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04-06 00:09黎珍珍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职业认同企业文化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投入单元化、校内实训项目缺乏真实性、实训项目缺少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对接等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的对策:整合企业和学校的资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技能标准为导向,建立实训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实训教学中融合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高职管理类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 企业文化 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9-0185-03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的分类,高职管理类专业属于财经商贸大类,通常设置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等专业。而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是高职管理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将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应用的训练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否标准化、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实训体系是否系统和科学、实训项目是否融合和对接企业实际等,都直接反映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一、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投入单元化,未能系统地整合实训体系和构建生产经营性的实训体系。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投入单元化,体现在:首先,校内实训资源分散在不同的专业中,校内实习实训以专业单项实习实训为主。实训项目和环节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未能发挥校内整体效益,导致实践技能训练缺乏综合性和跨专业性,学生也没有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其次,没有充分利用校企融合共建实训基地,设计实训的项目内容没有以相关企业运营流程和真实项目为标杆,缺乏与企业共同建立生产经营性实训体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生产性,只注重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忽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特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只是将学生“引入门”,而没有讲授服务方法的选择与经营的技巧。校企双方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时,都存在着育人和管理的单元主体性,校企缺乏在实训实践中的深度融合。

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对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实训十分重视,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开展“专业技能考证与训练”“智慧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实施”“第三方物流认知实习”等物流專业技能的实训,掌握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业务基本操作技能。物流方向的专业技能实训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物流行业,从事收派员、客户服务和仓管员、物流网络信息处理等实习工作。但是,学生在快递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却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学生因在校内实训中没有经过综合性的“客户服务实训”和跨专业性的“电子商务技能实操训练”,导致在企业顶岗收派员、客户服务、仓管员、物流网络信息处理、零售行业销售员等岗位实习时,出现以下问题:无法快速构建简单的客户服务方案;面对不同客户时不知道采用什么类型的服务方法;当出现客户投诉、处理客户投诉时,情绪的控制与心理抗压能力欠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处理缓慢。

上述情况说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按专业、岗位要求的单一性的技能实训,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要求,校内实训项目没有做到综合性和跨专业性训练,实训基地建设的标准化和现代化不足。

(二)校内实训项目缺乏真实性,技能实训操作环节没有引入行业标准。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教学与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对接不够紧密。校内实训室的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存在静态化的问题,有的职业院校只是进行模拟情境的实训,在模拟实训中过于侧重考查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情况,而忽略企业工作的真实性问题和行业标准,没有引入企业兼职导师指导学生。这就使得校内的实训与企业真实岗位环境相脱节,学生缺乏真正结合企业生产或经营管理的实践知识。

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围绕《网店客服技能训练》《网店推广技能训练》《网店装修技能训练》等实训项目,提高了网店的运营维护、网店装修、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等方面的技能水平。但是,在校的实训项目因为没有与相关企业建立规范的生产经营性实训体系,没有引入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操作流程和行业标准,只是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运用模拟的案例和情境开展校内实训,学生在实训中没有直接接触企业的真实项目,导致在大三的企业实习中,学生进入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时,电子商务的实战应用能力和客户沟通协调能力无法达到企业的考核、绩效标准。

上述情况表明,如果高职院校没有把企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引入校内课程实训教学中,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工作时,虽然有企业师傅的指导,但也只是大概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方式。学生缺乏企业真实环境里需要的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在企业实践基地中对诸多真实的工作场景会很不适应,对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处理举措,往往也只能生搬硬套学过的理论知识,缺少临场应变的能力,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处理技巧,无法灵活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三)实训项目缺少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对接,缺乏企业班组和作业场所的环境氛围。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学生在第一、第二年在校开展校内学习和实训,第三年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在第一、二年的实训项目和任务内容中,往往缺乏企业班组和作业场所的环境氛围,没有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和对接,没有基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缺乏相关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当学生在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时,面对与校内静态实训差异较大的企业文化氛围,会不适应企业一线工作岗位的要求,很难快速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这样,学生会延长就业上岗的磨合期,无法达到企业的“零距离”就业的要求,降低了职业的竞争力。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的2017级学生,在大三顶岗实习期间换工作的人数占60%,换工作单位的原因除受疫情影响外,还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职场角色身份转换慢有关,不少学生不适应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企业工作环境和绩效考核、企业班组管理方式和风格等。

