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思,蔡凌,陈先凤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康复科,广东深圳 518114)
中风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高等特点,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血管病变损伤脑组织。 既往,临床治疗中风多选用药物联合手术方式,虽具有良好疗效,但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会伴有后遗症,如肢体语言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对患者生活能力及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能力及质量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及护理的关键所在[1]。 从中医角度来看,中风多与气候、饮食及情志等因素相关,而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在于中医康复护理中的按摩、针灸等干预措施可发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功效,可促进血液循环,对受压神经产生刺激,在此基础上刺激大脑产生电活动,使大脑痉挛解除,改善缺氧、缺血状况[2]。该研究对象为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入院的90 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旨在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的影响,以促进其快速康复。 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入院的90 例中风后遗症患者。 纳入标准:(1)经MRI、CT 检查确诊为中风;(2)首次中风;(3)伴中风后遗症;(4)基本资料完整者;(5)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生命体征不稳;(2)伴精神异常;(3)伴重要脏器功能异常;(4)拒绝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45 例) 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中男30 例,女15 例;年龄42~79 岁,平均年龄(60.18±5.41)岁;病程4~23 d,平均病程(9.03±1.76)d。 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6 例;年龄43~79 岁,平均年龄(60.39±5.54)岁;病程4~22 d,平均病程(9.14±1.87)d。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入选对象对该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该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疾病变化,讲解中风及后遗症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针对不同患者病情调整护理方案,遵照医嘱用药,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饮食指导等,1 个疗程为1 个月,共干预1 个疗程。
1.2.2 研究组
实施中医康复护理:(1)中医情志干预。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心理变化,予以心理疏导,对于出现烦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其沟通,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通过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保持冷静;而对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可邀请治疗后身体状态恢复良好的中风患者分享经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打消顾虑,使其积极参与中医康复护理相关内容。(2)呼吸干预。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坐位,指导其吸气时握住拳头,呼气时将手张开,保持均匀呼吸,全身放松。(3)针灸干预。针灸师使用安尔碘消毒患者的四神聪、心俞、神门、合谷及足三里等穴位后,针刺皮肤,垂直入针,入针1.5 cm时提插,留针30 min,若患者出现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等状况,艾灸神阙、百会穴,20 min/次,每日上午艾灸1 次,针刺、艾灸完成后嘱咐及协助患者适当活动。 (4)按摩干预。 护理人员应按摩患者下肢的昆仑、双膝眼、足三里与上肢的外关、内关、手三里及天府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 min,按摩2 次/d,按摩力度以患者自觉痛、麻、胀及酸为度。(5)耳穴压豆干预。护理人员选取医用乙醇消毒单侧耳朵,取交感穴、垂前穴、内分泌穴、皮质下穴及神门穴等穴位,于各个穴位贴上王不留行籽, 指导及协助患者进行按压, 每次按压2个穴位,每个穴位按压3~5 min,2 次/d,隔天更换、双耳交替。 (6)中药热敷干预。 选取制川乌、独活、细辛、艾叶、桂枝、牛膝、麻黄、红花、透骨草等药材制成中药热奄包,于温水内浸泡热奄包5 min,选取电热恒温箱加热,温度45℃,取干毛巾进行包裹,热敷患侧肢体,20~30 min/次,1~2次/d。(7)膳食干预。护理人员嘱咐患者以补益气血食物为主,如赤小豆、山药及黄芪等;阳虚者应以温性食物为主,如胡萝卜素、麦面等;肝阳上亢者应以新鲜蔬果为主,适当增大饮水量;阴虚者应以小米、绿豆等为主,严禁进食辛辣、生硬及冰冷等刺激性食物。 1 个疗程为1 个月,共干预1 个疗程。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1)神经功能选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评估,共11 个条目,总分42分,得分越低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正常或基本正常(0~1 分)、轻度(1~4 分)、中度(5~15 分)、中-重度(15~20 分)、重度(21~42 分)。 (2)生活能力选取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共10 个条目,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强,极严重(0~20 分)、严重(25~45 分)、中度(50~70 分)、轻度(75~95 分)、自理(100 分)。 (3)选取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情感角色限制、社会功能、活力、一般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职能及躯体机能,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4)选取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 分为满分,<60 分为不满意,60~80 分为满意,>80 分为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表示,组间行t 检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较同组护理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s),分]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t 值 P 值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35.67±3.14 35.91±3.28 0.236 0.814 15.01±2.86 27.45±2.97 13.493 0.000 21.754 8.550 0.000 0.000
两组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较同组护理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t 值 P 值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31.83±3.58 32.09±3.84 0.221 0.826 85.74±5.14 69.32±4.57 10.677 0.000 38.489 27.893 0.000 0.000
两组护理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心理健康护理前 护理后情感角色限制护理前 护理后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活力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51.28±5.09 51.07±5.25 0.128 0.899(75.68±6.03)*(62.51±6.63)*6.572 0.000 52.67±6.03 52.27±5.71 0.215 0.831(76.09±7.15)*(63.34±7.02)*5.691 0.000 52.52±5.11 52.28±5.06 0.149 0.882(76.36±6.55)*(63.25±6.04)*6.580 0.000 55.13±5.34 55.29±5.18 0.096 0.924(77.09±6.54)*(64.15±6.14)*6.451 0.000
续表3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中风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与患者饮食结构、生活水平变化有关,中老年人为中风高发人群,其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病症, 患者在发病之后多会出现神经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质量与身心健康[3]。
临床对于中风的治疗以药物、手术为主,手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且手术完成之后需要持续性用药治疗,而大多数中风患者经治疗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语言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需要一段时间康复,因此应重视给予合理的护理[4]。常规护理作为一种传统模式,旨在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指导及协助其运动、饮食等,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的严重程度,但缺乏针对性,未重视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致使护理效果欠佳[5]。从中医角度来看,中风诱发因素主要有瘀、虚、火、风等,可导致患者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如肾脏、脾脏、肝脏及心脏等。 发病短期内部分神经元功能可再生,因此早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护理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主要基于中医理论,是以扶正祛邪、同病异护为核心理念,并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6]。该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低,生活能力、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中医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情志干预、呼吸干预、针刺干预、艾灸干预、按摩干预、耳穴压豆干预、中药热敷干预及膳食干预等多个环节,其中情志干预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调整其心态,并提升其治疗信心[7];呼吸干预可使患者身心放松, 利于其配合中医护理工作;针刺、艾灸干预可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作用,通过刺激神经促使血液循环, 增加患者大脑皮层兴奋性,进而提升大脑对外界信息的处理能力, 修复神经功能,且通过针灸可加快语言、肢体运动功能恢复[8];按摩干预可加快血液循环与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关节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扩大其早期活动范围;耳穴压豆干预可进一步刺激患者各个穴位相应功能区,在此基础上改善患者手功能及肌力状况,提升其行动能力;中药热敷干预通过药热作用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通经疏络的目的,缓解肢体肌肉松弛,在此基础上促使肢体功能快速恢复;膳食干预可针对不同证型患者的实际症状给予饮食指导, 制订与之相匹配的膳食方案,确保营养摄入均衡。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促使其生活能力快速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