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林敏
摘 要:为达成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黑龙江省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特色,进行课程设计与规划。本专业课程设计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广泛征求校友意见、企业雇主意见、校外业界专业人士意见基础上,专业在对原有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期间,根据培养目标的内涵进行了课程的删减与增加,并修订了数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与培养目标能够高度的一致。
关键词: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数控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参与沟通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具有必备数控加工专业知识、较强数控加工设备运用、工艺规程制定和数控程序编制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公民。为了实现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如下。
一、通过核心能力权重分析实现课程设计及内容与培养目标一致
核心能力权重分析方法是我校实现课程设计及内容与培养目标一致的主要路径。全体教师以调研分析、民主研议、统筹布局、加权计算的路径,按照校核心能力权重及专业核心能力指标的贡献度,确定专业核心能力权重,然后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核心能力指标进行对标分析,通过核心能力权重分配建立课程与培养目标、核心能力的关联,最终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组合,实现课程设计及内容与培养目标的紧密联系。
二、课程设计上,通识课程、专业实务课程与活动课程相辅相成,共同达成专业培养目标
(一)课程内容设计与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
数控技术专业依据培养目标的发展特色、社会需求、企业满意度调查报告及毕业生教育满意度调查,订定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基础能力,并随着需求调整。本专业要求任课教师在课程大纲中标明课程与核心能力的关系,利用权重比例表明关联程度;让学生在学习课程时了解学习该门课程后可具备哪些专业核心能力。随着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的推进,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也略做调整。例如:原课程《数控车削加工》和《数控铣削加工》调整为《数控加工》和《机械CAM》,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没有改变,培养的核心能力一致,仅改变了学习顺序,调整的目的是方便学生根据兴趣有侧重的学习数控车或是数控铣的知识;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跨界整合的能力,开了专业跨域模组的课程;为了更合理的利用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调整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部分课程的开课学期;为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加入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
(二)通识课程与专业领域均衡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
学院专门成立了通识教育学院,负责全校的通识课程教学,公共基础、思想政治等通识教育教学团队配合学校进行课程设计,为“职群化、学程化、模组化、通识化”成果导向课程模式的规划而对通识教育课程不断的讨论与调整,修订新课程结构并经校课程委员会通过。
素质通识课程包括通识基础课、通识应用课、以及通识跨域课程,其中通识基础课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高职语文、军事技能训练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素养以及参与沟通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识应用课程包括办公软件与设备应用、实用英语、就业创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课程,重视培养学生敬业创业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识跨域课程则重视培养整合专业相关领域知识和尊重多元观点的能力
(三)活动课程符合培养目标及专业领域要求
在課程设计中,正式课程的设计已经完全涵盖了设定的三项培养目标,为培养出更具特色和突出素质的人才,配合正式课程达成培养目标,本专业同时开展活动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训练的能力在活动中得以达成。基本素质教育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相互渗透,正式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融合,形成了数控技术专业完善的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能够达成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活动课程包含“四季”“四节”“三赛”“三动”四方面内容。“四季”、“四节”、“三赛”、“三动”中的每一项都与培养目标相呼应。数控技术专业的非正式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促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勤于钻研、学习创新、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它是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反馈评估不断完善课程
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教师在每学期开课时,在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明确课程目标在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中所占的权重,分析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撰写课程大纲与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时,按照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评量方案,引导学生实现巅峰学习成果。
大纲中将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对应起来,并在课堂上让学生明晰课程会给学生哪些对应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每学期实施线上期中期末教学意见调查,每学年学校的学生核心能力调查问卷中会设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相关题目,作为各专业和教师教学上的情况反馈,评估课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本专业课程设计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广泛征求校友意见、企业雇主意见、校外业界专业人士意见基础上,专业在对原有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期间,根据培养目标的内涵进行了课程的删减与增加,并修订了数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与培养目标能够高度的一致。
参考文献
[1] 庄榕霞,周雨薇,赵志群.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悉尼协议》专业认证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1-44,49.
[2] 王伯庆.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4(28):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