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卓越的文献目录学著作

2020-04-07 03:55张红亮
兰台内外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献学古籍

张红亮

摘 要:《文献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司马朝军教授多年从事文献学教学、研究的成果。《概论》在内容上,回归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在写作上,结构严谨,体系完整,语言精练。《概论》的出版对我国文献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献学;古籍;学习门径

文献学是清理书籍类别,辨析史料价值和内容,考证典籍源流,阐明学术流变,最终为古典学的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西汉刘向、刘歆受命整理国家藏书著《别录》《七略》,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揭示文献内容、价值、流变。当下的文献学的教材大多是“概论+通识”,使得读者不断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中迷失,《文献学概论》的问世,成为重多文献学教材的一颗新星,它重新回到了《别录》《七略》的老路,回归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途。

一、古籍类例总结

该书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导论、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导论部分作者讨论了文献、文献学、文献学编纂模式的发展、转变、调整,并对文献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容、任务、方法提出了个人观点。传世文献部分共分7章,分别介绍的是: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宗教部、技艺部、工具部,每部下又分若干类,共40个小类,全书介绍了768种古籍。出土文献共分4章,分别是甲骨文献、金石文献、简帛文献、敦煌吐蕃文献。其中介绍了4部甲骨文献整理成果、14部简帛文献整理成果、7种地方发现简帛的整理成果、103种敦煌文献及21种吐蕃文献的整理情况。

作者从传统经、史、子、集的分类介绍古籍,把浩如烟海的古籍部居类次,使读者明白在传统分类体系中明确类有所属,书有所归,从而学术情况也自然了解,这正起到了郑樵所说:“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的功效,使读者明析了古籍的总体架构。

二、古籍体例揭示

本书对所介绍的每种古籍,大都记载了其书名、著者、卷数、版本、提要等状况。这些记录使读者能了解每一种书的卷数、著者、古籍主要内容、存亡残整、学术价值及后人评价等等。以《梦溪笔谈》为例,这样介绍该书: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 宋沈括撰。凡分十七门: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事、药议,共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梦溪笔谈》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均有详细记载,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李约瑟语)。潘景郑《赵能静阅本梦溪笔谈》云:“余谓存中斯书,考证翔实,较之《困学纪闻》、《荣斋随笔》为胜一筹耳,自未可以小说家言目之也。”

该段描述不仅介绍了书的卷次、作者、内容,还指出了该书的补续及两位名家的评价。对于校勘、版本、考证、撰述等都能有所帮助,这一点作者向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三、粗知学术源流

从刘向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的全部程序来看,撰写书录是一项很重要的学术工作。它除了说明图书的整理编辑过程外,主要介绍作者,综述全书主旨,加以分析、评论。该书作者在每小类下引用《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类,便于读者了解学术源流和演变。如作者在礼类下引用《四库全书总目·礼类序》:

古称议礼如聚讼。然《仪礼》难读,儒者罕通,不能聚讼。《礼记》辑自汉儒,某增某减,具有主名,亦无庸聚讼。所辨论求胜者,《周礼》一书而已。考《大司乐》章先见於魏文侯时,理不容伪。河间献王但言阙《冬官》一篇,不言简编失次,则窜乱移补者亦妄。三礼并立,一从古本,无可疑也。郑康成注,贾公彦、孔颖达疏,于名物度数特详。宋儒攻击,仅摭其好引谶纬一失,至其训诂则弗能逾越。盖得其节文,乃可推制作之精意,不比《孝经》、《论语》可推寻文句而谈,本汉唐之注疏,而佐以宋儒之义理,亦无可疑也。谨以类区分,定为六目:曰《周礼》、曰《仪礼》、曰《礼记》、曰《三礼总义》、曰《通礼》、曰《杂礼书》。六目之中,各以时代为先后,庶源流同异,可比而考焉。

