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庆
摘要: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逻辑思维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吃力。经过不断的教学研究,有的教师发现,在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注意事项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性地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趣味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照本宣科,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课件即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所讲内容也是一知半解,大大提升了学生做题的错误率。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针对这种现象,初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日常的教学内容以问题情境的模式展现给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目的。
在教学“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与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小狗”的方式进行教学:“1只小狗、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小狗、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小狗、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那么m只小狗、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呢?”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再将问题情境融入游戏,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助力学生掌握字母表示法这一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运用生活中的场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无趣的数字运算,而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的一种有效工具。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问题情境,将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如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题目:“在一场大暴雨过后,一根电线杆被大風从距离地面3米长的地方折断,电线杆顶端落地之后,距离电线杆的底部直线距离为4米,现在要重新换一根与原来一样长的电线杆,请你们来算一算,这跟电线杆需要多长?”教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情境设置数学问题,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然后利用“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法则,算出电线杆折断的部分为5米,再加上原来的3米,总共需要8米。
三、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可操作性
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一样,数学也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教师在利用问题情境的同时,应增强它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不断地整理、分析、归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
如在教学“定理与证明”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的一个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左腰与右腰,折出两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再让学生依照之前的方式折出第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接着让学生用记号笔画出三条垂直平分线,最后问学生:“这三条垂直平分线有何关系?”学生根据自己折出来的三条垂直平分线,能清晰地看到三条线相交于一点,并告诉教师“三条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结果。
四、结语
问题情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大胆开拓自己的思维,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和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方友正.巧设问题情境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2017,(8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新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