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莹莹
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师探究的重点话题。经过实践研究,教师认为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采取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可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借此保证教学质量,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福贝尔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每一个人都喜欢游戏,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发育不成熟,最明显的身心特点就是爱玩,而游戏能够在每时每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牵动其思维变化。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玩好,在玩的过程中又能够掌握音乐知识,进而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其音乐素养,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在动物园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不同动物的特点之后将其分组,将狮子、小鸡、老牛、老鼠以及小猫等动物头饰发给学生,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佩戴,得到一种动物的头饰后要立即模仿其声音、动作,并且说出动物名字,其他小组的学生则对其进行打分。而后,对比各小组的得分情况,分数最高的小组胜利。在教学中引入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音乐教学成果。
运用多媒体设计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和作用较多,能够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以及动画等融为一体,展现在一个平面上,为学生提供立体交互的学习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参与性,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科书、粉笔和黑板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先进的、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以《春天来了》这一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音乐中描述的“花朵的笑脸”“小草探头”“蝴蝶和蜜蜂在花丛间飞舞”等景象,当展现这些景象时学生非常幸福,仿佛自己就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此时,教师借机向学生讲解与春天相关的音乐,学生也会对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所吸引,渐入情境,从一个新的高度上认识和理解音乐。由此可见,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认识特点相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音乐,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趣味性教学策略。
突出音乐实践性特点
小学音乐长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演唱,学生模仿,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演唱技巧、发音的注意事项等。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强调其艺术实践性,组织學生积极参加音乐演奏、综合艺术表演等音乐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活动中突出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加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以《森林的故事》教学为例,当学生掌握基础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与音乐画面类型相符的音乐作品,如小树苗成长时配合欢乐的音乐、描写森林美景时则需要选择舒缓的音乐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这个思路编创情景剧,并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创造音乐。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为强化教学的趣味性,需要注意从音乐的实践性特点出发,设计科学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音乐能力奠定基础。
适当使用流行音乐
在引入流行音乐之前,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哪一类流行音乐感兴趣,而后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但为保证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等目标,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时需要保证适当性,即流行音乐的类型、性质和内容等需要与教学目标相符。
例如,教师将《但愿人长久》引入到教学中。首先,播放二胡版音乐,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所包含的委婉情感;其次,展示《水调歌头》的词,带领学生动情的朗诵,这样学生就会被音乐和歌词吸引;最后,教师播放一遍音乐,学生也会随着音乐不由自主地歌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会被成功调动起来。流行音乐质量虽然良莠不齐,但教师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有利于强化教学趣味性,达到教学目的。
人都有一种愿望,在获得成功后希望得到认可,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获得认可的愿望更为强烈,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那么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并且对其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