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品
(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山东聊城 252000)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临床骨科的高发病, 病因是手臂外伤,致病因素是间接或直接暴力,骨折后可见局部疼痛、前臂旋转障碍、肿胀与肢体畸形等,若为完全骨折可见骨擦音,多发于壮年群体。 尺桡骨干的解剖结构复杂,双骨折后易伴有骨折端重叠、侧位与旋转移位等病理表现,复位难度较大[1]。 该病不论骨折类型或部位都可以采取夹板外固定与手术复位治疗,但对于位置固定不佳者需要采取内固定术。该病治疗时机直接影响治疗预后,若治疗延误会引发感染,不利于远期康复。临床多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辅以系统化护理,以减少并发症。但临床护理的方法较多,护理效果存在差异,故需要选择高效的护理方案。 该研究选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247 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旨在探究康复护理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
该文研究主体为来该院治疗的247 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 纳入标准:经X 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伴有外伤史等致病因素;具备沟通能力;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损伤;伴有恶性肿瘤;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 组125 例,男65 例,女60 例;年龄为21~67 岁,平均(36.85±0.74)岁。 B 组122 例,男64 例,女58 例;年龄为23~64 岁,平均(36.71±0.3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B 组行常规护理,即术后使患肢肘关节保持90°屈曲,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被动活动,1 h/d,同时给予其生活指导与用药监督等护理。
A 组行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预见性康复护理。 ①手术前除常规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予以监测外,还应细致且全面地检查患者的患肢活动、血运以及感觉情况;术前可以通过石膏托外固定患肢,帮助患者缓解术前疼痛,但是在此期间要注意对其患肢血液循环情况的观察,以防造成皮肤压迫,并及时发现石膏托发生的变形、扭曲等异常问题。 ②术前心理干预:及时和患者进行术前的沟通、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与要求,并为其解答疑问,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将有关手术流程、手术预期疗效以及手术安全性告知患者,提高其手术信心,并可以教会患者一些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对其自身焦虑情绪加以缓解。
(2)术中康复护理。手术当天早晨,除了常规做好禁饮、禁食干预管理外,也要注意对手术室管理的完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 手术过程当中除了做好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之外,还需要提供棉被、软枕等帮助患者保暖,提高其舒适度。
(3)术后1~2 周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对早期功能训练的认知度,存在对功能锻炼的错误认知,所以大多数患者都认为要安心静养,为保证康复护理的顺利实施,应向有此错误认知的患者讲解骨折整复固定后的护理要点是注重调养,避免错位。 向其讲解骨折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普及功能训练的作用,可先开展被动活动,而后逐渐过渡至主动活动。 主动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紧张心理。②功能训练:早期积极开展功能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运行,促进局部症状的改善,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粘连。 指导患者活动手指,可用力握拳或张手,主动活动患肢肩关节,对患肢前臂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同时活动健肢前臂肌肉。 各个动作的持续时间均为10 s,每次训练10~15 min,3~4 次/d。 禁止旋转患肢前臂,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患肢肿胀与疼痛为宜。结合患者病情制订护理计划,创建登记卡,督促患者及时接受检查,评价训练效果,再结合信息反馈修改护理计划。
(4)术后3~4 周护理。以主动活动为主,对肌肉进行舒缩活动、关节活动锻炼;指导患者先从容易的运动开始,然后再逐渐过渡至有难度的运动,遵循渐进、持续性原则,切忌强力被动活动,具体方法为:逐渐增加肘、腕关节的活动范围,轻柔旋转前臂,而后对各关节进行用力性抗阻活动。 使用器械训练患肢关节,每个动作坚持10 s,10~15 min/次,3~4 次/d。 骨折早期愈合或去除外固定后,避免强制性运动,以患肢无肿胀或疼痛感为宜。 并口服骨伤胶囊(吉林一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4155),必要时用中药进行熏蒸治疗。
