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新世纪图景
——基于CiteSpaceⅤ的可视化分析

2020-04-10 07:39汤子煣卢德生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杜威思想研究

汤子煣,卢德生

(四川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1919年,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在其东方之行中,受邀来到中国讲学,帮助中国建设“新教育”。在中国的两年时间里,杜威见证了古老中国的社会巨变和历史转型,也开启了他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学术历程,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丰富的讲演内容满足和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成为国人了解西方思想的一扇窗口。杜威访华之行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交锋不仅对中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教育学科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产生了积极作用,助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即便在今天,其思想依然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如今,距离杜威先生访华已经100年了,在这个时间点回顾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不仅具有教育学术史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教育改革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陈超美博士开发并开放授权使用的可视化分析系统与工具CiteSpace5.3 版。CiteSpace ,可译为引文空间,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分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1]CiteSpace 能够将文献之间的关系以兼具“图”和“谱”双重性质的知识图谱的方式可视化地展现出来,有助于我们理清研究脉络、明确研究趋势。

本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采集日期为2019 年5 月25 日,检索主题为“杜威”,检索时间为2000—2019 年(数据截至2019年5月),文献来源于CSSCI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的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检索表达公式为“核心期刊=Y 或者CSSCI 期刊=Y 并且 年between(2000,2019 and 题名=杜威)(精确匹配)”,经过筛选和剔除不良数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422篇。参数设置为:时间节点=1,年份节层=1s,阈值=50 Top-per slice,聚类提取度=1.0%,c=2、cc=2、ccv=22,统计检验网络=Keywords、Institution、Author,采 用Purning sliced networks 和Minimum Spanning Tree 修剪法,首次分析不予以任何算法的修剪。

二、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整体态势

(一)年度文献数量统计

图1 2000—2019年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历年论文数量

中国学界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2]

第一,引进期(20 世纪前30 年),主要是译介杜威著作和评介杜威教育思想。在杜威著作中译方面,张东荪于1906年发表的《真理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篇中国学者较系统地介绍实用主义的文章。[3]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我国译介杜威著作的高潮时期,但翻译引入的大都是杜威的教育著作,而哲学著作很少被关注;在杜威教育思想评介方面,学者天民于1917年在《教育杂志》中评介了杜威刚出版一年的《民主与教育》。[4]随后,胡适、陶行知、罗家伦、蒋梦麟、梁启超等开始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评介,其中胡适最具代表性,他用新兴的白话文在多篇文章中较系统地介绍了杜威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二,深入研究期(1930—1949 年),这一时期的研究颇有“百家争鸣”气象。1927年崔载阳的《涂尔干与杜威教育学说之比较研究》和1931 年吴俊升的《杜威的教育学说》两篇博士论文标志着我国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入深化阶段。[5]这一时期,吴俊升以自由主义的理论视角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解读,梁漱溟用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创造进化论来诠释杜威的《民主与教育》,陶行知在其《生活即教育》一书中生动、深刻地阐明了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欧阳子祥详细地说明了心物融合是杜威教育思想中文化与功利、做与学、兴趣与努力、方法与教材相统一的基础[6],陈鹤琴对杜威教育思想持正面评价态度,而林布对杜威教育思想持负面评价态度,阮雁鸣从文化交流碰撞的视角切入了杜威教育思想研究。[5]

第三,分化期(1950—1980 年)。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原因,中国的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分化为两支:大陆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意识形态化批判,真正的学术研究几乎停滞;而香港、台湾的研究则进入繁荣期。吴俊升是当时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中心人物,其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精神有深刻领会,并在多篇文章中对杜威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李园会、高广孚和陈峰津等台湾学者也相继出版了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专著,但也面临着缺乏新意和深度的危机。

