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的开展与普通娱乐游戏有所不同,体育游戏的开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游戏中玩得开心,同时也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小学体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在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时往往只是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硬性条件进行教学,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不能够做到因地适宜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从体育中得不到锻炼,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田径中激发个性,促进身心健康综合发展。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不具备稳定的自主意志力和学习自控能力,田径往往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不少学生在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时往往坚持不住,感觉到很累甚至于害怕上田径课。例如,学生在跑步时不慎摔倒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田径产生畏惧感,甚至影响学生对其他体育活动的兴趣产生,而将体育游戏融入到田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体育课作为放松自我,进行适当娱乐的课程,保持好稳定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困难,战胜自我,突破自我的坚定意志。
体育游戏的开展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充分的体验,从而热爱上体育课,使得田径教学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开展。体育游戏开展总的基本原则是以教育为目的,以安全为基础。
一方面,树立体育精神是开展体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田径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能够将游戏的乐趣与体育学科其本身的教学要求相融合,通过体育游戏向学生传达体育精神,使学生逐渐爱上体育,积极锻炼自我促进自身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例如,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让学生在接受田径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促进自身良好品格的养成。另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首先确保学生的安全,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活动期间,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体育游戏开展的安全性。在举办相对应的体育游戏之前,必须先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安全知识讲解,使学生能够防患于未然,坦然应对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突发情况。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合理地安排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案以及体育教学游戏是决定教学成果的关键。游戏化教学务必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明确这种方法所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针对一些不理想的方案予以淘汰,选择效果更好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四人以正方形进行站位,使每个学生距离中心点的位置相同,在中心点处放一面小红旗让学生进行红旗争夺,教师就可以吹响哨声,让学生同时奔跑,争夺红旗。这种游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活动的教学不能千篇一律,还要注重游戏的新颖性,小学生往往对于新鲜的事物抱有很大的好奇心。新颖的游戏项目在一开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开展时积极地融入进来,可以根据田径课的内容更改原来的游戏内容及规则,或者进一步创新出新的游戏。比如,教师就可以在进行田径训练时将学生两人分为一组,一人跑,一人追。在跑步的同时,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与回答,如果有人回答失败就进行角色互换。还可以让学生在奔跑过程中,两人接替说出不同的水果名称直到有人说不出答案,或者答案重复则算失败。这种增加趣味性的活动创新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
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规划好这堂课程的大致流程和内容,保证体育游戏能够很好地运用到课程中进行游戏方案的规划。一个良好的规划方案不仅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中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能够通过体育活动锻炼自身意志,培养自身的耐力。比如,将扔沙包游戏融入到田径中,进行多人分组以接力的形式将沙包运送到终点,让学生开展小组之间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终点的沙包数量最多的组获胜,同时在开展这项活动时可以增加活动难度。比如,可以让其他学生在每组学生进行运送的过程中扔出沙包,让运送的学生在运送过程中注意躲避,若被沙包扔中,则该成员需回到起点。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以及合作精神。
在田径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锻炼中得到快乐,同时也在游戏中收获自身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人是作为群体的生物,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中都离不开合作。体育游戏的开展会让学生进行相互的合作交流,增加彼此的默契。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周围的同学,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开展,让学生既得到了锻炼也促进了与他人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