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实施路径

2020-04-07 10:49陆珈璐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本土化职业学校

【摘 要】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优势,分析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存在问题,论述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实施策略,提出创新实践理论、构建本土化的培养体系、提供政策体系保障等做法,以在课程、教材、标准、认证等方面切合实际教学和学徒培养的要求,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本土化 职业学校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010-03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专业,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和学徒的专业标准、开发学徒在企业工作的企业课程、对学徒进行考核认证,并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现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得到政府、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认同和重视。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除了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课程、教材、标准、认证等方面与本地区行业企业合作,切合实际教学和学徒培养的要求,实现本土化发展。本文就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实践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本土化的实施路径。

一、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存在问题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育和职业训练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我国现代学徒制推行起步晚,职业学校在现代学徒制本土化试点中通常遇到四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参与热情。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但现实往往出现职业学校热情高而企业反应冷淡的现象。企业的用人机制大多采用学校招聘和社会招聘的方式,且为了减少培养成本往往要求招收的人员只需经过简单的上岗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极少会从学徒起步培养员工。而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方案和精神,目前还停留在对职业学校开展此项工作给予指导建议的层面,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中的责、权、利三方内容并没有细化的方案和相关的鼓励政策,企业并不能对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能享受的权利进行明确的评估和判断,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或参与的深度不足。

(二)教学与生产相冲突。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试点中,职业学校与企业在教学时间与生产安排衔接、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上常常出现冲突。職业学校根据行政管理要求、教育教学规律、教学计划来安排教学时间,而企业是根据市场要求来制订生产计划和安排生产,企业生产用人繁忙时期学生却要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的学时,职业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在时间上难以同步和融合。职业学校的教学标准包括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的要求,而企业的岗位标准则更重视实践性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标准,对掌握专业理论体系的要求不高,造成职业学校与企业在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能力要求上的差异。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往往具有固定的模式,其教学目标是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很难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生产流程相一致,导致学生到企业学徒时需要有一定的工作适应期,成为企业增加培训成本的因素。如果这些冲突得不到解决,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就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很多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推行缓慢、困难重重,大多是因为受到体制和机制的制约。企业在参与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利用了自己的生产设施和设备,又投入了相应的人、财、物,而培养出来的学徒却并非完全为企业所用,即便有学徒留在企业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在过后因各种原因离开企业,企业的投入在人力资源和用工成本上得不到相应的回馈,由此在政策上给予企业同等利益的补偿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针对教师和师傅工资待遇的问题,在现行的财务制度中,如何让他们实现多劳多得,也要求突破制度的瓶颈。可见,现代学徒制的体制机制建设不能只停留在职业学校的操作层面,国家、教育部、各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部门和机构应联合起来共同做好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以解决缺少制度保障的问题。

(四)师傅团队缺乏培养。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建立在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基础上,学生(学徒)应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双导师团队的共同合作和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以实现培养目标。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学徒制要求双导师团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技能,并熟悉企业岗位的能力标准和专业素养要求。对于企业的师傅来说,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才能胜任培养学徒的教学工作,而并非简单地传授学徒实践技能即可。但是,目前企业师傅由于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工作繁忙等因素,几乎没有进行过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方面的专门培训,因此企业师傅急需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对于职业学校教师而言,只有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具备企业生产的工作经验,才能在专业教学中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实践应用。然而,目前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和挂职活动多数停留在形式上,并不能很好地深入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因此职业学校教师也急需提高胜任企业工作的能力。如果教师和师傅不能组成双导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那么学生的成长目标则难以实现。

二、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实施路径

(一)抓核心重点,创新实践理论。职业学校在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中,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寻找合作企业上,一旦不能找到合适的企业或者企业参与度不高,开展现代学徒制则举步维艰。然而,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破除传统师徒间的雇佣关系,建立现代师徒间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做中学”和“学中做”,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基于此,职业学校要摆脱必须先有合作企业才能启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羁绊,从三个层次上逐步推进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实践。

1.初级层面,职业学校率先启动现代学徒制实践。由于区域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职业学校虽然没有寻找到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但是可以利用自身的实践条件,建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聘请或引进有实践经验、技术技能强的师傅担任学校实训指导教师,建立稳固的现代师徒关系,开启初级版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2.中级层面,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学徒培养。在启动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职业学校主动与本地区的企业加强合作,在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条件,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在学生到企业学徒的阶段,采取企业见习、企业轮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逐级加强技能学习和工作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在企业完成学徒培训。这样就发展成为升级版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3.高级层面,产教融合实现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发展。校企双方进一步深度融合。一方面,企业通过在职业学校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由企业技能大师领衔师傅团队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到校传技授艺,将相关行业企业标准、企业工作要求引入专业教学课堂中。另一方面,学校在企业内建立培养学徒的实践基地,校企共同确定学徒岗位,针对学徒岗位开发相应的课程,由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成教学团队,职业学校教师主要负责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企业师傅负责技能和工作经验上的指导,学生毕业时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还考取与学徒岗位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种建立在校企深度融合基础上的现代学徒制,校、企、生三方共赢,彰显了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优越性。

(二)明确路径,构建本土化的培养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职业学校才能明确实施路径,有章法、有步骤地推行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

1.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通过“招生招工一体化”“订单培养”等模式,强化双主体育人意识,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权、利,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对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推进。

2.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学校和企业根据岗位要求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从顶层设计上保障培养目标和需求方向保持一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流程为:开展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企业岗位工作要求调研,确定人才培养定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能力,转化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明晰培养计划,设计实施路径,设定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實施过程中,还需要开发课程的配套资源、建设学徒学习的实践场所,以保障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

3.建立双导师教学团队。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学徒),双方需要建立由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双导师教学团队。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主导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企业师傅主导传授学生实践技能,双方共同加强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团队可以通过定期研讨交流、相互切磋技术、优势互补的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提供政策体系保障,破解合作难题。首先,深入推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德国等国家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首要因素是政府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我国深入推行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也需要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出台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推进工作的奖补政策,并在规范合作办学行为上出台对现代学徒制推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同时对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职业学校在财政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扶持。

其次,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搭建现代学徒制管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发布本地区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信息,发表行业企业发展动态、新职业新技术情况,展示职业学校和企业现代学徒制的成功案例,交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经验等,引领本地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实践,可以从创新理念入手,明确路径,构建本土化的培养体系,政府、学校、企业通过建立政策保障体系破解合作难题,切实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实践,从而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姜汉荣.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的难点及突破策略[J].职教通讯,2018(08).

[2]冯 科,姚 莹.“现代学徒制”国内外现状研究[J].商,2015(44).

[3]韩永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四国经验及其借鉴[J].辽宁高职学报,2017(06).

[4]孙 伟,王 辉,张洪雷,丛榆坤.“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应用实践探索——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

[5]刘晓慧.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税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19).

[6]徐海祥,施 帅,李志方.高职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初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加工实训中心为例[J].河南农业,2018(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基地项目“广西职业教育工程机械专业群发展基地发展研究基地——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的阶段性成果(桂教职成〔2018〕25号)。

【作者简介】陆珈璐(1968— ),女,壮族,籍贯广西武鸣,工学学士,高级讲师,现就职于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工程机械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本土化职业学校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