第四,复苏期(1980 年后)。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大陆意识到绝对主义带来的偏见,开始重新评价杜威教育思想。1982 年,中国教育史研究会承认了杜威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教育史地位,并肯定了它有许多进步之处[7];20世纪90年代后,大陆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摆脱绝对主义的桎梏,学者单中惠于2002年在其研究专著中将杜威教育思想体系定位为“孜孜不倦地探索现代教育”[8]。21世纪以来,杜威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21 世纪以来,如图1 所示,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发表在核刊和CSSCI上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发展期(2000—2009年),在此期间,总体上呈现稳固增长态势,从最初的年发文量4 篇增长到33 篇,增幅较大,仅2006 年比2005 年减少1篇发文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进入21世纪,我国的学术氛围逐渐浓厚、学术视野逐渐扩大,另一方面是我国学者逐渐意识到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中一直都有杜威思想的痕迹。[9]第二阶段为高峰期(2009—2016年),这一时期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发文量虽有起伏,但总体处在高峰状态,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并且随着时代变化父母也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关于杜威的教育思想受关注较大。第三阶段为缓慢下降期(2016—2019年),这一时期的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发文量虽仍然维持较高的态势,但已开始呈现出缓慢下滑的趋势,其中2019 年只统计至5 月25 日,因而发文量少。这一阶段距离杜威教育思想的引入已过去了一百多年,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虽然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依然有着影响,但已不再那么大放光彩。

(二)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分布

从核心作者分布来看(图2),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力量比较分散,主要以个人研究为主,各研究者之间联系较弱。其中对杜威教育思想研究贡献最大的作者是刘克勤(4篇)、丁永为(4篇)、涂诗万(4篇),这三位学者的研究各有其侧重点,学者刘克勤主要研究的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杜威与其他学者的思想碰撞,学者丁永为最为特色的是将认识杜威教育思想的“平常”视界转向“行动着的”视界,意图重建一个具有陌生感和距离感的杜威教育思想印象,而学者涂诗万不仅研究了某些具体的教育思想,还厘清了中国学界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百年历程以及近二十年美国学术界对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重点。

从发文机构分布看,如图3所示,华东师范大学的发文量居首位,累计26篇,北京师范大学(18篇)和华中师范大学(8篇)紧随其后,南京师范大学(5 篇)、河南大学(4 篇)、西南大学(4 篇)、浙江大学(4 篇)、河南师范大学(4 篇)的发文量相当,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上述高校是国内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主要力量。就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华东师范大学而言,其研究者在近二十年来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杜威的教育思想,包括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兴趣、德育、研究性学习等。第二,杜威与其他教育家的思想碰撞,包括白壁德和杜威关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哪一个更重要的争论、赫尔巴特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思考与杜威的实验主义的辩证思考的比较、康德和杜威关于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杜威与弗莱雷关于教育与社会变革关系的认识、杜威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蔡元培对杜威及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评论与宣传等。第三,对杜威著作的深度剖析,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学校课程史》等。第四,分析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其思想的传入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2 2000—2019年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作者图谱

图3 2000—2019年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机构信息图

(三)高被引文献统计

通过统计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0—2019 年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中前10 篇高被引文献(见表1)可以分析国内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知识源流。首先,居于首位的学者单中惠的《杜威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浅析》被引频次为150 次,该文献从思维和反思性思维的涵义及价值、“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以及思维训练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该论文分析较为深入,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并且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当今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理论框架的雏形,因而引起了该领域的广泛关注,其研究视角及研究内容拓展和延伸了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其次,学者刘广利和汤慧丽的《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指出,杜威“从做中学”理论是在当时美国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儿童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且有其现实依据,即“从做中学”是自然发展进程的开始、是儿童天然欲望的表现、是儿童真正兴趣所在,这一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师生关系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10]由于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的作用,该论文对于“从做中学”这一教学理念分析深入且逻辑性强,因此受到了相关研究的关注。此外,学者刘铁芳的《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也得到了大量关注,该论文指出从夸美纽斯到卢梭、斯宾塞再到杜威的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是教育转向生活、再转向儿童的生活的过程,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完成也带来了一大弊端,即教育伦理性基础的消解。因此,当代教育在充分实现教育的生活取向、也就是教育的民主平等诉求时,也需要不失去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教育的观照,从而促进健全现代个体的形成。[11]该论文详细分析了现代教育在追求效率时带来的不利后果,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这是教育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表1 2000—2019年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前10篇高被引文献信息表

