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剑,周亮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重庆 404500)
脊髓损伤是脊髓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主要发病原因包括外伤、感染、肿瘤、畸形以及医源性因素等[1]。患者发生脊髓损伤后,除了会降低运动能力、感知能力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大大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2]。因此,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除了要重视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康复情况,进而使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帮助缩短其康复时间[3]。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8 年6 月—2019年1 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 例为对象, 分析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以该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年龄≥16 岁的患者; 出院时无并发症患者;认知清晰、心理无障碍患者[4]。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依从性差患者[5]。患者及家属于同意书上签字,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6~54 岁,年龄平均为(40.62±11.57)岁;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1 例;引发因素:创伤患者21 例,畸形患者4 例,感染患者2 例,退变患者2 例,肿瘤患者1 例; 以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残损分级(AIS)评价患者的神经损伤等级,A 级6 例,B 级3 例,C 级9 例,D 级12 例。 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5~55 岁,年龄平均为(40.94±11.64)岁;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2 例;引发因素:创伤患者20 例,畸形患者3 例,感染患者3 例, 退变患者2 例, 肿瘤患者2 例;AIS 分级:A 级7 例,B 级4 例,C 级8 例,D 级1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分成早期康复治疗和中晚期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包括体位训练、呼吸训练、四肢功能锻炼、局部血液循环治疗以及神经和肌肉电刺激治疗;中晚期康复治疗包括斜床站立训练、翻身训练、肌力增强训练、坐位训练、支撑训练、转移训练、轮椅训练、行走训练,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展开直肠、膀胱训练。 4 周为1 个疗程,需持续治疗6 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由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每周治疗1 次,每次持续2 h。每次治疗分成4 个阶段。首先进行心理诊断,倾听患者的诉说, 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理变化,在患者诉说过程中,医务人员不要打断,保持认真倾听的状态,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感;其次进行心理治疗,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了解之后,将自己的观点告知患者,语气温柔,语言通俗易懂,结合实例,增强患者的康复治疗信心;之后与患者深入交流,将合理情绪的观点和不合理情绪的观点的概念告知患者,得到患者信任之后,也要让患者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医务人员保持坚定的信念,感染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最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将调整心理的具体方法告知患者。 4周为1 个疗程,需持续治疗6 个疗程。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持续12 个月的随访。
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前以及治疗24 周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进行比较;之后随访12 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健康、社会关系、精神支持、环境评分)进行比较。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价;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康复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24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s),分]
组别焦虑评分治疗前 治疗24 周后抑郁评分治疗前 治疗24 周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63.52±8.59 63.79±8.67 0.121 0.904 26.79±3.48 51.86±7.52 16.571 0.000 64.79±8.94 64.83±9.01 0.017 0.986 27.43±3.56 53.42±7.98 16.291 0.000
康复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健康、社会关系、精神支持、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生理健康康复治疗前 随访12 个月社会关系康复治疗前 随访12 个月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0.65±3.16 10.71±3.19 0.073 0.942 25.49±4.13 18.52±3.53 7.027 0.000 10.27±3.03 10.22±3.06 0.064 0.950 25.82±4.26 17.34±3.25 8.668 0.000组别精神支持康复治疗前 随访12 个月环境康复治疗前 随访12 个月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9.56±2.86 9.43±2.90 0.175 0.862 26.15±4.03 16.34±3.52 10.042 0.000 10.02±2.31 10.16±2.53 0.224 0.824 27.32±4.16 17.51±4.05 9.255 0.000
脊髓损伤的发生会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以及神经功能降低,大多数患者无法正常活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其家庭也因此产生一定的经济压力,以上这些因素均会使患者出现自卑、挫败以及自闭等不良情绪[6]。 相关文献表明[7]:约四成的脊髓损伤患者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况。合理情绪行为疗法中包括6 个部分,分别为:诱发事件、对诱发事件所持有的信念、对所持有的信念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对不合理信念的辩驳、信念辩驳后得到效果、信念辩驳后的情绪感受[8]。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关键就是以辩驳的形式,利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产生新的情绪以及感受,进而使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自我否定行为大大减少,提高患者处理问题的能力[9]。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24 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分别为(26.79±3.48)分、(27.43±3.56)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1.86±7.52)分、(53.42±7.9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健康、社会关系、精神支持、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脊髓损伤发病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通过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合理情绪行为疗法能够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情绪以及自身行为,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