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军
(江西农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以来,因其解决了慕课高辍学率、低完成率和学习监管缺失的缺点,国内外高校纷纷构建SPOC环境开展教学[1]。
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双创”活动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高校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双创”教育[2]。SPOC 的引入对于教育从业者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在“双创”教育中引入SPOC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特征如何?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怎样变化?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双创”教育,是相应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全新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3]。
对于信息技术类专业,开展“双创”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市场需求、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现阶段信息技术行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的压力都要求信息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双创”素质。同时,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优化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很有益处,最终可以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4]。
本项目组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队伍要求为主题通过调查文献、查阅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研究。本项目组从中国知网检索获取了2011 年到2019 年主题为“创新创业胜任力”261 篇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从SPOC 思维、师德师风修养、教师职业素质、创新性格取向、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组织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科学研究能力、和“双创”动手能力等九个方面找出“双创”教育师资的相关指标。并向“双创”导师、企业工程师和参与“双创”项目的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显示SPOC 环境下“双创”教育师资需要具备能力的需求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SPOC环境下“双创”教育师资能力需求分布图
合格的“双创”教育师资是当前开展“双创”教育的必备条件[5],但是不能保证每位高校教师都完全具备如图1 所示的能力。因此,采用虚拟教学团队的策略来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能力。
我们遴选出信息技术专业的几门专业课程,采用SPOC+“双创”教育+虚拟教学团队的模式开展教学。通过引入企业工程师、校外“双创”导师和校内的专业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生一起组建课程虚拟教学团队。[6]虚拟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远程会议等手段发挥集体智慧明确专业课程不同层次的准入门槛、专业课程知识点如何与“双创”教育融合、社会需求对课程的要求等[7]。总体上,专业教师负责课堂理论课程讲授,校外“双创”导师负责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企业工程师负责远程指导实践课程,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生负责辅助实践教学,团队协作,提升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双创”教育有机融合[8]。
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原有的教学内容一定会有所变化。信息技术专业的教材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也不断更新换代,所以在教材的选用上既要保证与时俱进,还要考虑到实践性强,同时也要关注可操作性。[9,10]因此,发挥虚拟教学团队的优势,将社会生产需求和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课程的教学设计,就很有必要[11]。
SPOC 环境下,“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12]。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如图2所示,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融入“双创”教育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吸引人;认为专业课程在融入“双创”教育效果好的占93%,如图3所示。
图2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的选择
图3“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效果评价
因此,SPOC 环境下,引入虚拟教学团队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效果[13]。
为了便于对“双创”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在SPOC环境下,将教学过程分为7个阶段:团队备课、分层识别、课前预习、课中检验、课后作业、交流讨论、课程考核,教学过程模块图如图4所示。
图4 SPOC环境下“双创”教育教学过程模块图
从理论上,如果教学过程的前6 个阶段效果均能达到100%,则最后课程考核阶段的结果必然是100%的效益。很明显,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是无法实现的。其实教学过程中效果即使不能达到100%,也不表示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100%,毕竟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学思考等方式,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也常有。教学过程的效果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说明学生基本听懂了该知识点,并且学会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如果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70%以上的知识,就基本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14]。据此,本项目组构建了以下学习模型。
公式1中,E为最终的学习效果(%);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代表团队备课、分层识别、课前预习、课中检验、课后作业、交流讨论的阶段性效果比。
以我校信息技术专业为例,进一步讨论SPOC 环境下“双创”教育学习各环节效果应该达到的成效比例:
1)团队备课阶段:β1∈[0.90,1],主要取决于虚拟教学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程度、对课程的把握情况、“双创”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生产实践能力、课程组织水平等[15];
2)分层识别阶段:β2∈[0.80,1],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自我知识的认识程度和教学团队对知识层次的分级、分级准入条件的设置;
3)课前预习β3∈[0.90,1],学生准入所选分层之后对课程预习的学习效果;
4)课中检验β4∈[0.90,1],学生在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课中任务的完成情况;
5)课后作业β5∈[0.90,1],通过本层次理论和实践学习之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6)交流讨论β6∈[0.33,0.50],学生对所学“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知识的交流讨论情况,真实有效的交流讨论往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度[16],因此,此参数作为加权用,对最终学习效果有提升作用。
SPOC 环境下,引入虚拟教学团队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教学,结合学习模型,形成相关经验如下:
1)团队备课要充分,虚拟教学团队要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要通过虚拟会议等形式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成员自身所长,结合“双创”教育和企业实际项目需求完善教学方案;试验数据表明,团队备课充分可以将β1提升到[0.95,1]。
2)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课程不同分层,做到因材选课,避免盲目入学导致学习困难,跟不上进度甚至无法完成课程学习;试验数据表明,学生充分认识分层可以将β2提升到[0.9,1]。
3)通过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可以使得β3提升到[0.95,1]。
4)加强课程的过程管理,在课中及时检验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的课中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可以将β4提升到[0.94,1]。
5)完成某一层次的知识点学习后,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并检验学习效果,认真实施之后的效果可将β5提升到[0.95,1]。
6)交流讨论是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个有效途径,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还存在未能完全理解掌握的知识点,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增强理解加深认识;同时通过“双创”讲座等课外形式的学习,将增广见识开拓视野,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益,β6可以提升到[0.38,0.95]。
总体效益在根据模型有针对性的逐项改进后,E∈[0.725,1],基本可以达到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以上,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需求。随着SPOC+“双创”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引入虚拟教学团队,必然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计划性,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益,从而为提升我们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