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500)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受到关注。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日益受到关注,小学教师工作对象是小学生,有着明确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引领阶段,决定了对小学教师的工作要求也更高,有人提出“让心理健康的教师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2000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调查了全国14省市168所学校的2 292名教师,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障碍”“中度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比率分别为32.18%、16.56%、2.49%。从分布特点看,小学教师的问题最为突出,心理障碍率高达54.21%。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关心下,小学教师工作的社会地位也是日益提高,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日益改善,使得小学教师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职业。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改善。
2015年进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时发现了城乡小学教师的差异,城市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乡镇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李艳红研究发现城市小学的小学教师和乡镇小学的小学教师,除了指标抑郁,其他都是城市小学教师得分更高,也就是心理水平比较低,李晶研究发现城市小学的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各指标得分要低于乡镇小学的小学教师,也就是说城市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乡镇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躯体化和偏执,其他都是显著性差异,牛颖的研究结果也是城市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张清和王文的研究没有发现显著差异,从以上文献来看,并没有一致性的结果,但从分析来看,一般认为乡镇小学的办学环境会比较差,是乡镇小学教师的压力来源,而城市小学的竞争性更强,是城市小学教师的压力来源,这种比较两极化的差异,当然使得结果看起来容易解释,但实际对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因分析会是一个混淆的影响。该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三所市级小学、县级小学和镇级小学的123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通过比较三所小学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探索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1)研究对象。该调查选择了苏南地区某县级市的小学教师,分别包含一所市级小学(26名)、一所县级小学(46名)和一所镇级小学(51名),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23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8%。其中,100名女教师、23名男教师。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苏南地区的小学,是因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城市和乡镇小学之间软硬件差别很小,该调查并不真正关注城市和乡镇之间的差异,而是着眼于对这种差异的原因的探析,揭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2)研究工具。该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数据统计。使用SPSS22.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按照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计分方式,统计123名小学教师9个指标的得分和标准差见表1。
表1 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各指标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表1 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各指标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
注:* 表示P<0.05。
?
结果对照全国常模,采用单样本T检验,标准值为全国常模的平均值,结果9个指标中,除了强迫症状指标没有达到0.05 水平显著,其他8项指标都达到了0.05 水平显著,而且都是低于全国的水平。
(2)三所小学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对三所小学的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9个指标得分的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三所小学的小学教师状自评量表各指标得比较(±s)
表2 三所小学的小学教师状自评量表各指标得比较(±s)
注:* 表示P<0.05。
因子 市级小学 县级小学 镇级小学抑郁*恐怖*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1.46±0.48 1.33±0.56 1.43±0.58 1.81±0.55 1.41±0.51 1.40±0.43 1.49±0.51 1.39±0.51 1.29±0.36 1.33±0.34 1.15±0.34 1.32±0.41 1.58±0.45 1.28±0.39 1.25±0.32 1.37±0.39 1.24±0.31 1.17±0.26 1.14±0.19 1.06±0.11 1.09±0.15 1.40±0.26 1.15±0.19 1.15±0.17 1.19±0.27 1.13±0.17 1.06±0.13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市级小学、县级小学和镇级小学的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差异比较,9个指标差异都显著,达到0.05 水平,同时用SNK 事后比较对三所小学进行比较,市级小学、县级小学之间差异显著,县级小学、镇级小学之间差异显著。
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好,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系统性的异样结果,而胡海燕等的研究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在9项指标和总分上几乎都高于全国常模,而且是显著的。该调查的小学位于苏南地区,该区市县的经济水平较高,这些市县都重视地区教育的发展,从直观来说,小学的软硬件建设都领先全国的水平,同时这些市县的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都比较高,收入稳定,工作之外的心理压力会相对其他地区比较好。如果说只要关心小学教师,让小学教师安心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就能使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个显著的降低,那当然是可喜的结果,我们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就有了工作的方向。
对市级、县级和镇级三所小学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差异检验,差异显著,并且采用事后检验,两两差异显著,需要说明的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该地区城市和乡镇小学之间硬件差别很小,同时全市小学教师在市教育局领导下,小学教师统招统分,教师专业发展统筹安排,加上小学教师在城市和乡镇之间双向交流,因此软件差别也没有那么明显。从现实状况来说,现在乡镇的家庭一般都会在市里购房,根据教育局的政策,可以在市区就近入学,所以相对来说乡镇小学外地务工子女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市区的市级和县级小学,我们可以假设由于生源的质量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不同,造成的镇级小学教师的压力源较小,心理健康水平比较高,但这个假设不能解释市区市级小学和县级小学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显著差异,县级小学和市级小学,都位于市区,资源配置基本一致,生源都是以辖区划分为主,没有生源的差异,同时县级小学和市级小学的软硬件更接近,甚至某些县级小学的软硬件建设要优于市级小学,因此不能用办学环境本身来解释。
调查中走访教师和家长,哪几所小学是重点小学,大家清清楚楚,重点小学就是市级小学,也就是说,市级小学、县级小学和镇级小学分别代表了家长的认同和期待,大家对市级小学的认同是重点小学,县级小学是普通小学,镇级小学就是乡镇小学,按照中国现在的社会现实,就是尽量往好的小学挤,所以,社会对小学的认同是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共变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