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展示式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2020-04-08 08:54张增南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语文课堂

【摘 要】本文基于个性展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论述个性展示式语文课堂教学的做法,提出科学合理编排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因材施教、科学设计课堂和挖掘教学资源等策略,旨在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个性展示式 语文课堂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134-03

個性展示式语文课堂教学所强调的个性化不是概念的僵化,而是要根据实际的一线教学要求逃出固有理论的藩篱,不徘徊于专业术语的解读,避免走进生搬硬套的死胡同。具体来说,就是鼓励学生冲破既定的模式,跳出课本的条条框框,对课堂问题进行自己的思考,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去探讨相关现象、去表达自己见解的教学形式。个性展示式教学能够激活教育对象,让学生渴望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形成强烈的求知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个性展示式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一、科学合理编排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教师单纯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上开展教学,没有拓展学习内容,就很难为学生营造个性展示的氛围。编排好教学内容是营造展示个性氛围的前提,因此课堂教学要善于创造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编排的,课程内容有其相对的稳定性、方向性、拓展性等特点,要在统编课程标准下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教师就要遵循教育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主动设计拓展于课程之外的教学形式,创设个性化学习内容,满足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所形成的个性创造需求,引导学生敢于拓展思维,勇于表达自我和思考结论,善于提出自己的思辨方案。如此,个性展示方能水到渠成。

例如,诗歌鉴赏教学一般的教学方式是诵读诗歌、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分析诗歌表现特点,全程基本上是教师的单向讲解,以致课堂乏味,学生对知识理解肤浅而很快遗忘。如果教师灵活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感知教学内容,进行认知的再创造,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以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再创作,课堂就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2《短歌行》时,教师一般是照课文内容介绍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套用《短歌行》中所展示的曹操形象,生硬地固化了学生的理解,导致学生模式化地理解人物形象,很难把握诗歌中主人公的胸怀品格。教师不如先放手让学生走进作品,以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构思人物形象,把自己的个性见解表达出来,然后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完成人物形象的再创作,学生才会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可设置几个提示的问题:①曹操“忧”什么?②哪些诗句反映曹操急盼贤才?③曹操为什么盼得贤才?学生的个性思考肯定五花八门,但能够激活课堂,提升互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捕捉知识点,启发学生勾连表面信息、思考隐含的内容:“去日苦多”(“忧”人生苦短)、“杜康解忧”“但为君故”“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得不到天下英杰)、“天下归心”(“忧”功业未成)。自然地,曹操渴求得到天下杰出人才以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就渐渐浮出水面,从而完成对曹操人物形象的深入认识。

引导学生个性化展示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必强调完美。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普遍犯了完美主义错误,一味强调学生完整表达思维,忽略了个体感知知识必然与其生活感受和实践体验相联系的客观实际,导致课堂僵化,学生害怕表达,课堂激而不活。对此,教师要有效处理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实际的差距,联系生活激活学生的“间接经验”,尊重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思考。

二、尊重学生个性,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陷入照本宣科的模式,机械地充当课文的解说员,学生的主体地位停留在口头上,缺失个性展示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复制教师的讲解,不能从本质上理解课文内涵,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相违背的。如高中语文必修 2《归园田居(其一)》,如何把握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是塞给学生一个概念—— 山水田园诗清新明丽、恬淡闲适。至于为什么是山水田园诗?为什么是清新恬淡?学生无法感知体验。单一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此,可以适当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在预习阶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阅览室浏览关于陶渊明的读物;或者借助电脑网页调阅古代诗歌信息;或者自由组织小组讨论学习,利用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阶段,用质问答辩式、列举证据式、比较学习式等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整合信息,从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认知来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语文教学就不会止步于课堂狭窄的空间。

再如,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教师常常习惯于帮助学生梳理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讲解环境作用、归纳作品主题,故事讲得很好,学生听得也入神,但学生并没有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在面对新作品开展独立阅读时仍是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把握。如教学《边城》时,教师的习惯教法是:诵读作品、分析层次、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作品内容、概括作品主题。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模糊的感知,而不能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如:采用视频与文本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先让学生观看《边城》视频,再回看课文文本,接着布置学生探讨相关问题:①小说讲了什么故事?②发生在哪里的故事?③主要讲谁的故事?④翠翠、爷爷、傩送、天宝是怎样的人?⑤作者的写作用意是什么?通过视频印象与文本信息相融合,帮助学生整理出相关的问题答案,锻炼学生的思维。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思维基础也不一致,教师不能强调一致、要求完美,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根据各自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以达成学生积极参与、活跃展示、乐于思考和探索的课堂效果。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科学设计课堂和挖掘教学资源