(5)术后5~6 周护理。 此时骨折一般已经达到了临床愈合的标准,可去除外固定,并把握敏感期,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为根本目的开展康复护理。去除外固定后,应进行全面的肢体负重练习与肌肉关节训练,继续口服药物,可用舒筋活血中药剂进行患肢熏洗治疗。指导患者进行院外训练,并告知其复诊时间。
(1)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具体评价标准为:优:骨折愈合,患肢腕、肘关节功能恢复,生活可自理;良:骨折基本愈合,患肢腕、肘关节功能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自理;差:骨折未有效愈合,患肢腕、肘关节功能未恢复,生活无法自理。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记录两组患者前臂旋前角度、腕背伸角度、前臂旋后角度和腕掌屈角度等患肢康复指标。 (3)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粘连、延期愈合、感染与桡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 组的护理效果优良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优良率对比[n(%)]
A 组的前臂旋前角度、腕背伸角度、前臂旋后角度和腕掌屈角度均优于B 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肢康复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肢康复指标对比[(±s),°]
组别前臂旋前角度 腕背伸角度前臂旋后角度 腕掌屈角度A 组(n=125)B 组(n=122)t 值P 值50.12±2.76 37.58±2.65 36.428 0.000 62.78±3.25 49.32±3.11 33.260 0.000 49.57±1.75 40.22±1.67 42.964 0.000 66.74±1.72 56.32±1.66 48.450 0.000
A 组出现1 例(0.80%)关节粘连,1 例(0.80%)桡神经麻痹, 并发症发生率为1.60%(2/125);B 组出现3 例(2.46%)关节粘连,2 例(1.64%)延期愈合,1 例(0.82%)感染,2 例(1.64%)桡神经麻痹,并发症发生率为6.56%(8/122);A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6,P=0.048)。
尺桡骨干双骨折的致病因素是外界暴力,如交通事故或高空坠落等[2]。前臂外伤后,尺桡骨干是最为高发的骨折部位,伴有强烈痛感,需要立即诊治。手术是该病的常用疗法,能够有效复位骨折,保护前臂功能。但术后恢复周期较长,患者需要接受系统化护理。
有研究指出,康复护理是该病患者的理想护理模式,其集中了心理护理、细节护理和功能训练,利于术后康复[3]。其护理措施是根据患者病情制订,由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全程指导, 协助患者接受个体化康复训练,能够提升肌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进而缓解水肿症状。此外,早期训练可预防软组织粘连,避免关节活动度降低等不良后果。其针对术后不同时期给予差异性护理。 其中,术后1~2 周可能出现患肢肿胀或疼痛感,骨折端不够稳定,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局部血运,缓解症状,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4]。首先进行心理护理,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肌肉训练,局部固定后可活动小关节,先练习伸指与握拳动作,预防肱二头肌粘连。再轻度屈曲腕关节,活动肘、肩关节,以推、捋或揉等手法进行按摩, 以达到清除瘀血和舒张筋脉等作用。术后3~4 周骨折症状基本消失,骨痂生长,骨折端稳定,可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活动。活动肌肉与关节,不可超负荷运动,应循序渐进地接受训练[5]。 术后5~6 周骨折基本达到愈合标准,应接受患肢负重练习,恢复患肢功能。
康复护理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并充分尊重患者的主观意愿,提高其训练配合度。 训练前应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规范化、科学性训练,预防二次损伤[6]。康复护理的特征是整体性与细致化,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可通过心理疏导改善其焦虑或失落情绪。但护理的前提是有效的护患沟通和紧密的护患关系,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提供人性化护理,协助且督促患者实施训练,以朋友或导师等身份关心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适时给予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理解康复护理的必要性,掌握康复训练要点,可于院外进行自我训练[7]。
该研究结果中,A 组的护理效果优良率(96.00%)高于B 组(86.06%),前臂旋前角度、腕背伸角度、前臂旋后角度和腕掌屈角度均优于B 组, 并发症发生率(1.60%)低于B 组(6.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康复护理能够恢复患肢的腕关节与肘关节功能,促进骨折康复,且不易导致感染或延期愈合等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是康复护理以时间为纵轴,护理措施为横轴,全面且系统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的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