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育人探讨

2020-04-06 23:13李蓉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育人公安院校实践探索

李蓉

【摘 要】本文以广西警察学院为例,论述公安院校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育人,针对公安院校课程育人现状,分析公安院校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育人基本元素,提出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育人的途径:加强课程团队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培训;重新编写教材,融入育人元素;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推进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公安院校 课程育人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091-03

课程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高校应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公安院校课程教学是培养铁军人才的主阵地,负有重要使命。公安院校须向课堂要质量,将“忠诚、干净、担当”等育人元素融入课程和课堂教学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实施课程思政,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本文试针对公安院校课程育人现状,分析公安院校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育人基本元素,并提出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育人的途径,以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队伍。

一、公安院校课程育人现状

长期以来,大部分公安院校没有树立课程育人的理念,公安专业课程偏向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精神品质塑造方面的作用重视不够,对于课程内涵的挖掘也流于形式,思考不足,忽视了课程的育人功能。

就学校角度来说,多数公安院校对专任教师的考核重在科研、工作量、学生评价等方面,且有明确可量化的标准,但是对教师课程育人的过程及效果方面考核少,没有可量化的评价标准。教师因此对课程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钻研课程育人的主动性,对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探索缺乏动力,课堂上常常照本宣科,失去了对课程的价值与意义的追求。

就教师角度来说,一方面,公安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识,对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传授专业知识,精神品质、职业素质方面的内容应该是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由于长期钻研专业知识,对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在专业课堂上难以将专业知识与相关育人元素融会贯通,协同育人。专业课教师在课程育人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就学生角度来说,当前大学生接触的新生事物多,他们追求个性、强调自主、思维独立,大多不愿意接受别人强加的观点和想法。传统的填充式教学模式内容老套、照本宣科、案例陈旧,无法深入学生内心。且常常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于课程育人建设的参与度不高。

二、公安院校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育人基本元素

反恐工作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涉恐案件具有意识形态性和极大的突发性与危险性,反恐专业人员除需要具备专业的反恐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忠诚勇敢的品质。因此,公安院校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除需要传授反恐相关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在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爱岗敬业、忠诚勇敢的思想品质等育人元素,树立保家卫国、以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的精神。具体来说,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融入课程育人元素。

(一)结合国内外恐怖主义形势教育学生珍惜国内和平和提高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感

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是根据国内外越来越严峻的反恐形势而在公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目前的国际社会中,以中东为中心,恐怖主义向全世界扩散,每年都在世界各地制造大量的恶性恐怖事件,造成大量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无数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我国也深受恐怖主义的危害,在加大对恐怖主义犯罪打击力度的同时,应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我国2016年出台并于2018年修正《反恐怖主义法》,通过预防与打击相结合的方式将恐怖主义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给全国人民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在介绍国内外恐怖主义形势及恐怖主义的危害时,可以通过国内外形势及相关国家社会状况及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对比,自然融入热爱祖国、保卫国家、珍惜和平等爱国主义内容,教育学生作为一名公安院校的学生及未来的公安民警,要以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做好本职工作,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结合真实的反恐案例及反恐英模事迹对学生进行忠诚、勇敢教育

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里有反恐侦查措施、反恐情报搜集、反恐宣传教育等非常贴近公安反恐实战的知识,公安院校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战技能较为欠缺,因此本课程非常适合采用校内教师与实战部门专家共同授课的模式来进行教学。通过邀请校外反恐行业专家到校做讲座,在讲授专业反恐技能的同时,给学生讲授反恐英模的故事、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反恐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忠诚、勇敢、担当精神。

(三)结合恐怖主义的根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在恐怖主义的根源等模块的专业知识的教学里,学生将会了解到宗教极端主义是目前恐怖主义的重要根源之一。在这些知识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一切的极端思想都是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将人引向歧途,作为青年人,要多读书,扩大知识面,增强认识世界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极端思想的侵蚀,正确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

