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露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针对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在课程中参与度较低的现状下,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区8所公办幼儿园为研究样本展开研究,以及开发和利用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通过对搜集到的第一手实施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提出措施,利用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推进“文溪雅荷”课程实施。
【关键词】家园合作;非广州本地家长;“文溪雅荷 ”
在幼儿园教学中,家园合作非常重要,教师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推进幼儿园“文溪雅荷”课程的实施。此次选择区8所公办园共计300位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由于其中非广州本地家长的比例高达75%,此次在“文溪雅荷”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如何利用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就成了难点和重点。“文溪雅荷”课程作为广州本土化课程旨在突出地方课程对文化的传承,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在“文溪雅荷”课程开展中的作用研究这一课题更是旨在充分利用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传承广州本土文化。
一、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中非广州本地家长占有很大比例
前期对8所幼儿园共计300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75%的家长并非广州本地人,来自五湖四海,成为新广州人,对广州本土文化了解较少。其中大部分家长是工作后才来到广州,由于工作繁忙也没有时间接触广州本土文化。这个数据也表明了利用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推进“文溪雅荷”课程的重要性。
(二)家长职业影响
随后,按照家长籍贯的不同,我们对225位非广州本地家长继续展开深入调查,此类家长的职业方面,21%的非广州本地家长职业是经商,此类家长呈年轻态,多为85后、90后父母。通过访谈发现,大多数家庭是选择祖辈照顾孩子,而自己是忙于事业,少数时间陪伴孩子,那么,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推进“文溪雅荷”课程的难度。
(三)非广州本地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场景化活动很少
统计得出,68.91%的非廣州本地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场景化活动仅1-2次,大多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加,并且部分家长对“文溪雅荷”场景化活动认识粗浅,兴趣度不高。
(四)非广州本地家长对广州本土文化的认识粗浅(以云台花园为例)
经过统计,家长们对云台花园的认识各不相同,内容较多样化,其中比例最高的是云台花园的地理位置37.39%,其次是花朵的种类26.05%,再次的是节日主题活动19.33%,而文化功能只有4.20%。家长们对云台花园的了解程度以最简单的地理位置为主和花朵种类为主,文化层面的节日主题活动、文化功能较为少,由于四季变化的景色持续时间较长,家长们对此认识较低。在访谈中,提问家长,“你对云台花园有认识吗?认识哪些方面呢?”以及“你对云台花园有什么兴趣呢?”大部分的家长表示云台花园就是花花草草,不认识其它东西。非广州本地家长们因为各种原因对广州本土文化不是很了解,这也可以折射出开发和利用非广州本地家长推进文溪雅荷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二、实施策略
(一)教师多渠道向非广州本地家长宣传“文溪雅荷”场景化课程
1.教师多学习勤思考
教师应当主动学习文“文溪雅荷”课程知识,了解什么是“文溪雅荷”?了解“文溪雅荷”广州实验幼儿园课程如何从由近及远的生活圈,以主题的形式涵盖幼儿五大领域的学习。思考如何促进幼儿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教师了解到“文溪雅荷”课程之后方可立足实际。
2.优化家园沟通途径
利用微信群、家长会、美篇等形式宣传“文溪雅荷”知识,引导家长了解“文溪雅荷”场景化课程的真正意义,从而有助于以家园共育的形式推进“文溪雅荷”课程的实施。
