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2020-04-20 02:48黄智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产后

黄智伟

(德州市德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山东德州 253000)

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系列盆底损伤和缺陷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分娩有密切关联[2]。 分娩过程中,受胎头挤压、肌肉扩张以及盆底拉伸延长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盆底区神经改变以及结缔组织连接分离。分娩可导致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和肛提肌机械性损伤,出现盆底功能障碍[3]。在产妇分娩后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机体康复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120 例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详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120 例于该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方式进行分组,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各60 例。 纳入标准:产后盆底肌检查结果提示盆底肌肌力在4 级以下;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无意愿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合并精神疾病;合并泌尿生殖系统急性炎症;双胎或者多胎妊娠。

阴道分娩组:22~34 岁,平均(25.63±2.61)岁;孕周37~41 周,平均(39.24±0.52)周;体重55~68 kg,平均(59.65±1.16)kg。 剖宫产组:23~36 岁,平均(25.78±2.84)岁;孕周37~40 周,平均(39.12±0.48)周;体重58~70 kg,平均(59.79±1.22)kg。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分娩6 周后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提肛收缩练习。 每组提肛动作维持5~10 s 以后逐渐放松, 每次动作之间间隔5~10 s,一天3 次, 每次3~8 组, 训练次数和强度应循序渐进,训练时间需>8 周。(2)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采用法国PHENIX 神经肌肉生物反馈治疗仪(PHENIX USB 4 型,国械注进20153541809),产妇取仰卧位,经阴道推入盆底肌肉治疗头,调整电刺激初始强度为0 mA,随后逐渐加大电刺激强度。 治疗过程中叮嘱产妇稍微分开大腿,尽可能放松全身,一周2 次,每次30 min 左右。 (3)针灸及电针治疗:采用28 号毫针针刺产妇的百会穴、关元穴、子宫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 将电针治疗仪(好博-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苏州好博器械有限公司, HB-WZ1 型,苏械注准2017226 1553)连接于双侧子宫穴位置,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治疗时间为30 min。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两组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阴道压力、疲劳评分、肌力>Ⅲ级占比)。 (2)记录并分析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前后产妇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以会阴肌力测试法进行评定收缩肌力≥40%,持续收缩时间为0 即为0 级;持续收缩时间为1 s 为Ⅰ级;持续收缩时间为2 s 为Ⅱ级; 持续收缩时间为3 s 即为Ⅲ级;持续收缩时间为4 s 为Ⅳ级;持续收缩时间为5 s为Ⅴ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

阴道分娩组产妇的阴道压力、 疲劳评分以及肌力>Ⅲ级占比和剖宫产组产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情况

2.2 产妇治疗前后盆底功能相比

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n(%)]

3 讨 论

女性的盆底主要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 盆底功能包含盆底基础电生理功能、压力控尿功能、生殖功能、性功能以及张力支持功能,阴道压力、盆底肌力以及疲劳度为盆底基础电生理功能的主要评价指标[4]。分娩是女性特殊生理过程,临床相关研究表明[5],不同分娩方式均可影响产妇的盆底功能,降低产妇阴道压力和盆底肌力。阴道分娩时软产道和周围盆底组织处于极度扩张的状态, 尤其是胎头偏大、助产分娩和第二产程较长的产妇,其发生韧带、神经和盆底肌肉损伤的风险更高[6]。 剖宫产亦会对盆底造成一定损伤,因剖宫产过程中需要逐层切开缝合腹壁、撕拉腹直肌、膀胱反折腹膜以及切开子宫下段,损伤盆腹腔组织,导致瘢痕形成以及筋膜纤维化、盆腹腔粘连,改变盆腹腔的动力,降低盆底肌肉的力量,导致盆底功能障碍[7]。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常用措施[8]。 通过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利用电生理检测了解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和肌纤维受损类型等, 以不同频率和脉宽电流开展刺激治疗,能促进盆底血液循环,恢复盆底张力,改善盆底功能障碍[9]。于早期为产妇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补中益气。针灸百会穴可获得固脱举陷、提升阳气等功效,关元穴具有固摄下元的作用,子宫穴具有疏调子宫气血的功效, 足三里具有调补中气的作用,对以上诸穴实施针灸治疗可调理肝脾肾,有利于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该次研究中,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的阴道压力、疲劳评分、肌力>Ⅲ级占比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力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均可对产妇的盆底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盆底康复治疗可以促进盆底肌力和肌电压的改善,对产妇产后机体康复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损伤的程度类似,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产后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