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听觉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耳、眼、手等感官。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表现音乐、理解音乐,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研究;策略
音乐欣赏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农村音乐欣赏教学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二,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三,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四,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快乐地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难题!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我通过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优化欣赏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浅显的做法。
一、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
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安静聆听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逐步增加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以及各种音乐要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艺术表现力,仔细聆听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发现和挖掘音乐中的音乐要素,在分析处理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现要素上下工夫,注意因材施教,并渗透于各个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感受音乐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这一点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关键。
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到什么?这个过程应该是对音乐的把握上的要求,不是指离开音乐说教式的空谈,瞎想,而是有对于音乐作品主题旋律,主题思想内容上的理解与掌握。
二、 聆听音乐学生自由的“画”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正如音乐新课标所说:“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一段音乐时,会让学生边听边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線条、图像、色块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时,学生初听时用线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在我给他们讲了匈牙利是著名的“音乐之都”那里的朋友很热情,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们的图纸里多了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他们听到在这里欢快跳舞的人们;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这些人们跳舞的步伐……好美的画,好丰富的想象。
三、 激励学生充分的“演”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性,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感知音乐的目的。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例如在欣赏《打字机》时,请学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打字动作,来表现乐曲的节奏,在用打击乐来表现乐曲速度的快慢。还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进行情节性的故事表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四、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运用于教学中
音乐欣赏课,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聆听去辨别、去感悟、去想象,通过眼睛去发现、去寻找、去进行创造性体验。这种让学生既看得开心又听得过瘾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若运用得巧妙,是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采用了多媒体电教手段:我尝试将木管乐器组的乐器变成了四兄弟,它们一个一个地出现在电视画面上介绍自己,它们一会儿说,一会儿“唱”,一会儿又拥抱在一起“合唱”,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都忙坏了。虽然其中的所有语言都是我根据各个乐器的特点而临时录制的,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反而课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一见到我,就会模仿我的那些声音说出各种乐器的性能特点,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影响力之大,我们应该加以充分利用。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音乐课堂结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发挥想象的空间,能说则说,能舞则舞,能奏则奏……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值得深思并努力去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丽苏.新课程音乐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徐娟,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盱眙县仇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