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为学生拓宽作文素材的来源,同时减轻学生对习作的畏惧感。在习作课上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思想,训练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对学生作文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激励的评价,逐渐增强学生写作文的热情。笔者依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策略
目前,在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要求学生生硬地摘抄词句或是机械地背诵段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使得习作课变得没有生机,阻碍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不生活中的不同方面积累素材,培养他们的生活作文意识,发挥阅读的促进作用,设计有效的以读促写训练,对学生完成的习作进行合理地指导和评价,增强学生写作文的信心。
一、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存在着空洞的现象,这反映了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没有切合小学高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无从下笔,甚至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尽可能地选取贴近现实的命题,同时将习作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学生的日常互相融合,降低学生对习作知识的陌生程度。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在课上倾情吐露,逐渐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用语言表达生活感受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时,设计以下活动。师:“同学们,”师:“每天一个微笑,消除平时烦恼,生活会更美好。同学们,你觉得生活中哪些事情是美好的呢?”学生的心被逐渐打开,他们联系以往的生活经历对此进行口头表达。生一:“春天来临的那一刻,沉睡的花儿可能悄悄地睁开了双眼,躺在软软的草地上……”生二:“爸爸的温柔让生活更美好,他平时对我总是那么严厉、不苟言笑……”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触动了学生的内心,有利于消除他们对写作的畏惧感。
二、 注重设计以读促写训练,汲取素材并锻炼写作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阅读的促进作用,将习作教学与文本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发现教材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对优秀的课文进行阅读,从中汲取一定的习作素材。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丰富的以读促写训练,引导学生按照文本内容进行仿写,使其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语言修辞等进行一定的创新,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最终能够锻炼小学生独立写作文的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语文技能。
例如,教师在教学《江南春》时,设计以下仿写训练。师:“现在你们根据这首小诗的意思写一处风景,尽可能地要优美哦,我们来看看谁写得最妙!”生:“幽静、闲适的丽江古城中有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不一会儿就能看见小桥边上的流水人家,一路走来都有红花做伴,古城中弥漫着一种芬芳,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你那颗凡尘的心也跟着静了下来。”……通过阅读不仅使学生汲取了优美的语言知识,而且有效地锻炼了他们写作文的能力。
三、 使用激励的作文评价语,增强写作信心挖掘其潜能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有效的评价能够对小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使其自觉地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去修改作文,不断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激励的作文评价语,对于学生在课上完成的习作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适当地鼓励,给学生进一步修改作文提供动机,教师的称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写作文的信心,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对习作的热情,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写作潜能,促进其写作内容不断完善。
例如,教师在教学《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时,进行如下评价。师:“刘小兰,你的《黯然‘笑魂掌》这个题目起得非常有趣也很新颖,主题也说明了你能逗别人笑的拿手绝活,让人一目了然,你真的很棒!但是,在文中你要是尽可能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像比喻、排比这些,会给你的作文增添一些姿色哦!一定会让人看到就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油!期待你改完后的作品!”当学生得到教师给的评价后,就掌握了清晰的修改思路,既了解自己的作文哪里写得好,又清楚自己哪里写得存在问题,也可以从中更深层次领悟理解在写作中运用修辞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学生写作文的信心,不断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高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原有的习作基础和经验以及对课堂习作内容的接受程度,引导学生从生活的不同方面寻找作文素材,注重发挥阅读的促进作用,设计有趣的、有效的以读促写训练,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激励的评价,不断提升学生写作的信心,循序渐进地提升高段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爱玲.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33):127.
[2]梁志依.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实施建议[J].文學教育,2019(10):100-101.
作者简介:
史晓玉,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金罗镇示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