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凤武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也就意味着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通常选择利用传统的“输出式”教学模式来进行数学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而情境教学的引入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本文从设置内容情境、利用竞赛情境、引入生活情境三个方面入手,阐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04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特点,设计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高中数学的基础概念、原理以及知识应用都较为复杂,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而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数学的学习枯燥且复杂。而情境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中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机,使之趣味性大大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设计不同的情境,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设置内容情境,活跃数学教学课堂
在情境教学中,内容情境指的是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所设计出的情境,让学生处在积极学习的状态,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经验。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内容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设置内容情境时,要能够将学生放置在特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任务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1]。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社会热点“微博”以及“明星与粉丝”来设计内容情境,并把这些内容与相关章节的题目巧妙结合,如“一位人气较高的明星A,每发5条微博,其粉丝数即可增长200位;另一位知名度低的明星B,在200条微博里,每发20条微博,可增长100位粉丝,而在400条微博里,每发16条,增加160位粉丝;请问明星B至少要发多少条微博,其粉丝数才能大于等于明星A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并给出限定时间,让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出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是学生平时都有关注的社会热点,因此学生会体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且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任务感,学生会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可见,教师若能设计出合适的内容情境,并善于利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合作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也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得数学教学能够更加顺利开展。
二、利用竞赛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竞赛情境顾名思义就是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设计竞赛情境时,要求教师要能够抓住教学核心内容,并围绕核心内容设计竞赛活动[2]。利用竞赛情境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预设竞赛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并制定解决措施,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点评。
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采用竞赛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首先,教师要说明竞赛获胜的学生能够得到怎样的奖励,如“有十次机会可以自由选择作业的类型”等,以此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更有动力参与竞赛。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随后,教师向各个竞赛小组展示有关三角函数的应用题,以准确率作为胜负的标准,若准确率相同,则用时短的小组获胜。同时,在解题完成后,每个小组需要派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点评。如此一来,在真实的竞赛气氛中,学生能够快速进行分工合作并且对题目进行深入探究,在不知不觉中便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因此,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能够巧妙运用竞赛情境,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其合作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也使得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三、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生活中蕴含了许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抓住生活中与数学有关联的事物,由此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逐渐消除,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排列与组合”时,教师便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入生活情境,将体育彩票作为生活情境教学的切入点,假设:某位市民买体育彩票想要中大奖,打算买下所有可能会出现的彩票,请学生思考该市民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并计算出要买多少彩票才能达到中奖的目的。学生感受到数学题目与生活的距离如此之近,便会以积极的态度,结合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原本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学生能够有较为真实的体验,其求知欲与学习兴趣会被激发,从而有动力去深入探究题目,更加快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由此可见,生活情境的引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也使得学生在真正吸收数学知识后,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
面对学习任务重、学习难度大的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合适的情境进行教学,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也就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之在轻松的环境中以积极的状态进行数学学习与探究,提高其学习效率,从而使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金名.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3).
[2]钱伟.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
(作者单位: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13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