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雪
摘 要:阅读文言记历史叙文,学生能够了解古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发生的环境、古代的文化常识都是学生理解课文必须掌握的。而通过信息技术,学生能够从地图的展示中对故事的环境和历史形式有具体的了解,从图片中对历史中的主要事物有直观的认知。所以,加强信息技术在文言历史记叙文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文言历史记叙文
在文言历史记叙文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将精力投入在对基础的文言字词的学习中,而对于故事的情节、历史背景、古代文化常识由于缺乏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的辅助,只能在教室的带领下通过字面进行分析与体会,学生的学习过程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所以,采用信息技术从多方面改进文言历史记叙文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就谈一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文言历史叙文阅读中有效运用的方法。
一、历史地图,深化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深刻理解历史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动的根本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历史中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疆域大小缺乏具体的认识,只能借助课文中的字面讲解来空泛地想象,对于历史故事不能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丰富的历史地图,让学生清晰认识历史背景,深刻理解故事内容。
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地图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会疑惑秦国、晋国、郑国三个国家之间的地理位置和国力强弱。教师可以放映歷史地图,学生就能发现秦国大致占据今天的陕西、甘肃等地区,晋国位于山西、河南等地区,而郑国紧邻晋国,只有一小部分国土。这样学生就能理解郑国危在旦夕的原因了。而学生能够从地图看出秦国远离郑国、晋国靠近郑国,就能理解烛之武说的“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了。所以,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中历史地图对历史背景的展现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故事内容。
二、历史事物,丰富文化常识
文言历史记叙文中会出现很多的历史事物,这些事物反映了古代文化、军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阅读中,学生对于这些历史事物缺乏实际的认识,不能借此丰富自我的文化常识。反而让阅读变得艰涩与枯燥。所以,教师要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物,对故事形成生动具体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文中的历史事物有具体的认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故事内容。比如,对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中的“偏袒”,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就能够理解这是樊於期非常激动,而解开衣服,露出一只臂膀以表示心甘情愿献出首级。对于“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一段中打造匕首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放映有关古代炼剑的视频与图片,学生能够从飞溅的火光中体会匕首的锋利。对于易水送别一段,教师可以放映有关战国时期的服饰和古琴的图片,学生就能感受到浓厚的送别氛围,体会故事的悲壮色彩。
三、历史影视,多样认识故事
仅仅通过文字来梳理故事情节会让学生感觉十分枯燥,造成课堂氛围沉闷。而很多的历史故事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学生观看这些影视剧可以直观地对故事情节有具体的了解,并将影视剧中的表演和原文结合起来,从多角度评价人物,评价故事的展现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影视剧从多方面理解故事。比如,教师可以放映《楚汉骄雄》中的鸿门宴情节,学生从演员的扮相上能够发现刘邦是机智圆滑的,项羽是高大威猛的,与史书中的记载非常相似。因而可以体会到文中项羽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时的愤怒和刘邦见项伯时委屈求情,“约为婚姻”的样子。学生可以从演员粗犷的外形和夸张的表演中实际感受到樊哙对项羽毫不畏惧,据理力争,畅快地喝酒吃肉的场景。从而对于“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一段的描写有生动的体会。对于“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学生能够从演员愤怒的表情感受司马迁高超的文学才能带来的生动的表现力。另外,学生还可以结合影视中的音乐感受故事的紧张节奏,从镜头的转换对比影视叙述与文字叙事的差异。
综上所述,文言历史记叙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将文字描写生动化、形象化,给予学生更多的视觉感受和情景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丰富的历史地图,让学生清晰认识历史背景,深刻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要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物,对故事形成生动具体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影视剧中的表演和原文结合起来,从多角度评价人物,评价故事的展现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中文言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柳立红,课程教育研究,2013-03-15.
[2]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文言文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王婷,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