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燕
[摘 要]政治作为高中文史类学科中与学生思想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不仅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其教学内容、授课内涵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亦是十分重要。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应注重对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从理解政治课程的内涵出发,不断探索、积极学习、加深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健全的道德品质,从而优化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优秀新青年。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自主发展;情感教学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本身具备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发展路线、独立的情感需求,高中政治学科对于学生思想内涵的培养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发展。过去,国内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学生考试所需的知识层面,很少引导学生对政治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消化,吸收其精神内涵。但是,随着目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行,传统的教学思路正在逐渐被新的课程标准所淘汰,政治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加提倡对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了各个阶段学生应当具备的与社会协同发展、适应社会潮流、改善社会环境的责任与义务,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技术上、能力上、思想上、道德上都有益于社会的新时代强国人才。
一、明确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思想政治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不仅给予了学生相应的知识概念,而且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心理、智力双重提升的重要科目。高中生所处年龄段正是思想飞速发展,体能高速提升,知识水平飞跃前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大脑活跃度正处于一个巅峰时期,能够更加轻松地接受知识、学习知识,但同时这种活跃性也使得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思想情感得以最大化地显现。因此,在进行思想教育时我们需要遵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需求,在知识学习上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社会生活上给予正确引导,在个人情感上予以尊重理解,从而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价值观、思维方式、品格等多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课程环境中学习知识、优化思想。
1.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政治认同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并且在时事政治以及时政议论内容教学时,对学生政治认同的培养尤为重要。在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感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的灵活导向,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依托,引导学生接受、理解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与政治策略,在思想上、行为上响应党和国家对青年人的政治要求,提升自身政治觉悟。
2.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应当体现出的学习中求真务实的科学思想,同时,还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保证学生的思想时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理解社会、改善生活,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养成以科学的方法接触真理、学习真理、检验真理的良好习惯。并且从高中生自身角度出发,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对科学的重视程度,将学习的意义和内涵与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广泛关联,让学习不再仅仅面向分数,而是勇于担负起以提升自身科学技术能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重任。
3.法治意识
法制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青少年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长治久安与全民法治思想的普及、法治意识的提升、法律法规的完善均是密不可分的。中小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同样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需求,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学习国家法律条文、国家法治政策不仅是帮助学生尊法守法,更是引导学生懂法用法,从个体而言,不仅保证了学生自身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能够合法享有自身权利,同时还确保了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大众传播,保证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效建设。
4.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与担当,高中政治课程对于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以及公共参与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高中政治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或是课程安排上都十分注重课程与公共内容的衔接与融合,要时刻保证学生能够感受到政治学科培养的公共参与性,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从实际角度出发,高中政治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政治构架与治国理论,更能让学生将这些所学理论知识与公共参与性相结合,将理论与个人、与集体相互关联。
二、注重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正确培养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理解,我们不难发现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往往更加针对学生主观思想的塑造,通過塑造思想提升学生的政治能力与敏感程度,相对于其他学科能力培养现行的教育方式,政治学科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具有感性色彩,同时也更加注重主观色彩。因此,在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自身自主能力的发展,还应善于通过情感引导帮助学生与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培养高中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呢?
