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滟
摘 要:2019年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推行,其中“阅读策略单元”是新增单元。很多老师为此犯了愁,在特殊单元的门外徘徊而不能入内。为了打破这个窘况,我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针对如何上好“阅读策略单元”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阅读策略;目标落实;单元整合;打破常规
一、产生背景
我国《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强调必须将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从小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面也有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一、二年级,强调让孩子爱上阅读,解决基本的字词识别问题,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三、四年级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提出怎样让学生学会预测、学会有效提问。五、六年级明确提出默读要有速度,要学会浏览,根据需要收集信息。这些无不在告诉我们阅读能力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的过程,并将学生获得的阅读策略迁移运用到不同的情景或文本中去,统编版教材做了一个大胆的改革就是单独设立阅读策略单元,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二、现状分析
从国家于2019年9月全面推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开始,老师们便陷入如何教好“阅读策略单元”的泥潭不可自拔:这样的单元怎样定位?怎样区分于常规单元?怎样打破常规教学?学生不预习还能上课吗……这些问题成了萦绕在老师们脑子里挥之不去的苦恼。借助于我县围绕“阅读策略单元”开展的优质课比赛及活动后的交流探讨,我发现针对这一单元,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阅读策略”理解不准确,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初次接触新单元,老师们没有去研究什么是阅读策略,而是把“阅读策略”理解为“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上成了阅读方法的简单叠加,孩子们获取的就只是我知道有哪些阅读方法,仅此而已。但是这个离老师制定的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与编者编排这个单元的目的也相去甚远。
2.不注意单元整合,能力提升受限。
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螺旋上升,“阅读策略单元”也是如此,单元中每篇课文都各自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但是老师们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的上升梯度,割裂教学,导致每篇课文教法一致,学生缺乏实操巩固,阅读能力得不到效提升。
3.穿新鞋走老路,混淆于常规单元。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从古至今我们都特别重视提前思考、提前学习,可见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然而“阅读策略单元”提倡尊重学生的阅读初体验,因此提出此单元不预习的要求。老师们为了上课效果,考试成绩,还是忍不住让孩子们进行预习,结果就是课堂热闹纷呈,孩子们跟着老师越跑越偏,大家一起分析课文的句段篇,再一次走上常规单元的赏析之路。
三、对上好“阅读策略单元”的几点建议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把握策略单元的目标,扎扎实实落实到位,上出特殊单元的独特之处呢?
1.准确理解“阅读策略”的定义,切勿浅尝辄止。
李作芳在《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策略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而实行的阅读活动,这项阅读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行动安排,还会随不同情况而变化。阅读策略是对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使用具有整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陈先云也说:阅读策略是在有计划地、有目的地、通过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帮助读者完成阅读任务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简单来说,“阅读策略”指的就是:为了达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而老师们则把“阅读策略”理解为“阅读方法”,其实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阅读方法是指具体操作的方法,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等等,而阅读策略則是对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如在阅读中怎样浏览、什么情况下浏览等等具体的操作过程。
正是因为理解得不透、不准,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我是采用跳读的方法”的时候,老师认为目标已经达成,却不再追问“什么是跳读”“什么情况下可以跳读”“跳读有什么技巧”……殊不知,深入挖掘并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掌握阅读策略的根本,才能帮助孩子们顺利地进行阅读实操。教学中我们要让读者根据阅读目的与文本材料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阅读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阅读策略是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的,但不是阅读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对阅读方法起着指导和调控作用。为此,陈先云还特别强调:在教学阅读策略时,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方法、技巧的学习运用,二是为什么运用,如何运用及运用效果评估的思辨训练。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深挖,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知道为什么运用,如何运用,切忌浅尝辄止。
2.整合单元目标,真正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独立设置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参照了课标的要求,将“阅读策略”课程目标具化为课程内容。它按照“规则辨认—尝试应用—独立应用—规则总结”的认知发展过程,对阅读策略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编排,展现了教学的整体性、过程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个单元时要有整体观,树立整体意识,要知道前一篇课文都是为后一篇课文服务的。
举一个例子,六年级的策略单元,第一篇《竹节人》主要训练学生怎样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容以及运用的方法。在这里老师要用好例子,即:提醒学生关注到课后思考题,帮助学生快速理清阅读的思路,提高阅读的速度,让学生知道有这样的一种阅读策略在。第二篇《宇宙生命之谜》则重在借助旁批对我们进行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老师可以借助这个示范提示孩子们,关注为实现阅读目的而使用的多种阅读方法,比如说浏览、圈画关键词句、细读重要的部分等等。第三篇《故宫博物院》则重在让学生迁移运用阅读方法策略,学生需要快速浏览这四则材料,针对每个任务筛选需要的信息,然后进行信息重组,完成阅读任务。这里是让学生运用前面两课学习的方法完成这一课的学习,重在学生间的交流。这样看来,我们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第一课重在如何筛选信息,第二课重在阅读方法的具体操作,第三课则是综合运用。前两课老师扶着走,后一课老师是听众,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尝试运用阅读策略,为以后的独立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对策略单元的整体把控,直接关系到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3.找准特殊单元与常规单元的根本区别,穿新鞋探新路。
常规单元主要是以教本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它遵循着从感知语言文字到概括主要内容,再到体会思想情感,最后是揣摩吸收语言文字运用于生活的规律。如果拿着特殊单元,我们还照着常规单元的规律进行教学,那就等于踏进了一潭死水。因为统编版教材的 “阅读策略单元”是把阅读策略当作核心目标、外显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并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断迁移运用,形成熟练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它是通过呈现成熟阅读者的思考过程,给学生作示范,使其学会某种阅读策略,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
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强调在这个单元不让学生预习,但是很多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拿到课文都喜欢先翻阅一下,怎么办呢?以三年级的预测单元为例,面对这样的情况,当需要进行预测的时候,先让没有读过的孩子们猜一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再让读过的学生来说一说:你第一次读到这儿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然后大家再来看看文中小伙伴阅读时想到了什么,小伙伴想到的内容对你有没有什么启示呢?这样进行调整,学生的预测就一定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当然,策略单元越往后的文章,教学的难度更高,因为学生早已熟知,怎么办呢?我们也可以在自读文章的教学中选择、推荐一些相关的选文作为教学资源以实现用教材教的必要补充途径。
总而言之,任何阅读策略的学习,最终都要走向自主阅读。阅读教学要想摆脱“ 耗时多收效少” 的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舍得把时间留给学生,设法唤醒学生运用所学策略开展阅读的自主意识,让其有计划地、自主地、整体地进行摸索,调动元认知阅读,体会运用策略阅读的个中滋味。当学生对阅读策略有了一定的理解与体验后,教师必须让他们独立应用策略进行拓展阅读实践,从而更个性化地根据自身情况练习阅读策略,实现策略使用上的自我监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李作芳.统编本“阅读策略单元”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2019(09)
[3]陈先云.陈先云在统编教材培训会上关于用好统编教科书的若干建议,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