3.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学校与社区之间取得联系,社区志愿者也可以了解“文溪雅荷”课程除了云台花园,也有其他社区资源,我们可以学习天河区猎德幼儿园传承与发展猎德村文化,实现立德树人。发掘各幼儿园所在社区的文化价值,教师认真讲解场景化教学知识,让更多的家长理解“文溪雅荷”课程的意义。
(二)引导非广州本地家长积极参与,树立家园共育的理念
1.开展多种活动,引起家长关注
定期开展与“文溪雅荷”课程相关的活动,并且优化亲子活动,如,某调查园以亲子参观、了解云台花园活动为切入点,提前为家长和幼儿设计好主题,鼓励主动去了解云台花园的位置、花朵种类、四季变化的景色等等,促进亲子面对面交流。幼儿在此次活动中认识、了解到云台花园,大班部分幼儿担任了云台花园小主持人,为大家介绍云台花园,这样的成果凝聚了家园的沟通和教育。广州不仅有美丽的云台花园,还有越秀公园、云溪生态公园等等,都值得亲子去游玩,去参观,去找寻他们的文化价值
教师在引导亲子活动中结合广州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共同传承广州本土文化。在广州,有着丰富的本土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三元里抗英的历史、沙面欧陆风情建筑、石室圣心大教堂、东山洋房以及广州的早茶文化等等。非广州本地家长与幼儿可以慢慢去发现他们的美,从他们的外观再到他们的文化底蕴,一层一层了解,直到真正了解它们,传承它们。
2.家委会聚人才,诚邀非广州本地家长加入
邀请部分非广州本地家长加入家委会,开展民主监督评议,听取家长们对于场景化教学的合理建议,增强非广州本地家长参与场景化课程的兴趣。以家长带动家长,发挥群体效应和带头作用,非广州本地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得到明显提高。他们可以提出自己或者收集他人在场景化课程中的一些困惑,以此作为一个参考样本,从而有助于推进场景化课程的实施。
3.挖掘家长优势,发挥助推作用
发挥非本地家长的职业优势和特长优势,体现非广州本地家长的作用。例如,“我爱广州”亲子活动中,邀请了一位职业为导游的妈妈,为大家讲解广州有哪些风景名胜,在幼儿了解广州本土文化的同时,加深了家长对于本土文化的认识。
4.巧用家长助教,传承本土文化
以家长助教绢花团扇活动为例,某调查园中,有个班级邀请一位家长为幼儿讲解广州本土文化,“妈妈老师”在家对“花城”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在给幼儿讲解花城的由来以及后续活动的展开,幼儿都表现出了强大的兴趣,很快融入了活动中。后面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她是非广州本地家长,对“花城”的认识不够,为了让幼儿了解到“花城”,她通过网络查询、请教朋友、实地观察取景的形式对花城的花朵种类、文化背景等有了深入认识。
(三)广州本地家长带动非广州本地家长认识“文溪雅荷”课程
外出进行“文溪雅荷”课程相关活动时,鼓励本地家长与非本地家长为一组,由于家长们都住在幼儿园附近,很多家长在接送幼儿的时候或者来园参加活动的时候都互相认识。分组活动在促进幼儿之间同学情谊的同时加深家長对于本土风情的综合认识,发掘广州本土文化的价值,以此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广州本土文化。
(四)疫情情况下,巧用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推进“文溪雅荷”课程
此次新冠肺炎强势来袭,广州地区幼儿园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游戏活动。对此,几所调查园设计了线上场景化课程。由于前期调查显示非广州本地家长比例较大,线上场景化课程难度加深,于是,幼儿园进行整体场景化线上教学计划后。由各班级教师牵头鼓励家长通过网络媒体等形式查询相关场景知识,如“广州一日游”,教师和家长们共同搜集出凸显广州本土文化的建筑、景点、视频,并分享至班级群。随后家长们奇思妙想,有的家长引导幼儿用废旧物品制作广州塔,有的家长引导幼儿用捏超轻粘土的形式展现广式早茶,还有的家长与幼儿在家中玩起了粤剧表演。非广州本地家长们在网络上搜集资料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而幼儿通过动脑探索、动手展现的过程正是幼儿自我学习的过程。
综上所述,教师要主动学习“文溪雅荷”课程知识,同时多渠道宣传课程内容,有效利用非广州本地家长资源,在家园共育模式下推动幼儿园“文溪雅荷”课程的实施。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文溪雅荷”专项课题“家长资源在文溪雅荷课程开展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编号:WXYHKT2019-02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蒋胜男.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长共育的策略研究[J].江苏省连云港市梁丰幼儿园,2018.
[2]王彬.浅谈幼儿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J].伊敏煤电综合服务中心第一幼儿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