三、研究主题

(一)发展脉络

如图4,通过关键词的时区图来分析新世纪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发展脉络,结合文献具体内容,发现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研究更加细化,研究者既注重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各阶段发展的研究,也注重对与其相关的“民主、自由、道德、美育”等命题进行研究;二是研究走向宏观,研究者更加注重把杜威教育思想放在“现代教育”的框架内来分析,杜威与现代教育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12]由此可将研究脉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 年至2004年,这一阶段研究的关键词较少,这一时期我国对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关注度还不是很高,主要关注的是其有关学校、课程观及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第二阶段为2004 年至2011 年,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高频关键词,主要为教育思想、经验、教育哲学、民主、启示、陶行知、教育、教育目的,这一时期大多数研究者开始进行某一方面的细化研究,掀起了21世纪以来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一个高潮;第三阶段为2011 年至今,研究者们在细化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结合我国现代教育的特点进行研究,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有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民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例,在普通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趋势下,我国也越来越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基于此,许多学者开始剖析研究杜威职业教育思想,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图4 新世纪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关键词时区视图

(二)研究方向

关键词知识图谱反映了当前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其频率体现了关注热点,通过CiteSpaceⅤ得到以下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杜威”出现频次最多,达到306 次,因本次研究的主体是杜威教育思想,所以毫无疑问,这一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涉及到的高频关键词大都为杜威教育思想的分支,如“经验”“教育哲学”“民主”“实用主义”“民主主义与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目的”“课程”“生活”“兴趣”。此外,杜威的教育思想给我国教育也带来了很多“启示”,例如有一个需要关注的关键词“陶行知”。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其生活教育理论直接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但二人理论所立足的国情是不一样的,因此很多学者将二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探求其异同从而得到一定的启示。网络节点的中心性是反映该节点核心程度的重要指标,衡量该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13]从表2 可知,排名前15 位的高频关键词的中心性整体较高,且与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

表2 2000—2019年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前15的关键词频率与中心词中心性排序对比表

(三)研究内容

选择“cluster”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共词图谱有48 个网络节点,71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629。Modularity Q 的值为0.4895,大于临界值0.3,说明聚类效果较好;Mean Silhouette 值为0.803,大于临界值0.5,说明聚类结果合理。采用对数似然比Log Likelihood Ratio(LLR)算法,共导出6个主要聚类(见图5)。这6个主要聚类反映了国内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研究内容(见表3)。

第一个聚类为#0“教育目的”,其关键词有教育目的、教育、道德教育。近年来,学术界将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进行解读以从中得到启示,有研究者指出杜威主张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那么我们对教育目的应从现实与未来两方面进行认识,且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教育目的不应仅仅再现过去的社会状态,或传递现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还必须能对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评析和批判[14],这一观点引起了同类研究的关注。

第二个聚类为#1“道德”,其关键词有“道德、实用主义、民主”。学术界主要研究的是杜威的道德观和德育思路对我国的德育理论创新、德育实践变革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有研究提出杜威的德育思路以新型道德观为基础,主张对学校教育进行道德化改造,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这一思路就德育理论创新而言,提示我们反思学校道德教育的伦理学立场,学会从不同的伦理学基础创新德育理论,以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和指导能力;就德育实践变革而言,有助于实践者改变以往进行直接德育的方式,转而在变革课堂中渗透德育,为学生的道德成长奠定基础;就学校教育改革而言,对于匡正我国基础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考试成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15]

第三个聚类为#2“经验”,其关键词有“经验、数学、课程”。学术界主要探讨了杜威的经验哲学观及其经验思想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启示,有研究者提出杜威在其《儿童与课程》中指出传统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缺陷就是将儿童的经验与各门学科知识对立起来,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儿童生活经验的回归,即教师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儿童本身,要重视儿童当下的生活体验,了解他们可获取的生活经验,将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要重视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追求植根于儿童内心深处的成长[16],这些观点在同类研究中引起了关注。

第四个聚类为#3“民主教育”,其关键词有“民主教育、陶行知、参与式教育”。学术界主要是对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进行探析,有学者基于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的视角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设计,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观察与推理和学习效果的评估三个环节,[17]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就强调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更提倡“从做中学”的参与实践教学。

第五个聚类为#4“启示”,其关键词有“启示、道德教育”。杜威的哲学思想、兴趣观、道德教育思想、活动课程论、反思性思维理论、职业教育观等等都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启示,有研究者通过解读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真意义,即生活意味着通过处境而活着,具有实践性、亲历性、关系性、整体性、多样性、辩证性等多重意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当下性与社会性,提出教育要引导儿童“生在当下,活得丰富,善于应对未来”,通过各种交互作用过好永远现时的生活[18],这一观点引起了同类研究的关注。

