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菲
摘要: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做好课前预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具有重要的探究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前预习 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用自己所学知识尝试理解将学习的新内容,让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一、精心设计语文课前预习方案,明确预习目标
在开展小学语文预习工作时,教师不能让学生独自完成,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整个过程。首先,在学生产生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预习;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和理解能力,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方案,帮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目标,助力学生更加高效地预习,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
如《清平乐村居》这篇文章以流畅的语言和简单朴素的话语,勾勒出了甜美乡村生活的场景和意境。在设计这篇文章的预习指导方案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到自然之美和乡村乐趣。
二、激发学生课前预习兴趣
想要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在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制订科学的预习方案,助力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非常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所以在开展课前预习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结合学生的个性,设计出较为丰富多彩的预习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珍珠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仔细阅读文章之后把珍珠鸟的样子画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想法得到了体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新鲜感,还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更好地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
三、引领学生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
1.语文课文的初读和通读
课前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流利和正确地读出课文。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受到生僻词和语句问题的困扰,所以在课件设计中,教师要积极和合适地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初读即将学习的新课文,并标注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和晦涩语句。
2.在课文预习过程中正确选用资料
在预习新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借助相关资料提高预习效率,让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
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应让学生先搜集吴承恩的个人资料,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西游记》。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相关资料,还能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带着问题预习
在引导学生预习新课文时,教师不能让学生盲目地直接预习,而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另外,教师要让学生针对自己产生的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地探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另外,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同时,教师要精心策划预习方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快速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闵珏英.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29).
[2]马化佩,王化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实效性[J].甘肃教育,2019,(15).
[3]陳应.培养小学语文课前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J].学周刊,2018,(5).
[4]刘锦元.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白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