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静静
摘 要:教学,只有更贴合学生的思维,才会展现出更精彩的教学过程,才会收获更合理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77、78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和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 进一步认识角,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角的读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3.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射线、直线的特点以及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射线、直线、角的几何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三角尺、课件、软黑板、教鞭。
【学具准备】
尺、笔、作业纸。
【课前复习】
1. 观看小视频,课前复习。
2. 询问学习小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认识距离
1. 分类。
课件出示(如图1):
弯的线是曲线,以后再研究。今天我们来研究直的线。(板书:直的线)
2. 复习旧识。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将线进行分类,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知道今天所学的内容是认识直的一类线。梳理和激活线段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对射线和直线的学习至关重要。】
3. 认识距离。
百度地图显示了3条不同的路线,你能帮老师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吗?
为什么中间一条路是最短的?
指出: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像这样,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从线段认识距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百度地图,让学生帮老师选择一条最佳路径,贴近生活,切合学生思维发展。顺学而导引出了距离的概念。】
二、活动感悟,认识射线、直线
1. 通过想象初步感知射线、直线的特征。
看,这条线段还会生长呢?有什么发现?还能再延长吗?如果屏幕足够大,会延长到哪里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指出:像这样,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板书)
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闭上眼睛再想象一下:两端又会延长到什么地方去?
指出: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直线。(板書)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学生从有限空间逐步过渡到无限空间的第一次尝试。通过想象,学生初步感受到“无限长”的内涵。】
2. 通过不同的符号表示“无限长”的内涵。
刚才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老师班上有个小朋友画了3条线,能区分哪条是线段,哪条是射线,哪条是直线吗?你能用符号区分它们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尝试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搜集有代表性的几个画法,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无限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符号将抽象的概念表示出来,虽然学生的想法略显稚嫩,但这些创新的表达方式,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值得教师充分鼓励和肯定。这一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练习:(1)认一认,它们是射线吗?
(2)认一认,它们是直线吗?
【设计意图:通过“认一认”,学生逐步加深对射线、直线本质特征的感悟,引导学生将零散的感悟串联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 通过小组活动比较三种线的异同。
同学们,射线、直线都是在线段的基础上得到的,这三种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整理到学习单上。
(2)由组长把大家的想法记录在表格中。
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练习:猜字谜游戏——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
三、动手操作,认识角的特征
1.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呢?如果只保留两条射线,又是什么图形呢?
指出: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就可以组成角。(板书)
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表示方法。
能找到射线的影子吗?指一指。
3. 出示两组角,分别比一比大小。
提问:为什么画出的边的长短不一,但角的大小还是相等的?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指出:射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画出的边的长短不会影响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联系射线的特征,加深对角的认识,沟通射线和角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射线无限长的特征,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从而把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相对理性的思考。】
四、提升练习,完善认知
1.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师(小结):先数单独角,再数组合角。像这样有序思考,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所有的角。
2. 猜一猜,我是谁?
课件出示3条被信封挡住的线,让学生根据一端的特征判断出图形的名称。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十分有趣的活动过程,在一波三折中进一步加深对线段、射线和直线本质特征的理解。】
五、课堂回顾,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由线段认识了直线和射线,再由射线进一步认识角,原来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只是图形知识中最基本的内容,以后还要研究更多有关图形的知识。
我们的生活也可以用这三种线来形象比喻。做事像线段,有始有终;学习像射线,学无止境;想象力像直线,想象无边,创意无限。
【总评:从有限到无限,创造性地表达“无限”。通过让学生多次想象,抽象出射线和直线,感知这两种线是无限长的,长得无法想象。巩固练习层层递进,设计了“认一认”“画一画”“猜一猜”等环节,如此反复,目的是为了学生在练习和比较中逐步加深对射线、直线本质特征的感悟,引导学生将零散的感悟串联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表格对比,沟通线段和射线、直线知识间的联系。课中,又进一步认识了角,沟通了角和射线的联系,并结合射线无限长的特点,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从而把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相对理性的思考。教学,只有更贴合学生的思维,才会展现出更精彩的教学过程,才会收获更合理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