第六个聚类为#5“自由主义”,其关键词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学术界主要是剖析杜威的自由主义理论,有学者提出杜威的自由主义哲学中自由智慧是针对社会变革方式问题而提出的,而在教育中,杜威致力于培养儿童的合作态度、质疑与探究的科学精神,其自由智慧哲学对中国近现代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19]这一观点在同类研究中引起了关注。

图5 2000—2019年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3 2000—2019年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四)研究趋势

突现关键词主要用于探寻某学科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的前沿研究,通过分析样本文献关键词突现(Burst)(见图6),可以发现,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逐渐向“启示”“经验”“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三个主题转移,主题的变迁体现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时间跨度来看,“民主主义与教育”为跨度最大的突现关键词(2016—2019 年),其次为“启示”(2008—2009 年)、“经验”(2015—2016年);从突现强度来看,“经验”的强度最大,为4.8225,其次为“启示”(4.1709)、“民主主义与教育”(3.6775)。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例,该关键词在2016—2019 年得以突现主要因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于1916年出版,2016年为该书出版100周年,因此在2016年该书得到了广泛关注;第二,2019年为杜威访华100周年,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得以体现,因此从2016年至2019年掀起了一场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热。第三,与我国教育改革趋势有关,近几年,我国教育越来越关注“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学习科学发展的自然产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而问题解决学习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学习模式。[20]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解决学习在操作上主要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题研究式学习,二是项目创作式学习。这里所指的“项目创作式学习”是受到杜威的教育思想中的“从做中学”的启发,即让学生在探究、创作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相关学者必定会展开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探究。可以预见,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杜威的教育思想依然会是研究者们探讨的热点。

图6 2000—2019年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谱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主要是通过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CNKI 数据库中2000—2019 年的相关文献,以了解近20 年来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具体情况,并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就研究整体现状来看,国内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发文量从2009 年开始维持较高的态势,反映了近年来“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受到了相关领域的一定关注;从研究者分布来看,我国研究者间的学术联系不够,且尚未建立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合作团队;从发文机构分布看,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是国内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主要力量。

其次,就研究领域与主题分布而言,主要集中于对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具体思想的研究,如其经验观、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理论、教育目的观、民主主义与教育、课程观、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兴趣观等,其中杜威的教育目的观、道德教育、经验观、民主教育、自由主义思想、其教育思想带来的启示等是学者们长期持续关注的主题。此外,研究主题也与教育政策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有关,且对于以往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是带有继承和创新的。

再次,就研究前沿趋势看,2010年以来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开始朝向启示、经验、民主主义与教育等方面转变,这反映了研究方向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对以往教育思想的研究会在某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掀起研究热潮。

(二)展望

近二十年来丰硕的研究成果离不开各位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杜威教育思想的引入和传播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在其1919年访华期间给我国带来的思想冲击对我国后来的教育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纵观一百年来杜威之行及对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杜威既是我国教育改革不可不提的人物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与世界教育交流融合的一个重要桥梁。在看到丰硕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新世纪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应朝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深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深度

相较于21世纪初,我国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发文量有所增加,但从整体上说,像发表在核刊和CSSCI上这样相对质量较高的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还是较少的,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统计可知,国内关于杜威教育思想研究中发表在核刊和CSSCI 上的文献占比大约为2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领域的大多数研究还未有足够的深度。因此,未来研究可以将更多的关注投放到这一领域,毕竟杜威作为影响多国教育的人物,其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的,研究者们要加深研究深度,从根本上剖析对我国教育改革甚至对世界教育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2.加强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系统性

从研究内容的结果分析来看,我国目前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虽然涉及范围较广,但是主要集中在几方面,如其经验观、教育哲学理论、实用主义思想、民主主义与教育,而对其美育、教学论、师生观等这些方面的研究相对忽视,从整体上来说,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为了学习和借鉴更有益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思想,我们必须从综合性的视角出发,整合相关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系统性研究。

3.提高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实践意义

杜威于1859年出生,距今已有160年,孕育其教育思想的时代与今时大有不同,所以,我们研究其思想的目的在于为现代教育提供启示,这就需要加强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通过分析CNKI 数据库中近二十年来标题中含有“杜威”的核心期刊和CSSCI文献,发现大多数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涉及实践层面的研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深挖杜威教育思想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研究目的及获得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杜威思想研究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思想与“剑”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