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琦
摘 要:近年来,绘本以充满想象和童趣的画面及构思巧妙又简单明快的情节吸引越来越多的家长、教师、学前儿童争相购买和阅读,基于绘本开展的美术活动和语言活动数不胜数,但是绘本的教育功能不仅限于艺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还可以拓展到方方面面、渗透进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的每个角落。文章对近三年来利用绘本开展的文明教育实践进行剖析和研究,总结如何在绘本阅读中锻造学前儿童文明素养。
关键词:学前儿童;文明素养;绘本阅读
纵览绘本市场,市面上的绘本种类众多,有纸字版绘本和数字化互动式绘本两种形式,[1]内容大多以性格养成、文明素养、科学、数学为主,并且以图为主、以文为辅,非常适合识字少但是对图画十分喜爱的学前儿童阅读。多数绘本具有探究趣味性、思想传递性等特点,学前儿童只要观察图片就能读懂一本绘本的主要内容。但是,绘本的推广需要学校、家庭甚至社区的共同协作,实现社区资源的优质整合。[2]所以,将绘本融入学前儿童的生活,并将其作为文明素养养成的桥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以下是笔者对如何利用绘本培养学前儿童文明素养的探索。
一、核心概念界定
学前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就指0~6岁的儿童,而狭义的学前儿童则是指3~6岁的儿童。本文中提到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6岁的儿童。
这里的文明素养指的是受到广大群众认同的,被广大群众遵守的,未来和谐关系的建立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之,文明素养就是约定俗成、受大众接纳的行为准则。
绘本即以图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儿童类读物。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是3~6岁的学前儿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在图书馆查阅中外关于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的书籍、报纸杂志、会议论文,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电子期刊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2.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采取自然观察、非参与式与参与式相结合、间接观察的形式。在观察过程中做好细节记录,统计不同户外体育游戏材料的利用率、学前儿童的参与度,在观察过程中也参与学前儿童的户外体育游戏,了解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偏好的户外体育游戏材料。
三、海量阅读,精挑细选
教师和家长在挑选绘本前,应事先进行海量阅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厚积薄发才能为学前儿童挑选适合的书籍。教师和家长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擦亮双眼,在茫茫书海中寻找适合学前儿童的书籍。绘本的大热导致一批一批的绘本迅速涌向市场,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和家长要擦亮眼睛挑选。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学会剔除一部分打着绘本旗号上市,却依然是大量文字配上少许插图的绘本,实际上,这背离了绘本以图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原则。书籍在教师和家长没有进行导读时,学前儿童无法根据图画了解这类书本中的内容,因而不适合将其放在区角和家庭中的书房。
其次,有些绘本将一些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故事进行改编和绘画,但改的内容却不适合学前儿童阅读。例如人们常说的“黑童话”,很多绘本不加以内容上的修改就以图画的方式加以呈现,这将放大不积极的影响,甚至让学前儿童对一些绘本感到害怕。
再次,在剔除了以上两种不适合学前儿童的绘本后,还需要注意,选择绘本时要关注这本绘本的内容是否适合即将阅读它的学前儿童。这涉及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经验、年龄大小和最近发展区。绘本数量庞大,内容可谓百花齐放,小到0~3岁学前儿童可摸、可玩的玩具书,大到成人阅读后都需要细细思考的绘本。在选择绘本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需尽量阅读更多的绘本,在书海中甄选适合3~6岁学前儿童阅读的书籍,并根据学前儿童就读的小、中、大班进行合理的分类。总而言之,要结合对应学前儿童的年龄段,分析学前儿童现有阅读经验,观察学前儿童阅读能力,找到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选择出最适合在绘本阅读中锻造学前儿童文明素养的书籍。
四、在绘本阅读中锻造学前儿童文明素养的策略
(一)绘本文明教育应从学前教育开始重视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原生家庭对学前儿童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视程度会对学前儿童的文明习惯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日本,文明习惯的养成最初从家庭开始,是教育的根基,孩子不仅要将敬语挂在嘴边,而且要做到微笑待人;还有追求平等的美国,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言行举止十分追求文明,“对不起”“打扰了”“谢谢”等礼貌用语常在公共场合出现,并且语调较低,表情真挚,不给人以有口无心之感。这说明,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从家庭中延伸出的,所以,家庭更应重视学前儿童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班主任”,亲子之间互动、相处的时间都是最长的,并且是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模式是非常高效的。利用这样的陪伴優势开展亲子共读,有助于学前儿童对文明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同时,学前儿童也能够随时运用在生活中,例如睡前的“晚安”、得到家人帮助时的“谢谢”以及和家人告别时的“再见”等。