三、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育人的途径

(一)加强课程团队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培训

要更好地实现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的育人功能,就要打造一支品德高尚、具有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一是增强教师对课程育人理念的认同。通过集中学习党中央有关课程育人的政策文件,立足公安院校忠勇铸魂思想品质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切实树立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强化培训,提高教师政治站位。课程团队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到基层公安机关挂职锻炼,提高教师个人的政治站位,自觉将课程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崇高精神品质和职业素质的过程,逐步认识到专业教学和课程育人的关系。三是加强课程团队对时事政策的学习,利用每周政治学习时间集中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措施,始终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融入课程教学。

(二)重新编写教材,融入育人元素

广西警察学院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多年来使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系列教材《反恐怖对策》,教材编写于2009年,已经相当陈旧。近年来,国内外反恐形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有必要根据新形势编写新的教材。广西警察学院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团队根据国内外反恐形势及广西反恐策略机制,联合实战部门专家,共同编写了《广西反恐形势与对策》内部教材,供广西警察学院公安专业学生从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使用。利用重新编写新教材的契机,教材编委在教材的每个章节均设计有课程育人的相关内容,比如在课程实训环节安排学生观看反恐战争相关视频、邀请校外反恐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参加反恐英模报告等,将育人元素融入教材当中,方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安排。

(三)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自2019年采用自编教材《广西反恐形势与对策》进行教学以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内教师与实战部门专家共同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将不涉密的内容制作成线上课程,名称为“反恐法与全民反恐”,在学堂在线平台建课上线,供学生在课前线上自学,完成相关思考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预习,为线下教学做好知识准备。线下教学完成课程涉密专业内容、技能的传授,辅助实训。每个教学周期还安排两次校外专家讲座,辅助课堂教学。校外专家讲座可以加强学生与实务部门专家的直接对话交流,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同时专家讲座的实务知识及反恐英模事迹还能加深学生对反恐专业知识的了解,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培養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丰富课程教学内涵,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培育的有机统一。

(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广西警察学院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在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对之前“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了更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课程采用融“知识—能力—实践—品格”为一体的全方位评价模式,课程最终成绩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考核成绩、课程报告。平时成绩主要考核线上课程自学情况、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实训表现构成,占50%,课程报告为一篇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内容须包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价值、学习心得体会等内容,占20%。全方位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对课程的考核点更全面,涵盖了课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德育目标的总体情况,具有科学性与创新性。

(五)推进校内教师与行业专家协同育人模式

当前,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广西警察学院积极探索校局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和创新,推动公安机关参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将来更好地胜任职业角色奠定坚实的基础。广西警察学院与全区14个地市公安局签订了紧密型校局合作协议。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团队根据课程内容教学需要,每个教学周期会聘请区内实战反恐专家到校举办两期专题讲座,讲授国内外最新反恐形势及措施策略,并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教育,校外专家鲜活的案例及感人的英模事迹,有效地弥补校内教师只擅长传授理论知识的不足,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与能力素质的同步提升。

总之,公安院校专业课程蕴含有大量的育人元素,应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深刻领会课程育人的深刻内涵,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挖掘课程育人元素,将知识导向和价值引领融合起来,确保育人工作贯穿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宋殿娇.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化学刊,2018(8).

[2]林岩清.高校职业指导课程践行思政途径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

[3]刘顺强,钟瑞添.铸魂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施教话语适切性[J].广西社会科学,2019(11).

[4]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8(1).

[5]刘亚敏,黄英.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7(7).

[6]伦晓波.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参与式教学的优化与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忠勇铸警魂:‘三全育人体系下公安铁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20JGZ160);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反恐形势与对策》课程育人途径改革研究与实践”(2019JGB400)

【作者简介】李 蓉,广西警察学院治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反恐理论与实务。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课程育人公安院校实践探索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五项教育,推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生态育人之初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