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教师的课堂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是知识面窄,无法拓展教材内容,丰富课堂;二是教学方法陈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理论性太强,学生的实践机会太少。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结合自身教授小学科学的经验,提出了四种提升课堂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一、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且在课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地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课程质量的提升,首先就是教学观念较为滞后,很多老师在开展教学时依然采取知识灌输的模式,并且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也无法从学习中提升兴趣。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这样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较得被动,无法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与探究中。其次,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单一也是限制学生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老师仅仅使用说教式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并且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是刻板地授课,缺乏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探究,这样也会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刻,教学质量偏低。
二、 通过储备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知识范围
一是生态类。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無论是雾霾,还是全球变暖,都是人类应当重视的问题。小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理应将这些问题告诉他们,培养他们保护地球、节约资源的意识。二是宇宙类。我们生活在浩瀚宇宙中,探索宇宙知识的新边界,就是在探索人类知识和未来的可能性,因此,宇宙类的知识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三是生活常识类。小学阶段开展科学学科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为了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这些科学知识,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抽象类。小学科学不仅包含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还包括与宇宙相关的复杂理论。所以,教师在遇到抽象、复杂的知识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是立体类。书本是二维的载体,所以当遇到关于立体方面的知识时,就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帮助。笔者在讲授《观察物体》一课时,大部分书本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每种物体的形态,笔者用多媒体技术对每种物体进行了建模,从而将它们的模样全方位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加清楚物体方面的知识。三是声音类。声音的动感性很强,只依靠书本无法体会这种动感效果。因此,在讲授声音类的知识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的音频,便可使学生体会到强烈的声音效果。同时,教师应当注意:技术只是达到目的的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要喧宾夺主,失去了应用技术本该达到的目的。
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已经成为教师在课堂上必备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所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有效地使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从而达到学生团结合作的目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理使用。为了迎合新的教学要求,许多老师会出现为了小组合作而让学生分组讨论的情况,将小组合作看成是一种例行的任务,而不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合理使用:不应当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小组合作方式,而是针对不同问题使用不同的策略,对于需要讨论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的问题,则选择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其发挥的作用最大化。二是合理引导。小组合作并不是指将课堂的所有权全部交给学生,而是将讨论的空间自由化。但自由有时会带来懒散、跑题等问题,这时便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学生的讨论回归到正确的方向,从而得出有效的结论。三是合理分工。职业的存在是为了让社会更有效率地运行,所以为了讨论的效率最大化,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也应当明确。例如,让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做组长,进行总结发言;让有创造力的同学提出观点,使想法更加丰富。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从而使小组合作的效率最大化。教师将小组合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五、 通过结合实际生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际的生活元素,不仅可以拓展教材的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实验法。通过做实验来重演理论形成的过程或是验证科学知识的正确性,实验的器具一般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可以接触到。同时,实验的步骤一般很简单,方便学生操作。二是扮演法。通过对各种抽象的事物进行角色扮演,从而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记住科学知识。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要结合情境,通过在具体情境下的演绎,使学生更加了解理论的具体性。三是制作法。一般用于课本实验的模拟,通过对教材中出现的实验物品进行制作,从而使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更为深刻。结合实际生活,不仅是一种方便具体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锻炼学生实际能力的主要方法。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只有重视起效率的提高,才能使得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教育是一切之本”,农村教育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心,同时也是国家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农村教育虽然在资源和环境上有着不足,但是教师们可以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来弥补其不足,努力改善农村学子的综合素质,以便于学生们将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宝瑛.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3):12.
[2]戴向东.提高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29-130.
作者简介:
张艳丽,湖北省十堰市,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潘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