(二)深挖绘本内涵,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和一日生活
有这样一句谚语:“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深刻的意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帮助学前儿童在绘本中感受文明的重要性;良好的倾听习惯可让学前儿童在教师和家长进行导读时理解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笔者在小班年段尝试过用两种方法教会学前儿童听到他人叫自己的名字时,大声回答“哎!”在第一个班级,笔者每天要求:“听到我叫你的名字,你就回答我‘哎。”一些天性活泼开朗的学前儿童能够做到,但是大多数学前儿童觉得这是一个无聊的游戏,并不能意识到这是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第二个班级,笔者先在班级进行说教:“听到有人叫你,回答的是有礼貌的,不回答的就是没礼貌的,回答的老师送贴贴纸。”学前儿童似懂非懂,奖励也要逐渐升级,学前儿童才能维持应答别人的习惯。在第三个班级,笔者利用“小熊宝宝”系列绘本中的《大声回答“哎”》,先以语言活动为主导开展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将绘本中的人物制作成语言区中的玩具和图书角中的角色扮演道具,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初步的文明礼仪习惯,之后再利用绘本情节在生活中提示学前儿童,就成功地将许多学前儿童面对他人打招呼不知应答和不知道怎样应答的问题解决了。
入园适应、集体适应中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是巧妙利用绘本就能将问题逐个击破。综上所述,深挖提炼出绘本中的文明教育内容后,教师可采用的策略如下:集中教育活动教师导读形成初步概念—区域活动巩固文明意识—生活活动及时提示—养成习惯逐步形成文明意识。
(三)让绘本渗透家庭,浸润式发展学前儿童文明素养
自二胎政策开放后,“2+2+1”的固有结构被打破,突如其来的“2+2+2”家庭结构让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和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前儿童都感到多多少少的恐慌,每个二胎家庭都面临着不同的二胎问题。有的家庭“大宝”变得沉默寡言;有的家庭“大宝”开始出现偏差行为的萌芽,这让父母感到焦灼,也让教师开始思考,是否有合适的绘本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其实文明就是爱,对社会的爱其实也是萌发于对家庭成员的爱,学会去爱才会形成文明素养。在家长的发问中,笔者和身边的教师们展开了调研,发现存在类似问题的家庭数不胜数,每个二胎家庭和每一个准备迎接二胎的家庭都有相似的烦恼。笔者将《彼得的椅子》《汤姆的小妹妹》《你们都是我的最爱》等关于二胎的绘本设计成语言活动,利用教师在学前儿童群体中的影响力,让导读过的书籍大受学前儿童的喜爱,并能够让此类书籍在绘本漂流活动中持续漂流,并增加投放此类绘本的数量,让每个二胎家庭都能在亲子阅读中阅读这本书,并在漂流的一个星期时间内重复阅读和感受。三个月后,得到的反馈是虽然幼儿还没有完全逆转情绪,但是已经不排斥家中的弟弟妹妹,并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什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弟弟妹妹身上。半年后,笔者得到了令人欣喜的消息,多数学前儿童为自己成为哥哥或姐姐感到自豪,在家中能够主动力所能及地照料弟弟妹妹;在幼儿园表现也有明显变化,不再情绪低落或暴躁易怒,偏差行为得到改善,乐意与教师和同伴谈论自己照顾弟弟妹妹的过程。
不仅是二胎问题,其实任何家庭中常见的或者是社会交往行为中的问题都可以用家庭渗透的浸润式教育法解决,即教师导读激发兴趣—家庭穿插积累阅读量—重复阅读反复感受—适时交谈了解情况—继续实施新的策略。这个方法能够实现通过家庭浸润锻造学前儿童文明素养的目的。
(四)多方协助,持续深入绘本教育文化,凝聚社会共识与习惯
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环境包括方方面面,家庭、幼儿园、社会应有一致的目标、协调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前儿童需要学习和成长,教师和家长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社会也应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如设立更加适合学前儿童的图书馆、开设家长的绘本课堂和公益讲座等。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近绘本、走近文明,也把文明带进学前儿童的精神世界。
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贵在坚持,以上的成功经验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坚持。每个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需要接纳每个学前儿童的情况。“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习惯也同样不是一天养成的,每一本绘本导读后,文明的行为不会立竿见影。学前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尚不完善,仍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提醒和反复导读,以及提问思考。例如,“这样的行为你觉得像‘某个绘本中的谁呢?你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你喜欢‘某个绘本中的谁?为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有参照地进行思考,在反思中不断分辨对错,校正行为,从而达到在绘本阅读中锻造学前儿童文明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獻:
[1]张 霞.走进数学绘本[J].名师在线,2019(4):68-69.
[2]王永芳.绘本阅读中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 2019(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