这些序中蕴藏了与学术有关的资料,加以分析利用可粗知学术源流。同时,由于这些丰富的知识,对于评论和衡量古籍的价值和地位,也更有帮助。

四、指导学习门径

面对我国浩繁的古籍,单凭兴趣翻阅,那是难有成效的。作者在导论就按出版先后列举了文献學以及各个方面的有关书籍,如文献学14种、目录学23种、版本学14种、校勘学12种、辨伪学20种、辑佚学2种、考据学8种、编纂学12种、文字学11种、训诂学21种、音韵学36种、专科文献学21种。这样的文献列举给读者大致描绘了文献学的知识图谱,为进一步为学习文献学提供了线索。

作者在介绍古籍中间介绍自己学习研究的心路历程。

如,向周秉钧先生请教《尚书》的门径,他认为应该重视“伪孔传”与《书集传》。黄侃谈治经方法时说:“治经之法,先宜主一家之说以解经文,继则兼通数家之说而无所是非。”此乃经验之谈。如治《尚书》,宜先主伪《孔传》,继而兼通各家之说,讲苏轼、朱熹、蔡沈等各家各派的代表拿来一一比较,择善而从,断以己意,最后达到融会贯通。如果不得其法,事倍功半,自然皓首不能穷其经。只要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持之以恒,日就月将,渐修顿悟,如桶底脱。

又如,关于《礼记》的读法,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正文和郑注上,吃透《礼记正义》,不要忽视正文、抛开郑注,而花很大精力去看其他的注解书籍。

2.要把49篇文字分成几大类去读。篇章性质相近,资料范围相同,就更容易索解。

3.应该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按前面粗略的分类来说,可以先读那些文字比较通畅的论文,如《礼运》《学记》等篇;其次读有关孔子言论的,如《坊记》《表记》等篇;再次读说明《仪礼》的,如《冠义》《昏义》等篇;接着读记述各种礼制的,如《礼器》《郊特牲》等篇;然后读记载生活日常礼节的,如《曲礼》《内则》《少仪》等篇;最后读有关丧事丧服的。

4.读《礼记》要孤立难点。把看不懂的正文、郑注,或对郑的注解有所怀疑的地方,都一一标出。等读完一篇后,回过头来,再看《礼记正义》或其他注解书。《礼记》文字比《易经》《尚书》《仪礼》好懂些,每篇通过郑注仍看不懂的地方,一般说来不会很多。把一些难词、难句集中起来,用有关注解书、工具书解决,这是比较省时省力的办法。

作者这样脚踏实地的教人读书,是不多见的,是对文献学教材的超越。在每章节的最后,作者给出参考文献和推荐书目,所列书目内容与该章节联系紧密给读者以指引。

五、结语

作者司马朝军教授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博士生导师,有着深厚的文献学研究根基,他的《<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四库全书>编纂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是文献研究的精品。《文献学研究》是他多年治学研究的结晶,是值得图书馆学学生和文献学研究者认真阅读的著作。

参考文献:

[1]司马朝军.文献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宋郑樵.《通志》三十一《校雠略 编次必谨类例论》,中华再造善本.

[3]潘景郑.《著砚楼读书记》[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4]司马朝军.文献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5]司马朝军.文献學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6]司马朝军.文献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7]冯浩菲.试论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改革[J].文史哲,2002

[8]潘树广.论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的交融[J].苏州大学学报,2000

[9]冯浩菲.我国文献学的现状及历史文献学的定位[J].学术界,2000

[10]于鸣镝.试论大文献学[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

[11]曹 之,司马朝军.20世纪版本学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1999

[12]王余光,汪 涛,陈幼华.中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百年概述[J].图书与情报,1999

[13]周文骏,杨晓骏.文献学新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

[14]司马朝军.殿本《四库全书总目》与库本提要之比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

[15]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殿本与浙本之比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2

[16]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研究述略[J].图书馆杂志,2002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文献学古籍
尽快制定《贵州省古籍保护条例》的几点建议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俞正燮考据学思想研究述评
由“楛矢之贡”引发的思考
古籍收藏可先从藏经入手
听采其谊叙而述之
试论王应麟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成就
试以文献学的方法观照《论语》中的文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