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的应用

2020-04-18 07:28郝晓蕾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阅读课堂课本剧初中语文

郝晓蕾

摘要:阅读教学长久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究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而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数据表明,把课文文本戏剧化的方式可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借助具体的教学实例探索“课本剧”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希冀为语文教师运用“课本剧”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课本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121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内容都具有改编成课本剧的“潜能”,如其包含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清楚的情节和对话,这都是剧本应该包含的。基于此,在教授此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改编和表演课本剧,增强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次理解,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旨,最大限度地巩固所学知识。

一、借助把文本改编为课本剧的形式,区别心理陈述、场景和对话

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和小说由于受到自身体裁的限制,其难以通过行动的方式有效展现出来,造成文学被囚禁于语言文字中,让读者难以切身体验。这是导致大多数学生讨厌阅读的重要缘由。事实上,文学文本是能够通过行动展现出来的,其可以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变得更加生动立体,因为心理陈述、场景和对话等因素是相互独立的。在创作课本剧的过程中,故事情节的脉络会逐渐清晰,学生更易阅读和掌握,从而对文章的故事发展印象深刻。但是,学生把文本改编为课本剧不应该照搬原文,而是有选择地删节语言,删减故事情节,并且包含文本的重要内容,确保语言精练准确。把文本改编为课本剧的最终目的是“演”,所以当涉及对话、动作和表情的内容时,要努力做到具体生动,让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得到充分展现。大多数初中生對剧本并不陌生,但对如何创作剧本却一无所知。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讲解剧本的概念和如何创作剧本,以及文学体裁和剧本的差别等,进而学生才能以此为基础展开课本剧的改编。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其属于寓言故事,包含众多的人物对话、人物的动作神态、人物的心理描写,它们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是非常理想的剧本创作素材。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文中皇帝和大臣的性格特点(如愚昧无知,虚伪),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深层探寻文章主旨,可以指导其改编课本剧。在引导学生改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追求“同质化”,只需要情节清楚明了,采用骗子、皇帝、大臣间的对话,和三人欣赏衣服时的神态和动作,以及看不到衣服所产生的心理来创作课本剧,清楚地罗列有关重点,并且可以付诸实践,就达到剧本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需要筛选学生所创作的剧本,评选出最好的剧本,接着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位组员选择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如骗子甲、愚昧的皇帝、诚实的官员、说真话的孩子、“旁白”“全体官员”等,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每个小组依顺序上台表演。在创作剧本和演出剧本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演课本剧,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分析引出主旨

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层次阅读就是剧本化的改编,这个层次的阅读学生只能“粗略”地了解文章梗概,理清人物的关系,人物对故事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对于学生阅读文章而言远远不够,有必要更深层次地分析和理解,从人物的对话、个性和神态及故事发展情节等方面多角度探讨文章所展现的主旨。因此,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应进入第二层次,即“表演”。这里的“演”是指在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对话具有探究的基础之上展开真实的“演”,要尽力还原文中的故事情节。这要求学生在有剧本以后,积极与小组成员进行排练,相互指出优缺点,让文中的人物形象“跃然演上”。学生要想演得好,必须要仔细揣摩作者笔下的人物,仔细分析自己所饰演的人物在课文中的地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会更上一层楼,其更加愿意自主探究文章的主旨。

三、读后感用演后感替代,借助表演感悟对文本关于人生的理解

相对于单纯的“读”而言,“演”的形式更能让学生领悟文本所包含的意蕴。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采取让学生写读后感的方法来增强其对于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希冀通过读后感来升华学生的阅读,但学生的“感”往往局限于“读”,难以形成一次完整的体验,对文章的领悟不能够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强有力的共鸣。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演完课本剧以后写演后感,而非是写读后感,以此学生便能有效地将对文本内容的虚拟体验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把自身的感悟寄托在文字中,从而学生的感悟将会更加深刻和立体生动。例如,在学生表演完以《范进中举》的课文内容为基础的课本剧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关于其的演后感,由于学生通过演而把范进喜极而疯的状态把握得十分到位,学生自己和范进仿佛融为一体,学生不可能像旁人一样嘲笑其的疯,而是为范进感到难过和惋惜,深刻地体会到他内心的悲伤,从而学生所写的演后感将会更加具有真情实感,更能触及范进的内心。然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相修改对方的演后感,通过阅读其他人的演后感,学生会进一步提升“演”的感悟,升华自身对文章中关于人生的理解。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优的读后感,教师将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墙上供学生课后阅读。用演后感代替读后感的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而且让学生所写的文章更能与作者所想要展现的思想情感更符合,进而切实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课本剧的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独特体验,有助于学生饱含深情地演绎文本所描绘的故事,学生更易和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和心理层面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探究热情。基于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将课本剧引入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改编剧本,演课本剧的方式增强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参考文献:

[1]张向涵.人文教育与大学人生精神的培养[J].湖北社会科学,2017(4).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第三中学054200)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课本剧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