不论古今中外,包括传统文化经典、朗朗上口的童谣诗歌、生活中的语文故事等。教师执教拓展课时可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选文进行统整性选择使用:课上使用一部分,课下安排的一部分则供学生回家“和大人一起读”。例如一年级下册群文议题4“猜字谜,有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识字与记字思维,总共安排了9篇选文,其中前7篇为浅显易懂的小字谜,后两篇则是有关字谜的古代小故事,相机渗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选文整体体现了3种识字方法即部件合体会意、增删部件、生活联想,向学生揭示了字谜乃汉字游戏的本质,系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等特点创编而成。比如其中的《字谜一》至《字谜五》体现了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等合体字的特点,可引导学生学习采集谜面中的关键信息,猜结构、想部件,再勾连字义,“拼凑”出谜底的字;《字谜六》和《字谜七》中的谜面呈现了“丁”“也”字的形旁和字义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偏旁表义的功能;字谜小故事《二王猜谜》用故事的形式揭示了会意字的猜字方法和趣味,同时启发学生可自主创编字谜;字谜小故事《杨修巧猜字谜》也是故事的形式,揭示了部件组合猜字方法,同时给学生塑造了一个聪明贤能的谋士形象。以上9篇选文具有明显的梯度性,有利于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提升点,教师在课堂上可根据学情及教学需要进行统整性选择使用。
(三)编撰完成了适合本集团师生整体推进群文阅读拓展课的特色读本
梳理完一年级语文上、下两册18个议题的近百篇选文以后,集团研究团队按照“阅读导语”“群文组文”“阅读小思考”三个板块分头编写了每一个议题的课程资源,最终整合成基于统编教材的群文阅读拓展课校本教材《口袋里的小读本》,分上、下两册(如表1、表2),分别对应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的识字单元教学。三个板块的编写要求:“阅读导语”体现清晰的议题指向,给学生指明阅读目标;“群文组文”即依次呈现选文;“阅读小思考”以问题方式出现,引导学生结合阅读目标展开思考,提高比较、整合、辨识、提取、评价、反思等阅读素养。
(四)落实了群文阅读拓展课的有效实施策略
1.课时安排。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阅读课时间及课余亲子共读时间。本集团每学期共安排语文国家课程140课时、集团校本课程20课时,其中校本课程中的8至10课时可专门用于群文阅读拓展课、6至8课时用于场馆课程、2课时用于阅读综合评价。
2.操作流程。经过大量试教与实践研究,集团研究团队最终确立了“勾连教材,引出议题→梳理方法,精读指导→举一反三,群文组读→求同存异,对比阅读→亲子合作,共同阅读”的群文阅读拓展课操作流程。
3.读本资源与操作流程的定式与变式。在群文阅读拓展课研究中,“议题”“选文”“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组织形式”等校本规范都是既有定式也有变式,鼓励教师运用自身的经验、智慧,在实践中自主推进相关教学活动。尽管如此,每一堂群文阅读拓展课效果如何,不能由上课教师自己说了算,而应接受集团教师审阅,比如将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发布到教研平台供全体评论等。
(五)实现了课程评价的多维建构
关于群文阅读拓展课的评价,我们有如下思考:一是如何发挥语文课程评价检查、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二是如何恰当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而不局限于纸笔测试;三是如何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是针对阅读评价,如何体现阅读兴趣、阅读速度、阅读效果、阅读习惯的综合考察。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在制作评价量规时,既关注了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又关注了对拓展课课堂教学的评价,还有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等,力求通过多向度的评价,全面构建群文阅读拓展课的课程评价体系(如表3、表4、表5)。
(六)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深度思考及语文教师团队的成长优化
首先,教师的课程建构意识已然觉醒。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逐渐明白,自己所研究的已不再是一节节单纯的课文课例,而是为了满足学生更广泛的阅读需求和学科素养提升的要求,必须主动挖掘教学资源,建构属于自己的学科课程。在读本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们必须面对和解决“什么样的议题是學生感兴趣的?”“通过对议题的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哪方面素养和能力的发展,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如何选择、组织适合的文本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讨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营造集体建构的氖围?”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组织一堂精彩的群文阅读课,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课程和教学。
其次,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显著提升。该项目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意识和相应的课程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课程执行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熟悉统编教材的单元内容,熟悉课程标准在各板块的年段要求,能够自主地提炼教材中的阅读训练点;为使拓展内容跟上思维发展的步伐,教师必须进行海量阅读,具备筛选和组构阅读文本的能力,如此方能为议题选文奠定厚实的基础,确保群文拓展的广泛性、适读性、层次性;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施教,像一般课堂教学一样涉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剪裁、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节奏的调控和教学的生成等等,并且因节奏更快而要求更高。
最后,教师的团队成长得到优化。群文阅读作为一种生成取向的教学活动,极大地简化了课堂教学环节,放弃了教学的确定性和严密性,转而走向开放、多元。确定性和严密性的缺失推动着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能够站在社会、课程的角度,慎重地对教育目标、教育价值、教育行为等教育基本问题进行思考,不断调整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群文阅读拓展课中的“议题”“选文”“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组织形式”诸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可变通性,需要教师运用自身智慧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更加频繁地与其他教研人员展开深入研讨,使教师对资源共享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这就为群文阅读教研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夯实了基础。
回顾本集团群文阅读拓展课项目的研究过程,最让人欣慰的是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三大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从本集团月阶段质量监控来看,实验班级的学生在识字、阅读、写话(习作)等方面的能力已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每周一节群文阅读拓展课至少学习3—5篇课外文章,加上课后的“和大人一起读”其他文章,学生的阅读数量在快速增长,阅读面得到了有效扩张,阅读方式更加丰富,阅读策略有了积累,在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深度阅读能力也在逐步形成。对实验班级家长和学生进行调研可知,93%的学生已经熟悉拓展型课程的操作流程并比较期待该课程,87%的学生基本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并能适应一节课多篇文章的阅读方式,82%的家庭中父母能和孩子共同阅读我们研发的《口袋里的小读本》,21%的家长和孩子认为还可以在读本编写和课例教学上进行改进……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支持,本集团研究团队更加有信心不断改进课程的实施,并在“存疑—求证—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课程的品质。(作者系柳州市公园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