二、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财经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

(一)整合企业和学校的资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高职管理类专业群要整合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共建实训基地,把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引入学校岗位实训中,使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真正做到“零距离”培养。把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放在企业中,开展工学交替式的实习实训,通过企业岗位导师和学校教师的双重育人,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实操技能。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应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例如,学校联合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成立创新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风神物流学院”,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建立“风神物流学院”后,实习实训资源共享,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企业的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除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学习外,每学期确保学生在风神物流有限公司进行8周工学交替式的实习实训,一起组织学生实训实践技能的考核和考评。

由表1理论与实践课时对比可以看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中的物流管理专业深化教学改革,以工作内容的岗位技能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修订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最明显的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群)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中,理论课时由原来单主体教学的82%调整为校企合作的61%,实践课时由原来单主体教学的19%提升到校企合作的39%;二是专业(群)核心能力模块课程的实践课时中,理论课时由原来单主体教学的77%调整为校企合作的61%,实践课时由原来单主体教学的17%提升到校企合作的38%。从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实行校企合作,理论教学课时比例减少了,实践教学实训课时增加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采取职业素质与岗位技能并重、素质教育和企业文化相互渗透的培养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实施和考核学生实习实训评价的长效机制。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全面加强深度校企合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学校管理类专业群的特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到专业相关企业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比如物流管理专业深入广西玉柴物流集团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广西金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和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就学校专业培养方向、实训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要求等问题进行校企研讨,最终形成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学校积极为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提供所需的“物流安全管理”课程资源,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为企业进行物流安全作业培训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则运用公司自己的人员、知识、设施、设备,与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在“汽车构造基础知识”“物流专业现场实践”“物流成本管理”“汽车物流与技术”等课程为学校提供企业实训场地、企业导师和实训工作的环境。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会计与财务技能操作训练:在校内,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建立了财务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室、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在校外,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与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及玉柴物流等知名企业进行教学方面的合作,聘请校外财务专家作为专业实训的客座讲师,学生的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得到了保障。

(二)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技能标准为导向,建立实训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高职院校每年可以以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岗位技能为导向,建立实训实践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将行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工作项目、典型业务流程引入教学环节,根据企业岗位技能标准,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践的学习目标及考核标准。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中的电子商务专业,与全球专业电商服务知名企业上海维音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生产型客户服务中心,该中心在承担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管理专业“客户服务”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接阿里巴巴、OPPO、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客服外包生产任务。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把企业真实项目带进课程教学,如广西盛路咨询有限公司的调研项目、上海维音有限公司的電商客服项目、“互联网+”创业项目等,将项目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变成课程教学的目标,将课程学习与项目的技术服务做深入的产学融合,推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将知识点、技能点及职业素养融入服务项目中,校企合作共同编写讲义,共同授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建工商管理和现代商务“卓越人才培养标准”。

(三)实训教学中融合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校企协同育人一起营造实训的职场氛围,实现实训实践内容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导师在实训指导中,基于企业工作真实环境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将实训教学与企业真实岗位内容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教师在实训实践教学中,用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内容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共建校企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校企“双师”选拔、培养、考核制度和师傅标准,推进专兼职、校企双方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让学生对企业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实操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为将来学生进入职场“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类专业群中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为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规划,邀请安昊财务公司企业高管举办专题讲座,宣讲财务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经营期限等知识,并在校内财务和会计实训中融合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培养。在2019级市场营销专业的认知实训课程,学校与企业联动渗透实训教育与企业文化,聘请广西江山如画投资集团企业优秀人才授课,与学生分享行业发展、企业文化、发展机会、大学生职业规划等内容。物流管理专业与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教学团队,组成学徒制工作小组。其中,师傅由学校教师、企业师傅、专业指导教师等组成,编写基于岗位工作内容的实训教材和岗位实习考核标准,将特种设备训练和其他技能培训融合一体,组织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育人结合。

总之,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校企协同式的实训机制,既能为学生创设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职业素养和知识要求的精准仿真性培训任务,又能为企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2]任旭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2(7).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群行业标准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030);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下的高职管理类专业群行业标准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2019041KY003)

【作者简介】黎珍珍(1980— ),女,广西玉林人,汉族,企业管理研究生,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和物流管理方向。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建设职业认同企业文化
三位一体的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策研究
多元背景下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做法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浅谈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简要关系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与对策
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