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随琴,马 娜,田 甜,杨 磊,李小妹*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716000;2.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护理学系)
近年来,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护士总体数量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均有了较大提高。2018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注册护士为380.4 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为2.74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18.6%[1]。但相较于印度医护比1∶2.44,英国医护比1∶3.13,日本医护比1∶4.99的现状,我国医院医护比仍然较低,为1∶1.12[2]。此外,在人力资源配置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护士人力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如不同层级及职称护士临床工作分工不明确、工作内容大同小异等,也进一步加剧了护士人力资源紧张状况,并影响了护理质量提升[3-4]。如何充分、有效率地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实现护士人尽其才是当今护理管理者需予以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陕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级医院护士日常工作任务内容和权重,分析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制定不同职称护士工作职责和护士工作评价标准提供资料,同时也为实现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使用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4 年12 月—2015 年2 月选取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8 所三级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研究;②在临床护理或护理管理岗位工作的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除外);③在所在医疗机构完成执业注册。排除标准:离退休返聘护士、实习护士及护工。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编制的临床护士工作任务调查问卷[5]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及机构信息,如性别、年龄、所在科室和职称等;护理工作任务,共120 项,分为与药物治疗相关任务、满足病人基本需求、保证病人安全、沟通交流、评估/评价、健康教育、伦理/法律和其他(科研、教学等)8 个维度。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对每项护理工作任务的执行频率和重要性进行等级评分,其中执行频率为过去1 个月工作中执行某项任务的次数,采用Likert 6 级评分法,0~5 分分别表示从不、很少(1 个月少于2 次)、比较少(1 个且≥2 次且<8 次)、一般(每周2 次及以上)、较多(平均每天1 次)、非常多(每天2 次及以上);重要性为对某项任务的重要性评估,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1~4 分分别表示不重要(自行选择适当的时候完成)、一般(应当完成的任务)、比较重要(应及时完成)、非常重要(最优先立即完成)。整体评价得分=执行频率得分×重要性得分。通过对80名护士预试验,分析获得问卷执行频率部分Cronbach's α 系数为0.994,重要性部分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3,问卷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975,说明该问卷信度良好。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前取得各调查医院护理部支持和配合,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员首先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以及问卷填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发放问卷,填写完成后统一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295 份,回收问卷1 057 份,回收率81.62%,有效问卷998 份,有效率94.4%。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1 和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率(%)描述,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和重要性得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执行频率和重要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工作任务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士工作任务单因素分析(见表1)
表1 护士工作任务单因素分析(,n=998) 单位:分
表1 护士工作任务单因素分析(,n=998) 单位:分
(续表)
2.2 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重要性及整体评价得分(见表2)
表2 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重要性及整体评价得分(,n=998) 单位:分
表2 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重要性及整体评价得分(,n=998) 单位:分
2.3 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和重要性的相关性分析 工作任务执行频率和重要性得分正态性检验提示两者呈非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8 个维度工作任务执行频率与重要性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为0.395~0.605(P<0.001),即执行频率得分越高,相应维度重要性得分越高,详见表3。
2.4 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及重要性评分比较 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比较结果显示: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的其他(科研、教学等)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 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任务重要性比较结果显示: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的保证病人安全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7 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3 各维度工作任务执行频率和重要性的Spearman 相关分析
表4 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及重要性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及重要性评分比较() 单位:分
