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4-18 07:30李功鸿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李功鸿

摘要: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必须要学习的重要学科,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高中历史学科中,时空观念是重要的核心素养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梳理历史知识、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61

一、“时空观念”的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定观念,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立在历史时空的基础之上的,认识历史必须要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学习历史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所谓的“时空观念”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存在的,只有将真实的历史事实放在历史发展进程的时空框架中,才能使历史呈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并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社会现象进行准确的认识、分析和解读。所谓的时空观念还可以理解为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提升到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及情感取向等,在这过程中应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但时空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有目的地培养,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兴趣

当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的效果差、质量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学习历史提不起兴趣。大多数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以及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历史,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并且上课的氛围较为死板,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学习历史失去了兴趣,更缺失对历史资料和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判的能力与正确的态度。

2.教师教学的目的性不强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部分教师虽然有这个意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关经验,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合理应用时空观念将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因而导致缺乏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在历史课程当中不能有条理地梳理历史知识,也不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3.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

新课改的完成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地位,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但部分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了解学生想要学什么、想要怎么学,仍然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更加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将历史事件放在时空框架中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完成,要求教学模式也应发生一定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高考考试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着重对学生进行教学复习与知识梳理,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1.恰当应用历史时序观念

历史时序观念是历史时空观念中的重要内容,是以时间顺序为主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观念。将历史教学知识以时间轴的方式串联起来,正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分析、理解,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联系和不同,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历史时序观念更好地学习历史。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历史时序观念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等的知识串联成一条线,并标出内容线的重难点,这样能使学生对知识点了解得更清晰、更透彻。

2.巧妙应用历史地理观念

历史地理观念也是历史时空观念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所谓的历史地理观念指的是历史事件中历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空间以及区域范围内发生的。利用历史地理观念对学生展开教学,能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及拓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挖掘以及深入程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历史地理观念通过明清时代地理范围的变化结合时间线巧妙地将其联系起来,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脉络,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3.加强历史框架教学

加强历史教学中的框架教学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教学手段。框架教学就是教师将同一类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归纳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框架,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找到其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和演变的过程,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比如这样一道高考题目:中央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了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推动;C.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支撑;D.国民党在一大后迅速发展。

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要具备清晰的时空观念,不仅要清楚历史的时间顺序,还要清楚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其建立起来的历史知识框架才能分析出正确答案。这道题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国民党组织的改造并发展了党员,取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正确答案是B。

综上所述,时空观念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核心素养,学生只有具备正确、有序的时空观念才能更好地学习历史。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根据历史时序观念、历史地理观念等构建起良好的知识框架体系,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历史学科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528100)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