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通乳门诊,山东临沂 276002)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以乳房疼痛、肿胀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该病病理因素体现为哺乳期患者的乳腺腺管处在极度扩张状态,乳汁顺着乳腺导管排出,由于乳头皮肤娇嫩容易擦伤,导致细菌入侵乳腺导管,而其中的乳汁为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导致了乳腺炎的发生。常规西医治疗哺乳期乳腺炎多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药物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需停止哺乳,因此,该种治疗方法不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应寻求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将哺乳期乳腺炎纳为乳痈范畴,认为该病的病因为热毒、乳积、气滞,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以消为贵、以通为顺。研究显示[1-2],中医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 该文将该院60 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入时间为2016 年4 月—2017 年4 月,分析中医刮痧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该次筛选的病例为该院接收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 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研究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23~31 岁,平均年龄为(26.5±1.2)岁;病程6~20 d,平均病程(10.5±0.26)d;初产妇24 例、经产妇6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2 岁,平均年龄为(27.0±1.3)岁;病程6~21 d,平均病程(11.0±0.27)d;初产妇23 例、经产妇7例。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经对比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纳入标准[3-4]:(1)符合哺乳期乳腺炎疾病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语言沟通能力以及智力功能均正常。 (4)患者以及家属均详细了解该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1)伴有语言及智力功能障碍者。 (2)患有精神疾病者。 (3)伴有恶性肿瘤者。 (4)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脏器疾病者。(5)无法积极配合该次研究者。
两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制订药物治疗方案。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口服蒲公英颗粒(江西心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6021007),15 g/次,3 次/d。阿莫西林(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51)0.5 g/次,3 次/d。
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刮痧联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刮痧治疗: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将双乳暴露在外侧,在患者的背部乳腺反射区上均匀涂抹刮痧活血剂。 医生手持刮痧板与患者的皮肤呈45°夹角,站在患者旁侧,通过经络全息刮痧疗法予以治疗,沿着患侧的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刮拭,控制好力度。 在乳腺肿块处稍微增加力度,直到乳房部位皮肤出痧。再取少泽穴、膻中穴、阿是穴进行点按[2],每个穴位均匀按压10 次左右。 刮痧治疗结束后要使积乳排出,指导患者饮用300 mL 热开水用于排出体内热毒。 刮痧治疗1 次/d,7 d 为1 个疗程[5-6]。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临床症状改善所用时间。 (2)详细检测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β、IL-8 水平。 检测方法: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通过3 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上层血清后,检测血清IL-6 等水平。 (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乳房热、痛、肿的临床症状消失,乳汁排出正常;有效:乳房热、痛、肿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乳汁排出存在异常;无效:乳房热、痛、肿的临床症状无改善,乳汁排出未改善。 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加有效率。
应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 检验,以(±s)为表示方式;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s),d]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s),d]
组别乳房热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肿块消失时间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3.5±0.8 4.5±1.2 3.798 0.000 3.7±0.6 4.6±1.4 3.236 0.000 3.8±0.9 4.8±1.5 3.131 0.000 3.9±1.0 5.0±1.7 3.055 0.003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1β、IL-8 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6、IL-1β、IL-8 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患的疾病,属于急性感染性外科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是乳房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部分哺乳期妇女具有发热症状。该病发生在产后的哺乳期,初产妇的发生率更高[3]。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是患者经常哺乳使乳头部位容易发生擦伤和龟裂等,导致细菌入侵乳腺导管引起感染[5-6]。
表3 两组患者血清IL-6、IL-1β、IL-8 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IL-6、IL-1β、IL-8 水平比较(±s)
组别IL-6(μg/L)治疗前 治疗后IL-1β(pg/mL)治疗前 治疗后IL-8(μg/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315.2±11.4 314.3±11.3 0.307 0.760 138.1±8.5 159.5±9.1 9.413 0.000 33.5±1.4 33.6±1.5 0.267 0.790 18.0±0.8 20.5±1.3 8.971 0.000 129.0±5.8 128.9±5.7 0.067 0.946 56.5±2.3 78.6±3.5 28.903 0.000
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和患者哺乳期肝气郁结以及过食甘厚存在密切关系, 因外界细菌入侵导致感染,所以也称为外吹乳痈。 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需要采用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否则会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该次研究中,对照组口服了蒲公英颗粒,该药物为中成药,常用于治疗乳腺炎。蒲公英为“天然抗生素”,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能够起到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起效较慢[7]。中医认为乳痈发生的原因是热毒、乳积、气滞。 所以,中医治疗乳痈的关键在于以消为贵、以通为顺。中医认为,“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中医刮痧治疗该病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在病患部位使用刮痧板进行刮痧,能够加强患病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促进乳腺管的畅通,从而排出积乳,同时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另外刮痧还能够提高乳腺组织细胞的收缩能力, 从而使乳腺血管压力升高,有助于排出积乳。刮痧主要起到的是疏经通络、散瘀消肿的作用。 该次刮痧选用的穴位是少泽穴,该穴位属于十二井穴,手太阳小肠经起始点,刮痧后点按该穴位可以疏泄肝气郁结,同时能够通络破结[8]。少泽穴通常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下,对乳腺炎也有明显的排出积乳作用。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了药物联合中医刮痧的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组乳房热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肿块消失时间分别为(3.5±0.8)d、(3.7±0.6)d、(3.8±0.9)d、(3.9±1.0)d,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及时让新生儿重新摄入母乳,能够避免化脓后手术治疗的痛苦,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在该次研究结果中也再次证实, 通过采用中医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后的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且炎性因子各项指标也明显降低,IL-6、IL-1β、IL-8 分别为(138.1±8.5)μg/L、(18.0±0.8)pg/mL、(56.5±2.3)μg/L,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医刮痧联合药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有效性较高, 能够尽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身体恢复速度。 但因该文的研究资料有限,所以望临床相关专家和学者能够再对哺乳期乳腺炎疾病的临床治疗做更深入的研究分析,为患者探寻最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尽早治愈,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