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瑛
(新疆奎屯市第七师医院,新疆奎屯 833200)
2 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高发人群为老年人,其治疗手段主要为降血糖药物治疗,但在治疗期间,部分患者自我效能感低下,使血糖控制效果受到不良影响[1],为确保血糖控制效果,合理的护理措施必不可少。 糖尿病护理小组是通过组成小组来制定护理方案的护理模式,其护理方案更加全面。 该次研究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诊断标准,确诊2 型糖尿病;年龄≥60 岁;神志清醒。排除标准: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中途失访,脱落病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例。 对照组的年龄为60~85 岁,平均(73.09±8.51)岁;性别分布为男21 例、女19 例;病程为6 个月~10 年,平均(4.79±2.31)年。 观察组的年龄为61~86 岁,平均(73.51±8.42)岁;性别分布为男22 例、女18 例;病程为7 个月~11 年,平均(5.02±2.67)年。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 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在患者刚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为其介绍医院病区的环境、规章制度,使患者对医院病区环境有所了解,再将2 型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让患者自行翻阅,如患者遇到问题可及时与护士沟通,由护士为患者进行解答,再为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用药方案、降血糖目标等,列举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观察组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护理,组建糖尿病护理小组,组员为内分泌科护士长、责任护士、营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方案,除常规护理措施之外还包括以下措施:(1)心理护理:面对面与患者进行交谈,对患者的倾诉进行认真聆听,在聆听过程中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分析其不良情绪出现原因,针对原因对患者进行安抚、开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帮助患者识别其自身存在的非理性信念,询问患者这些信念的出现是否有客观依据, 帮助其消除非理性信念,重建理性信念;邀请血糖控制效果理想的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现场交流, 分享其自身的降血糖心得和体会,与刚入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2)饮食护理:结合患者身体情况、营养状况, 计算患者每日需摄入的各类营养元素,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再为患者讲解饮食控制对于降血糖治疗的作用,嘱患者严格按照饮食方案进行合理饮食,列出患者饮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日常饮食中的盐、糖、脂肪摄入进行严格控制,戒烟戒酒,禁止食用油腻食物、甜食,并注意保持规律饮食,少食多餐为宜。(3)运动护理:鼓励患者在降血糖治疗期间进行运动锻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自身耐受为宜,禁止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在患者运动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或患者感觉到头晕、恶心、胸闷,应立即停止运动。(4)环境护理:将患者病房内光线调整至柔和状态,避免太阳直射; 控制病房内温度和湿度, 以温度22~25℃、湿度50%~60%为宜;控制病房内噪音,注意在护理操作中保持轻柔动作,尤其是夜间,减小说话音量,避免干扰到患者休息。
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评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负性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
自我效能评分:采用该院自制的自我效能量表评估,共有8 个条目,单个条目1~4 分,总分8~32 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差。
负性情绪评分[2]:焦虑选择SAS 量表评估,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越焦虑,临界值为50 分;抑郁采用SDS 量表评估,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越抑郁,临界值为53 分。
护理满意度:选择自制调查问卷,效度为0.90,信度为0.88,总分100 分,0~59 分为不满意,60~80 分为一般满意,81~100 分为很满意,总满意率=很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s)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护理前 护理后25.34±3.27 25.09±3.32 0.339 0.735(21.75±2.56)*(18.96±2.35)*5.078 0.000
护理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表2 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空腹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餐后2 h 血糖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8.12±0.89 8.07±0.91 0.248 0.804(6.38±0.59)*(5.74±0.53)*5.104 0.000 12.74±2.08 12.67±2.10 0.150 0.881(9.67±1.02)*(8.56±1.17)*4.523 0.000
两组护理前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3 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S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54.67±6.91 54.40±6.95 0.174 0.862(47.23±5.17)*(41.68±4.83)*4.961 0.000 55.42±6.74 55.13±6.80 0.192 0.849(48.37±5.86)*(42.40±5.19)*4.823 0.000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理满意度比较[n(%)]
2 型糖尿病在临床上较常见,是一种病程漫长的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血糖异常增高,临床表现主要为口渴、疲乏、多尿,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3-5]。2 型糖尿病患者以老年患者较为多见,随着近年来老龄人口的增加,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出现增高趋势,成为对广大居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也尚未发现根治手段, 目前,2 型糖尿病以降血糖治疗为主,以控制其血糖水平为治疗目标,主要采用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但在住院期间,患者受到病情影响,往往会出现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低下,不利于血糖控制,为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有必要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措施以入院健康宣教为主,可使患者熟悉医院病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因住院环境陌生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但由于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的关注度不足,其护理效果不够理想。 而糖尿病护理小组是一种小组形式的护理模式,通过组建护理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可制定更加全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6-8]。 该研究中观察组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其中,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可切实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将其心态调整好,使其对医护工作更加配合[9-11];饮食护理主要是通过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避免饮食不当对血糖水平造成影响;运动护理通过督促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使患者体质得到增强,使其体重得到控制;环境护理可使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更加舒适,使其身心得以放松[12-14]。
该研究发现,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SAS 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护理总满意率显著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促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轻病情对患者心理状况造成的不良影响[15-16]。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小组用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有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还可减轻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