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在临床诊疗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张,但因内镜具有精细、弯角狭小、管道细长、材质特殊等特点,使内镜及附件的清洗变得尤为复杂和困难。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程度是直接关乎到内镜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细菌感染或病菌传播危险因素的关键。内镜及附件中的很多部件和材质都不耐高温,因此不能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为保护内镜及附件的部件和材质,灭菌的温度也不宜太高,这也为清洗和消毒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位置因素的干扰,由此看来,内镜及附件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可为如履薄冰。
【关键词】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251-01
内镜在诊疗过程中会残留黏液或血液,清洗和消毒的目的就是清除残留黏液和血液,保持内镜及附件的清洁度和灭菌度。内镜可分为软式镜(气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支气管镜、胆道镜等)和硬式镜(腹腔镜、关节镜、喉镜、宫腔镜、胸腔镜、膀胱镜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是良心和专业性的工作,若在清洗消毒过程中缺乏专业、规范的操作流程,结果是既危害他人又危害自己。目前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涵盖对内镜清洗消毒标准预防观点淡漠;不重视清洗,清洗过程不加酶;内镜及附件清洗和消毒人员未接受正规培训;清洗时未采用专用清洗刷;消毒灭菌时间不够,未达3-5分钟等[1]。针对此类可改进且具有操作性的问题,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可建立具有专业性、规范性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对清洗消毒的认识和重视,积极做好个人防护和清洗消毒后的监督工作,完善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流程,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1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要求
1.1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环境要求
清洗和消毒的环境必须保持干燥,清洗消毒工作进行分散式管理(不同部位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设备应分开进行),配备独立的清洗间(具有通风功能)和消毒间,并配置全套的清洗及消毒、储存、防护设备。
1.2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着装要求
内镜及附件清洗和消毒工作人员必须规范清洗及消毒着装,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首先需穿着隔离衣或可防水的围裙,佩戴具有防护性的帽子和口罩、护目镜、专用手套。在拆洗时要避免隔离衣进水或手套或口罩划破情况,对内镜及附件进行清洗和消毒时密切注意进出消毒处理,避免携带病毒出入。
1.3 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后储存环境要求
在储存内镜及附件时,须先完整拆卸部件(送气送水按钮、吸引器按钮、活检孔阀门、防水盖等),确认内镜及附件表面干燥无误后便予以储存。内镜的角度卡锁置于“F→”,并将其悬挂在储镜柜中,伸直插入部。储镜柜必须每天进行二次消毒处理,使用紫外线消毒,储镜柜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并一直保持储镜柜的干燥和清洁。
2 内镜及附件清洗及消毒的管理制度
2.1 制定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规章制度
医院的清洗消毒管理部门必须依照相关《规范》要求制定清洗消毒规章制度,并结合《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操作规范》等进行整改和完善,将清洗消毒工作流程落实到实处。
2.2 规范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流程必须按照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内镜及附件使用后须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之后再行干燥处理和储存[2]。清洗多功能清洗步骤进行,消毒灭菌则采用邻苯二甲醛和过氧乙酸浸泡,清洗及消毒过程中既要保证清洗效果,又要控制消毒灭菌时间,保证灭菌程度。
①流动水清洗:流动水清洗主要用于去除操作中残留的血液、黏液等,使用后需立即放入流动水清洗水槽中进行流动清洗,并使用纱布反复擦拭肉眼可看到的多余的血液及黏液残留物。将内镜及附件(送气送水按钮、吸引器按钮、活检孔阀门等)进行拆卸,用清洁刷在流动水下仔细刷洗(吸引管道和活检孔道),最后反复抽吸活检孔道(采用吸引器)。②多酶清洗:将拆卸后的内镜及附件浸泡在含酶清洁剂(可用于清洗有机物,分解黏液和血液中的蛋白质)中进行刷洗,清除载体(病原体)。③水洗干燥:在流动水清洗内镜镜身后,待活检孔道抽吸后,再将残留含酶清洗机的内镜及附件完全清除。使用可冲气管道对各管道进行冲气,使各管道中的水分排出,再用纱布轻擦镜身表面残留水分。④消毒灭菌:将清洗、干燥后的内镜及附件全部放置在消毒槽内,让其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使用动力泵灌流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维持足够的消毒时间。⑤终末漂洗(无菌水):消毒后的内镜及附件需再次使用无菌水进行二次冲洗,主要冲洗位置于内镜表面和腔道,冲洗掉表面和腔道残留的化学消毒剂,再用无菌纱布擦拭内镜镜身[3]。⑥干燥及储存:经过一系列清洗及消毒工作流程后,内镜及附件(无菌水洗后)可使用乙醇(浓度75%)纱布进行擦拭或洁净,压缩空气并干燥后用于后期储存。干燥后的内镜及附件可储存在专用储镜柜中。镜体处于悬挂状态,弯角固定钮需保持自由位。
2.3 加强对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的监督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必须实行监督制度,规划清洗消毒的质量和目标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联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检测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的质量,加强对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的管理。
3 结束语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必须确保足够的清洗和消毒力度,保持高效的消毒效果和干燥、无菌的储存环境也是内镜清洗消毒后的关键环节。具有专业性和规范性的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决定性因素,管理制度的执行能有效规范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及储存的流程,强化防护措施,避免发生内镜诊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及病菌传播的迹象。
参考文献
[1] 陈宏文,廖伟光,王婷婷,夏景涛,崔飞易,陈振煜,邢同印,黄颖,丰希成,向萍.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镜漏水故障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8,42(05):384-387.
[2] 苏彬,娄丽华,杨松梅,卢晓静,薛润国,孔艳杰,姬云飞,初晓燕,崔冰,吴海燕,张金利,李建辉.清洗刷材质与刷洗速度对内镜导光软管内吸引管道清洗质量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9,25(07):12-16.
[3] 黃茜莎,刘波,张翔,杨悦,张卫红,张永祥,陈文森,王培红,李占结.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及成本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06):571-576.
作者简介:
龙艳红(197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