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

2020-04-18 01:06李春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李春燕

摘要:作為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地理一直都是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的科目之一。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约束下,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点,还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对此,本文将以初中学段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58

一、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什么是地理思维?地理思维就是人地之间有规律的关系和联系在人脑中相关的反映。在传统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细化,就非常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地理问题寻找解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兴趣拓展地理思维。

二、课堂多样化教学

传统的课堂中,授课的方式相对都比较单一,学生也比较容易厌倦。教师应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复习地理知识时有详细的参考依据。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思维。

三、改进学习目标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趋向于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规划,教学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而要适当提高难度,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比如,教师教学水资源这一方面的内容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学生不同的观点都集中到一起,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每个人的见解,学生就能够从多方面了解如何节约水资源,有效地提升学生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四、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运用地理思维解释地理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更大的创新性。比如,教师教学到气候变暖这一内容时,要给学生讲述气候变暖将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气候变暖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该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如何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认识自然环境。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采摘一些植物作为样本。学生在采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河流、高山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还能自主地加强合作意识。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涉及的知识种类繁多、样式复杂。学生经常会对地理知识产生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明确地理知识的脉络,引导学生以清晰的思维来看待地理知识。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脉络,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来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发散地理思维,而不是将思维固定在一个固有的范围内,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六、遵守地图应用原则

1.问题导向原则

教学过程离不开师生互动,师生互动通常以问答形式完成,问题是推动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工具。在地图应用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可以使读图更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学生对地图进行分析。教师在设计地图应用时,要根据地图内容和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设置几个问题、设置什么问题,还要处理好问题间的关系。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知识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思维能力。在地图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本节课所用地图及其之间的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安排设计。同时,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难点的教学。在讲解重难点时,安排较多的时间,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部分,逐个突破。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原则。地图应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知识需要有内在的动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问题,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在地图分析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学生主体原则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崛起,在学习上的独立性、自主性也日益提高。教师在地图应用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在问题设计上,少用判断性问题,多用论证性问题。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安排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活动,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另外,还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避免只重视其中一个,忽视另外一个的趋势。

5.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应用。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前提,巩固知识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础,地图应用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在进行地图应用时,要让学生理解地图中各种地理要素的意义,把握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联系之前学习的内容,并在各种复习活动中加深学生的认识。复习活动可在课前进行,也可在地图应用后组织填图活动,及时巩固。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螺旋式的巩固策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不断深化原有知识,保证有效巩固。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时既要注重师生关系的优化与改善,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与优化;既要遵守地图应用原则,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林超东.初中地理教材的整合优化与教学应用——以“世界的聚落”为例[J].教师,2019(9).

[2]许丽英.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3]周利敏.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中国高新区,2018(10).

(作者单位:新疆伊宁市第六中学835000)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