1.引导自主情感,树立正确的感情观
感情观是学生对外界事物产生主观情感的重要依托,感情观的正确树立对学生理解社会,正视周遭环境,提升对自身、对他人、对人际、对社会的主观思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所谓正确的感情观是指符合现阶段高中生生活、学习所需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判断能力。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感情观的正确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逻辑,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涵,加强学生的情感教学,释放学生的情感因素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情况较为复杂,矛盾较多的政治问题时,学生往往很难从政治逻辑上予以最正确的判断,此时,引导其产生判断的主要因素便是学生的感情观。因此,面对这种问题时,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感情观便成为引导其正确判断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情感,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观。日常课程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把握,同时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情感,学生自身个性是学生为人本质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予以磨灭,但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在突出个性的同时,还应当关注学生是否对问题具有正确的情感理解。
2.注重自主发展、尊重个人差异
正如上文所说,高中政治学科对学生思想的培养与塑造远远大于其他学科,而正是这种原因导致高中政治学科往往更加需要因人而异,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成才,而社会主义新青年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应该是各有所长,多姿多彩的,千篇一律的人才雕琢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创新化社会发展趋势了,因此,在这种大潮流下我们作为政治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发展输送各式人才,同时,从学生个人的角度考虑,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当具备独立的自主发展空间,教师没有权力为学生定制所谓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而这种教学形式可以从多方面体现出来,例如,在针对一些材料问题的讨论课中,只要学生对问题分析得到位,价值观积极向上,整体论断有理有据,那么,教师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向所谓正确答案上靠拢。例如,本人曾经要学生们针对汶川大地震中有名的“范跑跑”事件,汶川地震中教师大喊一声“地震了,快点跑”然后自己率先跑出了教室,这一事件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多围绕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讨论,认为师生之中应当存在某种责任与义务,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优先。有的学生认为每位公民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生存的权力,范跑跑所作所为从本质上来说并不违反任何法律;还有的学生从施救的可能性来分析,认为即使范跑跑当时留下,也只会给本就拥挤的教室增添一员,在转瞬即逝的地震中并起不到很大的实质效果。对于这些想法,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符合现代道德准则的,同时,这些想法出自学生的主观思想,我们应当予以尊重。
教师作为祖国的园丁,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祖国培育花朵,但是教师绝没有权力决定这一朵应该是葵花还是玫瑰。每个人在社会上的每一个职位都有自身的价值,而政治教师作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为重要的角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道路。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发展自身所长,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认清社会的多元化,人才的多元化,鼓励学生依托自身强大的政治素养实现自主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3.约束自身品行,提升学生的综合修养
对于高中生来说,人格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同样重要,单单追求某一方面的成功并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甚至有可能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不良因素。高中阶段在培养学生的人格过程中并不仅仅局限在知识中,更多的则是对自身生活习惯、品行修养的提升,教师在这其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社会知识、人文细节,同时,还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的榜样。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课时,教师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的认同感能够深深地影响到学生,这种从教师到学生的认同感的传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是这种微妙的过程却远远比口耳相授的教学内容要印象深刻且影响深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授课者,更是课堂教例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在此课程中,学生需要在文章、图片所展示的实例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伟大的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力量根源与发展动力,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良好人格的培养。课程虽然短暂,但是授课内容的影响却可以跟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展开。在高中政治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中有很多都是与民族思想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对民族精神产生深刻的认识,讲授过程对学生的民族精神产生重大影响,而对于一些其他内容,诸如法治内容、科学思想等题材的教学同样如此。所以,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同样,学生的情感也会随着教师情感的波动而起伏,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对于教学内容的传授中,同样还包括对于学生自身方方面面因素的塑造,这其中就包含情感因素。新课标中要求政治课程应当“有血有肉”,授课教師自身情感是否丰富,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于课程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相信很多教师也都发现,在不同的政治课程中,课程内容的情感基调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在进行一些爱国主义课程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通过一些慷慨激昂的情感注入,帮助学生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对法治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引导学生们用最公正的眼光看待问题;在一些社会道德问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引导学生同情弱势群体,激发学生的道德良知。由此可见,情感的升华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甚至可以大幅提升课程整体的授课效率。
三、把握政治素养的内涵特点,注重学科素养的灵活培养
高中政治的学科素养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品行的培养,至于学生是否拥有所谓解题能力、逻辑能力并不十分看重。但是众所周知,高中生的课业压力是十分巨大的,除去一些课程安排外,学生往往需要完成大量的课业练习,从而保证知识的吸收与固化,这就使得中国学生很难像一些西方国家的学生一样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接触社会生活,塑造自身素养。所以,政治学科素养的培养若仅仅局限在政治课堂中是完全不现实的,而是应当将这种学科素养的培养灵活化、生活化,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自主的行为约束与修养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学校和家庭中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积极向上的热情投身于进学习生活中,把握政治素养的内涵特点,让成长环境成为学生提升政治素养的重要课堂,使其不断在其中熏陶、升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成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新青年。
总之,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对政治素养的培养绝不能成为禁锢学生发展方向的绊脚石,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中不断进步,为我们的祖国释放出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刘国旗.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J]. 新课程导学, 2014,(31).
[2]高娟娟.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在必修教材中的落实[J]. 安徽教育科研, 2019,(1).
[3]郑月娥.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创新[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8).
[4]戴睿. 利用微课提升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策略探讨[J]. 试题与研究, 2018,(21).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