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毓华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认知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人们更加重视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最近几年国家的教育事业获得非常大的进步与发展。伴随素质教育时代的来临,层递式教學方式获得了教师和学校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素质教育相关理念的全面落实过程中,虽然很多语文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初中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中,语文是学生接触较早的关键学科,知识体系非常广泛,其中不但包含学生处理各种事物的方式方法,还包含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初中时期的语文作文对学生而言非常关键和必要,其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将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层递式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成效,并且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贡献力量。
1.1 教师主观上的不重视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方法的长期影响,教师尚未基于新课标要求提出对作文教学的相关要求和具体实施标准,还未对学生现状、未来发展需求进行深入探析,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还较为传统,使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未能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教师也不重视词汇、名人名言累积的作用,未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过程中对优秀词句进行潮流与总结,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倍感语言匮乏,无法强化学生的语文写作素材累积数量。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无法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充分阐述出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教师在初中作文写作的实际教学中,未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未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与反馈,这同样会对写作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1.2 学生缺乏感性认知
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欠缺真实的情感体会,所写出来的文章通常都枯燥而空洞,难以引起阅卷教师的注意,也就无法获得高分成绩。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学生未意识到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这一时期学生的情感认知较为薄弱,无法在现实生活当中找到和记录写作素材相关内容。作文写作实际上是主观色彩非常强烈的一件事情,学生如果缺少感性认知,参与作文写作的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另外,初中时期的学生其理性思维能力还较为薄弱,尚未发展成熟,也会影响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2.1 在细节之处强化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
句子通常是作文当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对景物、人物、情感等的阐述与刻画,其具有承上启下、情感传达、主题深化、细节完善等作用。一篇好的作文文中,一定要在字里行间都散发着独有的魅力气息,能够感知到创作人员的思想情感,对其内心世界进行洞察。而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一定要在实际教学中着重对句式进行讲解,并且要进行对应的训练,协助学生强化自身对文章细节之处进行处理的能力,对语言阐述成效进行切实有效的优化,这样才能够把主观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句式创作练习要彰显出规划性的特征,基于由浅入深、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等创作原则,让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意识性,对人物形象、场景、感受等进行描述,这样才能够实现强化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目标。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作为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基于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主题式的作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优秀、经典的语句进行仿写,锻炼并且提升学生的整体作为创作能力。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秋天的怀念》相关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对文章中的经典句式进行重复多次的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对文章当中的场景进行自由想象,深入了解文章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感知亲情和生命的伟大意义。感受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会用积极阳光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时候,学生会对文中的母亲想象有所认知,文中把多种不同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度融合,增强文章内容的生动性和真实性,把作者自身的情感全都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为了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句式对正面文章结构所产生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探讨与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句式内容进行点评和欣赏,让学生能够在分享过程中强化自身对句式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用更为深刻、亲情、感悟等关键词语作为主题内容,对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比如,有的学生就会在描写父亲外貌的时候这样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父亲的面孔,父亲虽然刚刚三十几岁,可是父亲额头上就已经有非常明显的皱纹了,瘦削背影穿梭在夜晚的寒风当中,我甚至能够看到父亲鬓角跳动的白发”。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就说明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学生已经能够对细节之处进行描写了,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表达出来,在细节之处进行有效处理,这对于学生写作信心的提升来讲是非常有利的,为作文能力的全面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着手于段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段落是组成整篇作文的关键部分,其具有情感明确性、结构性以及针对性,强化段落的质量,可以全面优化作文的质量,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升华。要求学生对文章主旨进行合理明确,对段落进行合理定位,并且要对文章内容进行科学组织,基于段落的运行规律、句式特征以及阐述方式进行的全面分析,优化设计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初中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培养并发展学生对文章段落的创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认知,这样就不会存在盲目性,其给全篇课文的学习、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敬畏自然》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读,基于小组合作式教学方式对文章段意进行简要概述。之后阐述了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的关系,然后引出了敬畏自然的论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优秀句式进行剖析,比如: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让学生关联上下文进行品读,意识到不同元素在段落构建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为了能够切实培养学生对段落进行描写的能力,教师要基于敬畏生命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对现实生活当中事件进行细致观察,增强学生对作文段落进行丰富的能力,围绕着文章主旨,对段落内容中的情感方向、句子内涵、结构等内容进行规划,让学生进行深入练习与完善,对段落结构设计方面的完整性和情感发挥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强化,并且也能让别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启发。
2.3 着手于整篇文章,强化学生的作文思维
在初中时期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创作和结构性创作。初中时期的学生其自我认知能力已经较为完善,情感意识也较为丰富,可是进行自我管控的能力还不够。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学生一般都会沿着自己的情感动态来进行,时常会出现“自己感动不已、读者一脸茫然”的局面,这限制了学生作文创作的整体能力。此外,初中时期的学生一般还未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通常会绝非无话可说,或者整篇文章当中找不到重点。所以,在初中作文写作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全面掌握,教师可在完成了句式创作与段落创作的基础之上,积极组织开展作为赏析活动,基于这样的方式对整篇作文写作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在作为写作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使用层递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阅读学习,深入探究学生的创作目标、特征以及情感,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总而言之,认知到语文作文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深入了解层递式教学理念应用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的作用,掌握切实有效的层递式教学措施。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对层递式教学方式的理念、内涵、措施等进行深入探析,将学生参与语文作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激发出来,强化学生参与语文作文写作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光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