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
(吉林市中心医院门诊静点室,吉林吉林 132000)
乳腺癌是现代肿瘤科临床中极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患者为女性,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水平和生命存续状态基础上还会给患者家庭及婚姻关系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1]。 化学药物治疗是现阶段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法之一,结合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合理制订化疗给药方案,可使患者最大获益[2]。 在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干预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面对自身所患疾病所致的痛苦,还会因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各种负性情绪, 故需接受适当的护理[3]。该文以该院2017 年2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126 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为其中63 例开展了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26 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为女性,满足乳腺癌疾病的临床诊断参考标准, 具备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临床指征,自愿参与调查研究,明确签署知情同意书,实施随机分组处理,完成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方案。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 例。对照组年龄40~69 岁,平均(51.46±4.75)岁。研究组年龄38~72 岁,平均(51.48±4.72)岁。两组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经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其具体内容包括病情监测(针对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病情变化特征展开动态监测和记录,在患者发生异常表现时,及时通知临床医生展开针对性处置)、用药指导(护士要遵照医嘱指导患者按时足量服用药物)以及住院环境建设(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合理调控住院病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参数,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光照充足)等。
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健康教育护理:护士要与患者开展和谐有序的交流沟通, 为入选患者介绍乳腺癌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病程演化过程、治疗干预方法以及临床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识理解水平。 护士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为患者讲解化学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流程,引导患者充分认识、理解和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干预的必要性,提升患者的临床行为依从性。
(2)心理护理:接受化疗干预过程中,患者面对繁重的家庭关系和经济压力, 极易形成焦虑、 抑郁、烦躁、恐惧以及担忧等各种消极情绪,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护士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发生的负性情绪进行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住院环境护理:护士要定期对患者所处的住院病房内部环境实施开窗通风以及清洁消毒处理,控制和保持病房内部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条件参数均处在良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静、优质、舒适的住院环境。
(4)饮食护理:护士要为患者制订营养均衡且便于消化的日常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尽量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不食用辛辣生冷类食物,避免接触烟草和酒精,保持规律的日常排便习惯。
(5)康复指导:护士在充分遵从快速康复外科思想理念的前提下, 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动态变化特点, 择取和运用适当方法指导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支持和确保患者获得优质且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对比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化疗药物耐受率、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沟通行为、认知症状管理以及运动锻炼评分) 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n(%)]表示,对计量资料行t 检验,用(±s)表示。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化疗药物耐受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和化疗药物耐受率比较[n(%)]
研究组的沟通行为评分、认知症状管理评分以及运动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沟通行为评分认知症状管理评分 运动锻炼评分研究组(n=63)对照组(n=63)t 值P 值7.36±0.62 6.27±0.54 10.523 0.000 7.94±0.77 6.75±0.66 9.314 0.000 8.02±0.89 7.14±0.93 5.426 0.000
护理前,两组的SAS 评分以及SD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研究组的SAS 评分以及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 评分以及SD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SAS 评分以及SD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S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63)对照组(n=63)t 值P 值51.2±5.2 51.6±5.4 0.424 0.672 32.1±4.2 42.4±4.3 13.601 0.000 50.7±5.1 50.4±5.3 0.324 0.746 31.8±4.1 41.8±4.3 13.359 0.000
护理前,两组的躯体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躯体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以及日常生活压力的持续加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尤其是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数量的持续增加给我国女性群体的身体健康水平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4]。 做好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能帮助患者减轻化疗反应[5]。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疾病的发生与长时间大量饮酒、绝经期后肥胖、乳腺组织发生非典型增生、 乳腺组织良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生育后未哺乳、生育时间过晚、未生育、未结婚等多样化因素有密切相关性。 在乳腺癌患者临床发病之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乳晕及乳头异常、乳腺组织肿块、腋窝淋巴结肿、乳腺周围皮肤组织形状变化以及乳头溢液症状[6]。
表4 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63)对照组(n=63)t 值P 值躯体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68.2±4.7 68.1±4.8 0.118 0.906 81.4±5.2 73.2±5.3 8.766 0.000角色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67.5±4.4 67.3±4.6 0.249 0.804 82.3±3.5 71.2±3.3 18.315 0.000认知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64.2±4.3 64.4±4.2 0.264 0.792 82.6±4.5 70.4±4.1 15.907 0.000社会功能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65.2±3.5 65.1±3.4 0.163 0.871 81.7±4.2 74.2±3.1 11.404 0.000
在该项临床调查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研究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96.83%(61/63) 高于对照组的76.19%(48/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化疗药物耐受率84.13%(53/63) 高于对照组的66.67%(42/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证明,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获取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予以推广运用。
综上所述,在肿瘤科临床中,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开展快速康复护理,相较为其开展常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机体对化疗药物制剂的耐受程度,优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生存质量状态和心理情绪状态,适宜普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