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2020-04-09 08:14王理平
黑河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途径和方法小组活动小学英语

王理平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策略。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以活动为基础,活动是学生动起来的助推器。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小组活动要把握开展的原则,优化活动操作模式,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活动;途径和方法

小组活动,是以小组合作为形式而组织和开展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旨在发挥群体的优势,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然而,在小组活动中,存在“动”而“不活”、“活”而“不动”等不良现象,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也没有真正“活”起來。开展小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平台以及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把握开展的原则是小组活动有效的前提

小组活动是在教师巧妙设计问题、提出任务、布置活动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教学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英语教学的规律,坚持趣味性、实践性、英语性等原则,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1.遵循趣味原则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强,善于模仿,但自我约束力弱,开展小组活动时,应采用直观、生动的形式,选择生动、趣味的内容,让学生乐于参与。

例如,学习《My day》时,让小组制作时钟模型,并结合制作的时钟进行对话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身心获得满足。小组间开展游戏、表演等也是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方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注重实践原则

小组活动不是学生间的简单互动,应突出英语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在小组活动时,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英语交际活动,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做到“学真知、练真能”。

例如,制作时钟模型后,重心应放在时钟模型的运用上,如一个学生拨动时钟的指针,指向7:00时,问:What time is i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this time? 其他小组成员自主回答。又如,教学“hobby”这个单词之前,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组员的兴趣爱好,然后课堂上把组员的兴趣爱好一一介绍给大家。这个活动的实践性较强,活动中“What is your hobby? I like…best. His/her hobbies are…”等句式得到充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3.突出学生为主

小组活动,顾名思义是学生为主的活动,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也可以成为活动的“热心观众”,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主。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凸显,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

例如,教学“run”“swim”等动词时,可以开展“Act and guess”活动,至于是选择一人做、小组全员猜,还是“Pair work”,完全由学生决定。如果选择教师做、学生猜的方式,部分学生就会无动于衷,这也无形中降低了活动的意义和实效。

小组活动的开展,除了要坚持趣味性、实践性、学生主体性等原则之外,也要允许学生适当使用汉语,以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开展的活动如蜻蜓点水,自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活动量太大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降低活动的效力。所以,活动量要适中、适度才好。

二、优化活动操作模式是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基础

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应构建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模式。

1.开展以听为主的活动

听是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也是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从听、做、画、看、学等方面入手开展听力训练。

(1)听、做合一。小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现,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Listen and act”活动,采用教师或者学生发指令、学生做动作的形式。这样的活动,既能训练学生的听力,也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动作的协调性。如教学“sit down、stand up”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听到组长发指令“sit down”就坐下,听到指令“stand up”就站起来。这类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间进行。通过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反应能力。

(2)听、画融合。听力和画画有机融合,能够满足多数儿童“在玩中学”的学习需求。如教学表示颜色的单词时,教师说出“red apple”,让学生画出一个红苹果;教学动物的单词时,教师说出“cat”,让学生简笔画勾勒出猫;教学“What time is it?”时,教师说出“It is seven oclock”,让学生画出一个表示7时的时钟……听听、画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开展以说为主的活动

听说领先,一直是英语教学遵循的教学规律。加大说的力度、强化说的训练,也是改变“哑巴英语”的主要策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多开展以说为主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1)开展看图说话活动。学生对生动的图片、动画效果强的视频比较感兴趣,鲜明的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也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学“At Christmas”时,教师播放西方国家的人们欢度圣诞节的画面或者视频录像,让学生观看之后,鼓励他们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西方人是如何欢度这个节日的;教学“My family”时,教师让学生带来家庭合影照片,逐一向组员介绍自己的家人……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学生营建说英语的良好氛围。

(2)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小学英语教材中,故事性的内容比较多,例如,《The kings new clothes》《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Cinderella》等阅读篇目,故事性极强,人物形象鲜明,适合角色表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現故事情节,也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续写故事,进行创编与表演相结合的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创新力和表演力。

三、注重活动的实效性是小组活动有效的关键

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活”而不“动”、“动”而不“活”的弊端,制约了活动的有效性,降低了活动的效度。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应注重以“活”促“动”、以“动”促“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小组活动促进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注重分工“活”。分工“活”,才能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实现以“活”促“动”。如教学“The kings new clothes”时,为了表演这个故事,把学生按参与表演的人数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6人,一个国王、两个大臣、两个缝纫师、一个小孩,让组长合理分工,每一个学生都担任一个角色。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课堂不仅“活”,学生也都真正“动”起来。

其次,注重成员“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动”,小组活动才会“活”。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活动就难以开展。因此,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以趣味性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如表演活动、辩论活动、实践活动、调查活动等,对学生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学生都乐于参与。如教学“Story time”时,部分学生懒于开口,甚至滥竽充数,参与度不高,而采用小组“Popcorn reading”的方式,每一个组员都能积极参与,朗读的方式灵活有趣,效果也比较理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互动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良方。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组活动的优势,积极探讨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让活动形式“活”起来,教学内容“活”起来,最终实现英语课堂“活”起来,全体学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金钰.生生互动,让小学英语课堂活力无限[J].江西教育,2019,(06).

[2]张建会.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

[3]蔡建红.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现代化,2018,(5).

[4]罗钰.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学周刊,2018,(26).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途径和方法小组活动小学英语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
小班环境下的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课例分析
职业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数学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