新课改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有的课堂总是出现“万马齐喑”启而不发的现象,课堂教学不得不变成了“一言堂”。或许是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设计不科学,又或许是教学内容设置拔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还有一个被忽略了的因素—— 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认为学习环境无关緊要。其实营造学习环境是教师软实力的体现。文学创作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现实中每个人不也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里吗?善于创设课堂教学环境是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种标志,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教育心理学上的“物化环境易得,心理环境难求”阐述了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环境营造上除了要有优质的硬件设施,更要有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合作平等、相互尊重的学习心理环境。

首先,营造良好的个性化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定位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一直以来教师总是不自觉地把师生关系定位在“服从型”层面,绝对化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以致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起码的好奇心也被压制得了无声息,更谈不上个性展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没有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一个板调安排课堂、一个标准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环境沉闷、缺乏朝气蓬勃的气息。

对此,教师应深刻反思,正确转换师生关系。一是教师要把“服从型”教学转化为“服务型”教学,明确教师的服务角色,即教师不带倾向地面向全体学生,是共同学习过程的大朋友,是在课堂学习中的穿针引线、点化迷津的“红线”;二是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学生之间要形成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关系,既要避免某些学生恃才傲物,也要矫正某些学生妄自菲薄,让学生有“因为无知而学习,因为浅薄而虚心,为了不再出错而专注”的共鸣。有了正能量的学习风气,课堂上才会形成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良好学风。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展示自己的思考,获得老师、同学的认可与赞赏,这种和谐环境是学生乐于展示个性思考的前提条件。

其次,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也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资源挖掘上。如何挖掘课堂教学资源?教师以前大多满足于完成课文的固有目标,而没有深入地挖掘课本的深藏内涵,使探究性学习成了空谈,造成学生思维狭窄、思路闭塞、语言表达艰涩的后果。教师应该跳出课文的框架去组织课堂,深入挖掘每篇文章的教学资源,让语文课堂充满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例如,针对诗歌鉴赏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诗歌的文学体裁,适当设计课堂进程,挖掘蕴含其中的资源,运用个性展示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乐于分析研究的教学目的。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将进酒》的鉴赏教学为例,教师习惯于“半句式”的课堂教学—— 教师把一句话讲了一半,留一半给学生,“填空式”讲课贯穿课堂。这种方法对小学生启发引导还可以,应用于高中课堂就显得幼稚肤浅,甚至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增加一些跳出课文的问题,交给学生探讨,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展示各自思考的机会,可设置如下问题:

(1)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应该是怎样的李白形象?如果你是艺术家该怎样给他画像?

(2)你认为李白饮酒的地方是个怎样的场合?这个酒店有什么特点?

(3)如果让你来给李白的酒宴配乐,你该安排什么基调的乐曲?

(4)李白如此豪饮,他的心情真的很好吗?

(5)你透过诗歌的哪些词语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6)李白这么爱喝酒,你认为好不好?

(7)你是否同意杜甫对李白喝酒的看法?

让各小组收集李白的相关信息、评价李白的饮酒行为且写成文章,并在课堂内外分享交流。

设计诱导式的问题,其实是挖掘教材的内在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问题设计是教学资源的挖掘过程,挖掘越深拓展就越宽。目的是借课程资源挖掘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参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化思考。如此,课堂自然是学生的主阵地,学生自然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的“服务”体现在课前的策划、课中的点拨迷津和课后的总结诱导上。

诚然,实施个性展示式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投入精力去研究教材蕴含的启发资源,合理地策划课堂进程、设计讨论问题,在讲评中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并及时捕捉且在课堂中给予鼓励,保护好学生乐于探索、乐于思考的自信心、自尊心,才能达到个性展示式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光彩.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3(03).

【作者简介】张增南(1965— ),文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南宁市“十一五”时期学科带头人,南宁市教育系统教学骨干,南宁市语文科先进教研组长,南宁市“十五”教育科学规划B类立项课题“学习社会化与(农村)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的负责人、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营造和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研究”的负责人,现就职于南宁市第四十三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循环教学。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