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闽南童谣剧的点滴尝试

2020-04-15 07:18张嫦娥
知识文库 2020年4期
关键词:海蛎闽南童谣

张嫦娥

我园开展省级课题《闽南童谣剧表演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让幼儿在闽南童谣剧表演中,通过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表演内容、表演材料,自主决定表演进程和自创玩法、自发交流等方式,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同伴共同表演,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儿童闽南童谣剧适合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所喜欢,在幼儿园教育中属于比较新颖、独特且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活动。面对这一新的教学活动,教师如何使闽南童谣剧真正成为幼儿快乐的源泉,真正做到让幼儿“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愉快地投入创意戏剧游戏活动中呢?这就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实践和探索。经过一年来的教育实践,我有了如下体会:

1 聚焦“自主探索、挖掘素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自然环境,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在晋江,闽南小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都可以看见品种花样繁多的闽南小吃,幼儿有品尝各种家乡闽南小吃的经历和感受,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本土资源,来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在第一阶段:咱兜的闽南小吃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实地参观、信息交流,孩子们走过五店市美食一条街、泉州西街、泉州状元街,找到了面线糊、海蛎煎、东街肉粽、四果汤等闽南特色小吃,在“寻找好呷的闽南小吃之旅”收获了一批“小吃货”,(主题墙)最感兴趣是吃吃吃。后来我们又开展了《面线糊的由来》《海蛎煎的由来》《四果汤的由来》等晋江美食故事传说。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帮助他们积累生活、认知、情感等经验。

其次,我们还通过邀请“妈妈进校园”、“亲子体验课”等活动形式,让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示范“闽南润饼菜”、“菜头酸”的制作方法,并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兴趣、经验、能力水平等开设闽南小吃制作特色区,有效地支持幼儿在环境和材料互动中游戏。

这学期,我们围绕海蛎煎题材开展童谣表演剧的主题活动,在共构有关海蛎煎题材的童谣剧表演活动之前,通过故事、品尝海蛎煎、亲子制作等系列活动,旨在丰富与唤起幼儿关于“海蛎煎”的相关经验,我们取材于幼儿的生活,追随着幼儿的兴趣,真正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构建出自己的认知体系。

2 聚焦“共同商讨、快乐创编”

有了充分的经验感知以后,我们逐步带领幼儿围绕海蛎煎的故事进行创作和表演。选择的主题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熟悉,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使幼儿在创编剧本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对主题感兴趣,就能自发地、认真地、创造性地进行剧本创编,再进行表演。

以孩子为主体,追随他们的想法,创设多渠道途径(如:区域活动:绘制剧本、表演游戏),鼓励和支持幼儿将自己的生活感受、经历体验以绘画、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孩子们利用区域活动时间绘制剧本,并将剧本悬挂在主题墙上,供孩子们互相分享讨论。接着,老师又在集中教育活动中,针对孩子的剧本进行提炼,加工成最终剧本。

在游戏中,他们扮演“厨师”、“郑成功”“水兵”“渔民”“荷兰人”……我们发现孩子的游戏情节非常有趣,并及时记录着幼儿游戏中的亮点和角色对话,通过角色参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利用游戏推动情节延伸,激发幼儿探索与引领幼儿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获得新经验,并把记录的有趣情节提取出来,作为童谣剧的内容。

