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贵
(莒县浮来山街道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511)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其病死及残疾风险性均较高[1],很多脑卒中患者经临床救治成功后遗留偏瘫情况。 脑卒中偏瘫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且其偏瘫一侧肢体不具有肌肉收缩应力等, 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易导致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脆性骨折,增加患者痛苦,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所以, 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积极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非常关键,有助于促使患者预后质量提升[2]。 该文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该院收治的74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究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74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掷骰子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3.12±2.64)岁,试验组平均年龄(53.35±2.72)岁。 两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内容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通过CT 以及MRI 诊断存在脑卒中,单侧偏瘫,且Brunnstrom 分期处于Ⅰ~Ⅱ期;(2)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四肢瘫痪;(2)患者存在言语功能异常;(3)患者存在其余严重躯体疾病;(4)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异常;(5)患者存在其余干扰骨代谢情况的肝肾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
所有患者均予以药物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基本治疗。
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入院之后正确摆放患肢,帮助患者翻动身体;病情平稳之后,帮助患者接受两侧上肢及下肢关节被动运动;让患者接受桥式锻炼;使病床床头升高到30°,且维持20~30 min,之后渐渐升高角度及增加时长, 最后可使病床床头升高到90°,且维持30~40 min;让患者接受坐位训练和坐位平衡锻炼;指导患者接受坐位转移锻炼;引导站立锻炼; 实行步行锻炼; 进行平时活动能力锻炼,1 次/d,40~60 min/次等。
试验组运用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康复训练和对照组保持一致,口服醋酸钙(昆明帮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640),0.6 g/次,2 次/d,相隔1 周肌内注射1 次维生素D2(国药准字H2102 1556),注射60 万U/次,口服骨化三醇[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91],0.25 μg/次,2次/d。
两组均治疗20 d 为1 个疗程,予以2 个疗程治疗。
调查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共计100 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 使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FMA)调查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上肢运动功能评估总分共计66 分, 下肢运动功能评估总分共计34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4]。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生活质量、肢体运动功能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行t 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 且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37)试验组(n=37)t 值P 值28.60±2.33 28.55±2.40 0.090 0.927 61.24±3.10 77.50±4.17 19.034 0.000 51.196 61.885 0.000 0.000
两组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37)试验组(n=37)t 值P 值24.36±1.20 24.50±1.35 0.471 0.638 53.70±2.39 69.58±3.40 23.242 0.000 66.733 74.957 0.000 0.000
脑卒中存在较高的致残率,脑卒中患者同时存在偏瘫的情况并不少见, 导致其日常生活能力减弱,降低了日常生活质量[5]。 脑卒中偏瘫患者需较长时间卧床,活动量降低,容易出现胃肠功能异常,引发机体对钙及磷的吸收降低,而尿液及粪便中流失的钙增多,引发血清钙浓度降低,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骨吸收、增加了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而且,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大多在屋内休息,接受的太阳照射较少,加上对维生素D 的摄入不足,容易造成维生素D 缺乏,进而容易引发钙及磷代谢异常,使钙盐难以沉聚在骨骼中,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后会增加其痛苦,也更加容易出现脆性骨折,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异常情况更为严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骨量丧失,改善患肢功能,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性。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补充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缺少的钙及维生素D,规避及减少骨质疏松的出现。 该文将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康复训练方案纳入比较,增加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提升更加明显,且其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也获得显著提高。 通过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有助于将其偏瘫一侧的肌力增加,提升患者偏瘫肢体肌肉平衡及协调能力,提升肢体灵活性及平稳病情,降低患者的骨折发生率,而且在实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肌肉收缩力会激发骨骼形成机械性应力,促进骨骼中血液循环加快,促使骨形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抗骨质疏松相关药物治疗,能够对其钙摄入不足及钙遗失予以补充,并补充维生素D,进而调节钙磷代谢,抵抗骨吸收情况,规避出现骨质疏松现象。故将康复训练和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结合运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能够促使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增强其肢体运动功能,促使其预后质量得以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并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