2.5 护士工作任务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护士工作任务整体评价得分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为自变量(科室设置为哑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变量赋值情况详见表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职称和职务越高,工作任务整体评价得分越低(P<0.05);与其他科室相比,内科、外科、妇科和急诊科护士工作任务整体评价得分较高(P<0.05),详见表6。
表5 各变量赋值情况
表6 护士工作任务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1 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情况是护理服务效率、质量以及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直接影响因素[6]。本研究中选取的三级医院护士仍以女性为主(96.9%),年龄以35 岁及以下为主(78.2%),护士性别与年龄分布与2018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注册护士人口学统计结果[1]基本一致,说明护士队伍整体年龄偏低,中坚力量不足。护士最高学历主要为专科(43.4%)和本科(50.7%),表明护士学历层次较以往[7]有所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本科学历护士比例较高,有利于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提升[8],但硕士及以上高层次护理人才仍严重匮乏,学历层次低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水平[9],说明所调查地区护士学历仍有进步空间。护士职称结构以初级及以下(护师和护士)为主(76.6%),可能与护士工作年限不足等有关。总体来看,所调查地区的三级医院护士呈年轻化、低学历和低职称特点[10],建议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者继续加强临床护士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不断优化护士结构,有效提升护士专业及综合技能。
3.2 保证病人安全是执行频率最高且较为重要的工作任务 本研究从执行频率、重要性、整体评价3 方面对护士工作任务进行综合评估,3 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整体评价指标综合了执行频率和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因此,以整体评价作为重点参考指标。结果显示:得分最高的护士工作任务维度为保证病人安全,其次为与药物治疗相关任务和沟通交流,得分最低的维度为满足病人基本需求。本研究结果与全国护士工作任务调查结果[5]基本一致,但不同于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调查结果,如二级医院护士得分最高的前3个维度分别为基础治疗操作、用药护理和与他人合作[11],而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护士得分最高的维度为与药物治疗相关任务,其次为保证病人安全和评估/评价活动[12-13],提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护士工作特点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而言,工作重点仍为执行医嘱、基础治疗和保证病人安全等方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临床护理工作任务各维度执行频率和重要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研究结果[11-13]一致,提示在临床工作中执行频率越多的任务,护士认为其重要性越高。
3.3 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执行情况及其重要性认知不同 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比较结果显示:执行频率方面除其他(科研、教学等)维度外,重要性方面除保证病人安全维度外,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其余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管护师各维度执行频率和重要性得分均低于护士和护师。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是护理质量提升的关键,护士的分层级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4]。基层医院护士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职称护士工作任务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而本研究初级职称护士与其他职称护士相比,在与药物治疗相关和满足病人基本需求等任务中执行频率和重要性得分较高,符合初级职称护士临床工作特点。说明基层医疗机构不同职称护士的岗位职责不明确,三级医院对护士的分级使用方面优于基层医疗机构。此外,有研究发现三级医院不同层级护士对工作任务各维度重要性的认知不同,同一维度认知得分随层级提升逐渐升高[15]。提示三级医院在进行不同职称和层级护士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设置时,可借鉴美国[16]等国家经验或借助国外护理管理模式,以进一步加强不同类别护士工作内容、任职条件及职业发展规定的合理性、科学性。
3.4 三级医院护士工作任务的影响因素 护士工作任务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三级医院护士工作任务的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护士职称、职务和科室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其中,护士职称越高工作任务整体评价得分越低,与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研究结果[11-12]不同;职务分类中护理管理者工作任务整体评价得分低于普通护士,可能与其日常工作中临床护理操作较少或工作任务执行频率较低有关;科室因素中,内科、外科、妇科和急诊科护士工作任务整体评价得分高于其他科室护士,提示上述科室护士日常所涉及的工作任务更多。在社区医院中,年龄、学历也为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的影响因素[12],但本研究中未进入回归模型。本研究以工作任务整体评价得分为应变量进行分析,后续研究可分别探讨各维度执行频率和重要性的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职责制定等提供参考。
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级医院护士工作任务中保证病人安全及与药物治疗相关任务得分较高,而满足病人基本需求得分较低;不同职称护士在工作任务执行及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职称较高护士对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参与度较低;此外,不同科室护士实际工作任务侧重不同。建议护理管理者根据不同职称和层级护士设定明确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且对不同科室护士岗位核心能力和要求进行差异化管理,以增加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保证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提升护理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