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生凯
考试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发挥考试的功能,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责。在实际操作中,部分老师不去研究试题的质量、考试暴露出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仅仅通过考试获取数据,凭经验、直觉就对学生、试题做出感性的判断。笔者认为,每一套试题、每一次考试呈现的数据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理应做好考试研究。
研究试卷。一是研究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体现了对学生不同认知能力的考核。通过双向细目表研究试卷每一题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等级、分值,与各章节的地位是否匹配,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一致等。二是研究试题来源。教材是很好的教学资源,研究试题来源及改编形式,既能进一步研读教材,又能促进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三是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体现。试题往往能引领教学方向,研究试题中的核心素养考查,可以推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四是研究情境如何创设。“情境和知识的关系就像汤与盐的关系,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融入情境之中的知识,才能彰显出其魅力和活力,才能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纳、运用”。很多核心素养都是通过情境来体现的,研究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知识的价值。
研究数据。网络评卷可以提供更为翔实的数据,统计也很方便。研究数据才能找到问题,要做到“四个两”:一是两层次,即備课组和学科教师个体;二是两内容,即总分和小分;三是两比对,即同类校和同类班;四是两问题,即好(差)在哪和原因是什么。通过总分,看总体差异;通过小分,看知识点差异;通过学校间比对找到教学薄弱点;通过班级间比对找到教学落实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原因找到教学提升点。另外,还可以研究同类学生个体的数据比对,研究学生能力点上的差异和思维层次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合作。
研究学生。考试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分析的着力点在学生。要做到“三个两”:一是两类学生,即重点研究考况异常学生和临界生。对考况异常学生的关注,既是对学生的关爱,也是对异常点的关注。二是两个方面,即研究错误是什么(知识点、选项、思维)和原因是什么(知识、能力、非智力)。这两个方面是研究的核心,既要找到错误的内容和形式,还要找到错误的原因和根源。三是两种方式,即通过研究答题卡和面对面交流(询问错误原因,保留原始草稿纸)获取信息。提倡在网络评卷的基础上,有选择的批改部分学生的纸质答题卡,也可以重点批改部分试题。对学生草稿纸的使用可以进行规范指导,有序合理使用,保留核心内容,以便后期“复盘”,查找分析原因。
研究讲评。试卷讲评是考试后非常重要的环节,绝不仅仅是讲解几道习题那么简单。经验丰富的教师简单点拨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学生拨云见雾。在试卷讲评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在以下方面研究好、准备好:讲什么?一是讲错误多的地方,要进行统计,用数据说话,要进行标注或者记录在备课本上;二是讲典型题,可拓展、可变式;三是讲典型错误,易错点要引起学生注意。怎么讲?一是按照顺序,可以对相同知识点归类讲评;二是讲全部与讲片段相结合,多数只用在局部点拨即可;三是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不要一讲到底,可以学生讨论解决一部分,教师集中讲解部分难点;四是呈现形式上可以是学生演排,也可以电子屏直接投影学生课堂练习或试卷内容。讲多久?要有规划,不可信马由缰。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与节奏,合理拓展,做好取舍,一般两节课内完成讲评为宜;要为课堂上的部分试题讲评准备好变式,进行拓展,不能就题论题。同时,对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准备好必要的补偿训练,课堂课下开展均可。
总之,对考试的研究,本身就是对教材、课程标准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考试全流程的研究程度就是导致教师成长差异的原因。
责任编辑/王娜娜