在表演动作初探,刚开始,孩子们的动作都比较单一、零散,于是,我们借助了戏剧游戏的策略,如:定格游戏(走走走,停)、造型游戏(身体造型)、你追我跑(反映游戏)例如:在定格游戏——竞选郑成功中,男孩子都有当“英雄”的梦想,他们都要争着当郑成功,瞧!他们的表情和动作谁最神气?还有在一次表演游戏中,孩子们玩造型游戏——“海蛎煎”人体造型,几个小朋友用身体动作表现一个“平底锅”:第一次尝试——凯阳平躺在地上,其他人也模仿他,有的半趴着,有的侧躺着,有的躺在其他人腿上……这时,大家说:“不行,不行,这样不是锅。”第二次尝试——大家躺成一个圈,这样就成了一口“锅”。有了“锅”,接下来就开始煎海蛎煎了!另外几个小朋友扮演“鸡蛋”、“海蛎”、“地瓜粉”、“蒜”在圈里打转,厨师拿着一把“锅铲”在往“锅”里搅拌了两下,边搅拌边对着他们说:“我再搅拌下,你们会粘在一起哦!”“食材”们得到了你的语言提示,一下都抱在一起了。在童谣剧表演中,孩子们喜欢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场景造型,如用肢体动作表现“房子”、“山洞”“一口锅”等,在肢体表现过程中,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在充满探索和放松的游戏中,孩子总会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这些一个个的小惊喜,就串成了一串生动的故事链。在表演中,我们尊重了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的想法、语言搬上了舞台,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能感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展现也感受了舞台语言的表演魅力。

就这样,幼儿对童谣剧表演游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闽南童谣剧也更加感兴趣了,还初步掌握了闽南童谣剧的创编流程,更加愿意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从而达到了快乐的闽南童谣剧教学的目的。它不仅凸显“幼儿是主人、一个不能少、整合多领域”的三大亮点,将童谣剧表演变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游戏行为和体验。

3 聚焦“材料投放、自主设计”

闽南童谣剧表演游戏中角色的服饰、道具乃至造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闽南童谣剧表演游戏的积极性,还会影响闽南童谣剧表演游戏的趣味性、象征性和戏剧性。因此,幼儿在进行闽南童谣剧表演游戏之前,教师要适时引导幼儿,根据预设的剧本内容、材料的投放,自主设计与制作道具,并根据角色的个性特征进行化装和造型,这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融入创意戏剧的氛围之中。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以及材料的投放,自主设计、制作表演道具,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我们先启发幼儿根据剧本确定需要的表演道具,想一想,这些道具如何解决?再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一起制作游戏所需要的道具,让幼儿在参与到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中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感受到参与游戏表演的快乐。例如,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演着演着人越来越少了,观察后发现简单的道具已经无法激发幼儿游戏的表演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策略:教师抛出问题——表演中需要什么道具和服饰?引导幼儿共同分析、罗列出表演时需要的材料清单,并在区域活动中合作完成,寻找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替代物。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自发创造游戏情节。在筹备道具、服饰材料时,教师应相信幼儿,尝试放手,让幼儿参与到表演材料的准备中。

幼儿的想象天马行空,很多想法是老师想都不会想到的。幼儿想象的道具融入了东西方文化的元素,或者是古代與现代的完美结合,让老师都赞叹不已!这些道具的加入对情节的推进也确实能起到促进作用,使故事结构更加丰满。有了想法,接下来就是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表演道具或创造性地以物代物进行表演了。经过一番积极努力的准备,幼儿们收获了丰富的成果:把长条形积木系上蝴蝶结变成魔法棒;用丝巾代替隐身披风;在棍子的头尾缠上金色丝带变成金箍棒……这些道具更符合幼儿的年龄水平,让他们在表演中便于使用,而且还能依据自主设计的道具不断创编,衍生出更多的游戏情节,充实剧本内容,使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这一次主题活动闽南童谣剧《闽南小吃谣》,我们更加明确:选取的童谣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现实利益,又利于长远发展需要;既贴近幼儿生活现实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扩展幼儿经验和视野。让我们用“心”体验,用“意”创造,用“情”耕耘,不断挖掘和创编出更多符合幼儿要求和时代特色的闽南童谣教材,使闽南童谣这一朵传统文化之花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让那些有益幼儿身心健康的闽南童谣教材更好地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课题《闽南童谣剧表演特色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XB013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阿梅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海蛎闽南童谣
快乐童谣
海蛎煎立功
故乡的海蛎
家乡的那一片海蛎
海蛎献给你的情菜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