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0-04-09 08:14关文莹
黑河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会教学实践建议

关文莹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合理定位教学目标,重视算理、算法教学,加强估算教学,注重练习多样化,重视思维训练,加强个性化教学,训练形式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教学实践;体会;建议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数学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数学教师,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除了关注多数中间水平学生外,还要关注学困生和优秀生,对学困生在课堂上要适当辅导,家庭作业难度要适中,要求他们重点完成基础题并保证正确率。优秀生要适当补充教材中的拓展资源,从方法上和思维上得以提升。

我们学校在开学初备课教研上就提出了:目标要分层定位。例如,教学“不退位减法”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1)理解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2)掌握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前两个目标是为基本生定位的,第三个目标是为优秀生定位的。

二、重视算理教学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法则,宜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要点,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新课程标准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所以,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要使学生理解两点:(1)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这道题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个24是多少,再求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兩步乘,第三步是相加。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即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重视算法多样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

个重要思想,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算法多样化也并不是让学生把每一种算法都掌握,而是通过比较掌握适合自己的最优化的那种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口算”这节课,口算39+44这道题,学生的想法就各有不同。

方法一: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用另一个加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把44分成40和4,先算39+40=79,再算79+4=83。

方法二:把两个加数都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一位数和一位数分别相加,再把两个和相加。把39分成30和9,把44分成40和4,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

学生有了不同的算法,小组进行交流后大部分学生认为还是前两种方法好掌握,第三种方法不好理解,容易出错。但个别头脑灵活的学生认为第三种方法计算快。教师最后总结,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四、加强估算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估算,了解估算在数学中的应用。例如,在新课教学时出示题目,列出算式后先让孩子估算结果,最后计算出的结果与估算结果比较,在学生错题展示时,部分题可以先让孩子估一估,说一说这道题他算对了吗,然后说说你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估算原来还可以起到检验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估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五、注重练习多样化

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

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不同形式的练习。计算课与应用题课、几何课相比较为枯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授课之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识。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其目的是脱离模仿,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加强个性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成主要任务后,教师还要通过提问、练习、巡视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和辅导,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不带着遗留问题进行后续的学习。对于学生做题出错的处理,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抄写正确答案,而是对错误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辅导。

我每天的数学课在这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个性化教学。在新授部分讲完后,开始提问,我发现积极举手发言的是一些优秀生,于是,我专门叫那些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发现问题后,我再让优秀生回答问题,教师做补充。这样,教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效果特别好。

七、训练形式多样化

1.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训练,为了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取对比练习的形式:

(1)25+37=     5.31+0.7=      65+37=          (2)23+40=     49-7=     36+9=     30+59=    67-30=

27+35=     53.1+0.7=      65-27=                47-9=      31-20=    96-70=    52-4=     46+30=

2.加强口算训练的形式: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口算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达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地训练實现的。在我看来,课前 3分钟口算 ,效果非常不错 。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会提高正确率。另外,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有一本口算卡,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自己进行练习,家长帮忙打出分数。我一个月都会检查一次这个口算卡,学生完成的都非常好,家长批改的也很到位。

3.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传统计算技能的基础上,计算题的思维含量可以不断加深,与生活的练习日益紧密,小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计算题目。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例如,56+23+44+27=       12+57+28+33=

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率。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会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体会教学实践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